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金鹏

作品数:14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头皮
  • 3篇术后
  • 2篇血管
  • 2篇去骨
  • 2篇去骨瓣
  • 2篇去骨瓣减压
  • 2篇去骨瓣减压术
  • 2篇缺损
  • 2篇细胞
  • 2篇颅骨
  • 2篇减压术
  • 2篇骨瓣
  • 2篇骨瓣减压
  • 2篇骨瓣减压术
  • 2篇灌注
  • 2篇表面积
  • 1篇单节段
  • 1篇电刺激
  • 1篇电子计算机断...
  • 1篇电子计算机断...

机构

  • 13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1篇昆明市第一人...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闽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3篇张金鹏
  • 9篇赵宁辉
  • 4篇刘耀
  • 3篇朱剑萍
  • 3篇李旭辉
  • 3篇张勇
  • 3篇赵爱彬
  • 2篇李敬敬
  • 2篇高莲
  • 2篇朱明雨
  • 2篇施心陵
  • 2篇朱庭标
  • 2篇刘兆田
  • 2篇张明
  • 2篇吴国瑞
  • 2篇范永红
  • 1篇普有登
  • 1篇田谦益
  • 1篇廉坤
  • 1篇张榆锋

传媒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材料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牵引结合枕颈融合治疗可复性寰枢关节脱位颅底凹陷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价术前牵引加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治疗合并可复性寰枢关节脱位颅底凹陷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5例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术前持续颅骨牵引复位并术中协助牵引状态下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治疗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6~68岁,平均45.75岁。其中9例四肢感觉麻木,肌力4~5级,Hoffmann征阳性,行走不稳;3例患者有明显的四肢感觉障碍,四肢无力,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四肢肌力2~3级,病理征阳性,伴二便功能障碍。患者均按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系统(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进行评分,术前为5~13分,平均8.5分。颈椎MRI显示延髓颈脊髓腹侧不同程度受压,延髓颈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115°~131°,平均122.8°。入院后均行颅骨牵引复位,牵引时间14~21d,平均17.5d。齿状突满意复位后行后路枕颈复位固定并髂骨取骨植骨融合术,术后颈托外固定3~6个月。结果齿状突均有良好的复位,无医源性损伤,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6个月。12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5分恢复到术后平均14.3分。平均延髓颈髓角由122.8°改善为135.8°,增加了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JOA评分:t=-9.316,P<0.000 1;CMA评分:t=-10.893,P<0.000 1)。手术疗效按Epstein标准评价,优良率为83.3%。结论术前牵引加后路枕颈复位固定融合是治疗合并可复性寰枢关节脱位颅底凹陷症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赵爱彬张勇王叶武吕晓峰朱明雨朱庭标张金鹏范永红刘文秀
关键词:颅底凹陷症寰枕关节寰枢关节脱位可复性
大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缺损三例被引量:2
2015年
颅脑外伤、头皮肿瘤切除等原因可造成头皮软组织大面积缺损合并颅骨缺损,在神经外科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情况.治疗中常有皮瓣愈合困难、脑脊液瘘等并发症发生,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规范.我科收治大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缺损患者3例,经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吴国瑞刘耀张金鹏李旭辉景睿方绍龙徐蔚付晋凤赵宁辉
关键词:大面积头皮缺损颅骨缺损大面积缺损颅脑外伤肿瘤切除愈合困难
儿童外侧裂异位脑膜瘤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 女,8岁。以“双上肢麻木1个月”入院。查休:神清,对答切题,颈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全身深浅感觉正常、MRI检查(图1):右侧额颞部、外侧裂池内可见一类圆形长T1稍短T2.
张明赵迁浩张金鹏赵宁辉
关键词:外侧裂池异位脑膜瘤上肢麻木四肢肌力额颞部
手术治疗脑干血管母细胞瘤卒中1例被引量:1
2016年
1病历摘要 女,37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嘴角歪斜2 d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差,神志模糊,言语不清,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3 mm,左侧光反射稍迟钝,左侧眼睑下垂,右侧外周性面舌瘫。双眼右侧水平运动障碍,右眼左侧水平运动障碍,左侧上、下肢肌力Ⅳ~Ⅴ级,左侧头面部、左侧半身深浅感觉减退,左侧病理征阳性,右侧病理征未引出。MRI提示:右侧脑桥占位并出血(图1A)。
雷清春李旭辉李圣杰张金鹏刘耀赵宁辉
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脑干卒中
全脑CTP联合CTA分析烟雾病症状与侧枝循环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利用全脑CT灌注(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分析烟雾病(MMD)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CTP、CTA资料.以5名正常人灌注值作为参考值.将30例烟雾病患者分为无症状组、症状轻微及TIA组、卒中组,分析各组临床症状,灌注参数值及侧枝循环情况.结果 (1)临床症状:无症状者5例;头痛、TIA者8例;脑梗塞12例;脑出血5例;(2)侧枝血管:无症状组、症状轻微及TIA组侧枝循环良好.卒中组侧支循环代偿不良;(3)灌注参数值:无症状组:CBF、CBV、MTT、TTP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症状轻微及TIA组:CBF、CBV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改变,MTT、TTP延长(P<0.05);卒中组:CBF、CBV明显下降,MTT、TTP明显延长(P<0.05).结论 CTP联合CTA能很好评估烟雾病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侧支循环情况,其临床症状与侧枝循环密切相关.
朱剑萍石鑫孙勇张金鹏赵宁辉严植
关键词:烟雾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侧枝循环
去骨瓣减压术后缺损区头皮表面积变化率及凹凸度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建立研究去骨瓣减压术后缺损区域凹凸度与头皮表面积变化率关系的数学模型。方法 12例颅脑损伤患者,采集去大骨瓣减压术后CT图像数据,应用Mimics软件将CT图像导入,并生成颅骨和颅脑的三维几何模型。采用基于去骨瓣减压术后头皮表面积测量方法估算出缺损区头皮表面积及对比侧头皮表面积,计算缺损区头皮表面积变化率;通过距离变化量测量值估算病变侧凹凸度;在Matlab软件中基于最小二乘逼近理论建立用于研究去骨瓣减压术后缺损区域凹凸度与头皮表面积变化率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成功建立去骨瓣减压术后缺损区域凹凸度与头皮表面积变化率关系的数学模型,获得12例患者病变侧头皮表面积变化率随凹凸度变化的4阶多项式曲线。结论基于最小二乘逼近理论建立颅脑损伤患者病变侧头皮表面积变化率与凹凸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可为研究去骨瓣减压术后缺损区域凹凸度与头皮表面积变化率关系提供新的分析方法,估算的去大骨瓣术后缺损区头皮表面积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李敬敬高莲刘兆田张金鹏赵宁辉张应云施心陵赵金喜张榆锋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术
唤醒麻醉结合皮层电刺激下切除皮层语言区病变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结合皮层电刺激开颅手术切除语言功能区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唤醒麻醉结合皮层下电刺激开颅手术术前准备、术中过程、术后康复等临床资料,所有病变均位于或紧邻语言功能区,病人均实施唤醒麻醉,术中先用双极电刺激器确定语言功能区,在确定的语言功能区外1cm,最大范围切除病变。结果病变全切17例(80.95%),次全切4例(19.05%)。术后短期运动性失语1例(4.76%),术中癫痫1例(4.76%),术后颅内血肿1例(4.76%)。远期复发2例,均为胶质瘤次全切除病人(9.52%),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唤醒开颅结合皮层电刺激手术可最大范围切除语言功能区病变,保护患者言语功能。
张金鹏刘耀李旭辉吴国瑞角述兰赵宁辉
关键词:唤醒麻醉皮质电刺激语言功能区海绵状血管瘤
Ⅰ期后路病灶清除、混合植骨及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结核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评价采用Ⅰ期后路病灶清除、混合植骨及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结核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Ⅰ期后路病灶清除、混合植骨及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23例,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13~50个月随访,术后无感染复发、播散及植骨不融合、内固定失败等相关并发症。术后5~9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3个月内所有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降至正常并持续至末次随访,术前平均Cobb角(23.5±6.8)°,术后降至(6.1±2.8)°,末次随访时(7.5±1.9)°矫正度无明显丢失。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及ODI评分获得明显改善。结论 在标准抗结核药物治疗下,单纯Ⅰ期后路病灶清除、混合植骨及内固定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结核。
朱庭标张勇赵爱彬张金鹏刘峰范永红
关键词:内固定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43例临床体会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方法收集43例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患者,17例未行任何手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26例行手术治疗者作为病例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预后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对照组的破裂率;病例组及其对照组的残疾率、死亡率.结果在调查期内17例对照组的年破裂率为9.5%,病死率为9.5%,且破裂率、病死率可能随时间延长增加;26例病例组病死率为6.90%,残疾率为6.90%.结论对于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应早期外科干预.
张金鹏曹毅赵宁辉张明廉坤赵迁浩
关键词: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夹闭栓塞病例对照研究
纳米羟基磷灰石/硫酸钙复合材料细胞相容性实验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两种纳米羟基磷灰石/硫酸钙复合材料的体外降解特点、细胞毒性,进而验证该种复合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按照n-HA在复合材料中所占质量分数不同分为复合材料A (10% n-HA)和复合材料B (20% n-HA),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为溶剂检测材料体外降解性能;通过MTT实验评定复合材料的细胞毒性;将人成骨样细胞MG-63种植在材料表面,然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体外降解实验结果显示A组材料在PBS缓冲液中有较明显的快速失重期和慢速失重期,第40天完全降解;B组材料没有明显的快速失重期,第25天降解至50%,第55天降解完全。MTT实验结果显示两组复合材料不同浓度的浸提液对细胞的生长、增殖没有明显影响,MTT测试得出的结果为两复合材料的细胞毒性为1级,即无细胞毒性,并两种材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材料与人成骨样细胞MG-63共培养的扫描电镜显示,细胞的形态、生命活动未受明显影响。结论:1) B组材料体外降解速度较A组材料慢,后者降解初期有一个短暂的快速失重期,B组材料降解相对平稳;2) A组材料与B组材料对人成骨样细胞MG-63的增殖无明显影响,细胞毒性均为1级,即无细胞毒性;细胞在两组材料表面覆盖面积均在80%以上,两复合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张金鹏赵爱彬普有登朱明雨施璟汤逊陈庆华张勇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硫酸钙骨替代材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