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燕

作品数:20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8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4篇妊娠
  • 4篇妊娠期
  • 3篇妊娠期糖尿病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 2篇代谢
  • 2篇蛋白
  • 2篇新生儿
  • 2篇孕前
  • 2篇人口统计
  • 2篇人口统计学
  • 2篇妊娠期合并症
  • 2篇手术
  • 2篇糖尿病大鼠
  • 2篇统计学
  • 2篇肿瘤
  • 2篇免疫治疗
  • 2篇骨代谢

机构

  • 20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张燕
  • 3篇杜明钰
  • 3篇马润玫
  • 3篇刘琳
  • 3篇黄洁
  • 3篇李新成
  • 1篇南琼
  • 1篇牛俊坤
  • 1篇张峰睿
  • 1篇杜艳
  • 1篇王红
  • 1篇程先硕
  • 1篇宝福凯
  • 1篇缪佳蓉
  • 1篇张海蓉
  • 1篇李树安
  • 1篇敬晓涛
  • 1篇李会芳
  • 1篇王昆华
  • 1篇缪应雷

传媒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感染、炎症、...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种评估大鼠受孕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比较阴栓检查法、阴道涂片法和孕中期腹部触诊法判断SD大鼠受孕的准确性,为高效构建SD孕鼠模型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1月~3月选取50只未生育过的雌性SPF级SD大鼠,9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交配后分别用阴栓检查法、阴道涂片法和孕中期腹部触诊法检查大鼠受孕情况,以解剖发现子宫内存在仔鼠为受孕成功的标准,比较三种方法检出大鼠受孕的成功率。结果腹部触诊法判断大鼠受孕的成功率为100.00%,阴道涂片法为90.00%,阴栓检查法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中期腹部触诊法对确定大鼠受孕成功的准确率最高,但是需结合确定大鼠交配成功准确率较高的阴道涂片法共同判断。
刘琳张燕杜明钰马润玫
关键词:阴道涂片腹部触诊SD大鼠
新生儿性别对妊娠期糖尿病人群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在妊娠期糖尿病(GDM)人群中,新生儿性别与母婴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定期产检分娩的13599例单胎且病例资料完整者,应用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2010年发布的GDM诊断标准,对确诊的GDM患者按新生儿性别分组,比较分析两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母婴妊娠结局及妊娠期合并症情况。结果:GDM共3442例,发生率18.05%。男性新生儿1845例,女性新生儿1597例。2组间人口统计学如母亲年龄、身高、各孕期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瘢痕子宫、糖尿病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妊娠期合并症与妊娠结局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181.97±564.65gvs3099.17±523.85g,P<0.001)、身长(49.49±3.03cmvs49.06±2.63cm,P<0.001)、巨大儿发生率(5.0%vs2.4%,P<0.001)、新生儿需治疗率(15.6%vs11.5%,P<0.001)、需使用抗生素率(16.3%vs13.4%,P=0.019)、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率(22.0%vs18.9%,P=0.025)、黄疸需治疗率(13.0%vs10.6%,P=0.033)男性新生儿组均高于女性新生儿组。结论:即使给予GDM患者良好的孕期保健及生活方式干预,其生育的男性新生儿的结局仍差于女性新生儿,应加强对GDM母亲所生育男性新生儿的干预。
张燕杜明钰王明芳刘琳马润玫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性别
种植体周有益菌和可疑致病菌连续培养的动态研究
[目的] 研究种植体周有益菌和可疑致病菌的生长曲线,细菌间相互作用,通过改良现有的恒化器,设计出能构建种植体周围炎龈下菌群生物膜体外模型的新型恒化器,进行生物膜基本生物量的测定以及结构的观察,为种植体周围炎的微生物替代疗...
张燕
关键词:有益菌抑菌实验生物膜
文献传递
2型糖尿病大鼠骨代谢特点及GLP-1类似物对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高脂高糖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脉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观察糖尿病状态下大鼠骨代谢的特点,探讨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20只为正常对照组...
张燕
关键词:2型糖尿病骨代谢GLP-1
文献传递
氨和谷氨酸培养星形胶质细胞AQP4表达及干预其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氨、谷氨酸培养的SD乳鼠脑星形胶质(astrocytes,AS)细胞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表达,探讨其和肝性脑病脑水肿发生的关系。以及分别应用地塞米松、二甲基亚砜(Dimethyl ...
张燕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肝性脑病
文献传递
低表达PBRM1增强结直肠癌细胞免疫治疗的敏感性及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PBRM1(Polybromo-l)基因在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疗效判断提供新的潜在的生物标记物。[方法]1、采用RT-PCR检测94例人结直肠癌癌组织、配对的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PB...
张燕
关键词:结直肠癌CTL
机器人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疗效与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2024年
目的:比较机器人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7月比较机器人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率、R 0切除率、淋巴结转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采用RevMan 5.4软件处理数据,计算合并的优势比( OR)及均数差( MD)和95%可信区间(95% CI)。 结果:共纳入4篇研究,共26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其中男性177例,女性90例,年龄(58.8±5.7)岁。267例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式,165例纳入开放手术组,102例纳入机器人手术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机器人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 MD=-103.96,95% CI:-216.90~8.98, P=0.070)、术中输血率( OR=1.32,95% CI:0.43~4.07, P=0.630)、R 0切除率( OR=1.41,95% CI:0.71~2.81, P=0.330)、淋巴结转移率( OR=1.62,95% CI:0.46~5.63, P=0.4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OR=0.60,95% CI:0.28~1.31, P=0.200)、住院时间( MD=2.17,95% CI: -11.56~15.90, P=0.76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中,机器人手术与开放手术一样安全可行,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胡满琴许丁伟张燕李翱李新成黄洁
关键词:机器人手术META分析开放手术
PBRM1——肿瘤靶向及免疫检查点治疗的潜在标志物被引量:1
2020年
PBRM1基因在多种肿瘤中表现为抑癌基因,其突变或表达状态对不同肿瘤预后的评估价值不一。机制研究提示JAK/STAT3,PBRM1/RLR等信号的活化参与了PBRM1激活肿瘤患者免疫功能、诱发炎性反应并启动炎癌转化,从而影响患者生物靶向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治疗的敏感度。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策略是未来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PBRM1在不同肿瘤患者预后指导中的作用,并阐述PBRM1检测在指导患者对上述药物和治疗策略的选择及疗效评估中的重要意义。
程先硕张燕董坚
关键词:靶向治疗生物标志物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中的应用
2023年
背景和目的:相比于术中胆道造影,吲哚菁绿(ICG)荧光影像技术具有操作方便、术中胆管显像更加清晰优势。国外研究已证实ICG荧光影像技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目前国内关于ICG荧光显像技术应用于腹腔镜下再次胆道手术却鲜有报道。因此,本文报告笔者在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中应用ICG荧光影像技术的初步经验,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择期行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将术中采用ICG荧光显像技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术中未采用该技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60 min,经肘静脉注射2 mL(总剂量5 mg)ICG注射液,术中利用近红外光三维显像胆管。结果:共纳入184例患者,其中观察组80例,对照组104。观察组胆道ICG荧光影像系统成功率为93.75%(75/80)。观察组的术中平均胆道识别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5 min vs.39 min,P<0.05),而两组间其他术中指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通气时间、胆汁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Clavein-Dindo分级、术后6个月结石复发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7.13 d vs.10.35 d,P=0.032)。结论: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中应用ICG荧光显像技术实现胆管系统的可视化,可以避免术中因对胆道系统识别不佳而导致的副损伤。这一技术的应用对再次胆道手术安全有保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黄洁许丁伟李新成李翱张燕胡满琴
关键词:胆道外科手术腹腔镜吲哚花青绿
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对肝细胞葡萄糖摄取和糖原合成的影响
[目的]探究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对肝细胞葡萄糖摄取和糖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将人HepG2细胞、皮下脂肪组织(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SAT)、内脏脂肪组织(Visceral adipose ...
张燕
关键词:皮下脂肪组织内脏脂肪组织葡萄糖摄取糖原合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