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丽红

作品数:22 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针灸
  • 6篇血管
  • 6篇梗死
  • 5篇针灸治疗
  • 5篇随机对照试验
  • 5篇缺血
  • 5篇细胞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5篇灸治
  • 4篇蛋白
  • 4篇电针
  • 4篇血管新生
  • 4篇针刺
  • 4篇脑梗死大鼠
  • 3篇血性
  • 3篇中动脉
  • 3篇中风
  • 3篇人中穴
  • 3篇水沟

机构

  • 22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甘肃省中医院
  • 1篇潍坊市中医院

作者

  • 22篇杨丽红
  • 16篇杜元灏
  • 13篇李晶
  • 5篇黎波
  • 3篇熊俊
  • 3篇刘佳琳
  • 3篇姜涛
  • 2篇崔景军
  • 2篇史慧妍
  • 2篇张超
  • 2篇高靓
  • 2篇栗丽娜
  • 2篇徐彦龙
  • 2篇王云娜
  • 2篇何娇君
  • 2篇李颖
  • 2篇杜宇征
  • 2篇吕艳
  • 1篇张丽丽
  • 1篇李桂平

传媒

  • 3篇针灸临床杂志
  • 2篇针刺研究
  • 2篇中国针灸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华针灸电子...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Acupun...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概况被引量:1
2015年
颈椎病是由颈椎骨关节病变或(和)颈椎椎管内、外软组织病变引起的各种病症。颈型颈椎病在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约占颈椎病的40%,是颈椎病的最初表现形式,又称为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属于椎体不稳引起的颈椎平衡失调及颈肌痉挛,刺激后纵韧带及两侧根袖处的神经末梢出现的颈部症状。临床多以颈项疼痛、颈部僵硬感、头颈活动障碍等为主要突出症状,可在横突、椎板、棘突间等软组织附近部位出现压痛点。
雎敏达李晶杨丽红姜涛庞博田珍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
针刺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脑缺血体积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脑缺血体积的影响。方法:将28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0只、针刺组90只、假手术组90只、空白对照组10只。前三组又按术后1 h、3 h、6 h、9 h、12 h、24 h、3 d、7 d、12 d共9个时相分为9组,每时相各10只。以Longa腔内线栓法复制大鼠脑梗死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神经症状评分(neuropathy symptom score,NSS)及TTC染色法观测脑梗死后不同时相神经功能缺损、脑组织缺血体积变化及电针人中穴的干预效应。结果:各时相针刺组、模型组NSS评分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与同时相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模型组脑缺血体积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假手术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时相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脑梗死大鼠脑缺血体积6 h后均小于同时相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显著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症状,减少脑缺血体积,可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杨丽红杜元灏李晶黎波
关键词: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脑缺血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TTC染色人中穴
基于神经干细胞探讨巢蛋白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作用机制及针刺效应
2023年
巢蛋白(Nestin)是一种具有特殊异二聚体结构的神经干细胞(NSCs)标记物,有多个磷酸化调节位点,其表达受细胞周期蛋白、细胞生长因子等调节,在细胞中间丝的组装和分解、细胞骨架的重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estin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过程中的相关因子关系密切,与其共同作用而发挥促进NSCs增殖、分化的作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可检测到Nestin表达量逐渐增加,至第7天达峰值后逐渐降低,体现NSCs增殖的趋势。目前研究发现,针刺通过介导Notch1信号通路、微小核糖核酸以调控Nestin表达,从而发挥神经再生的作用。
殷秀梅杨丽红姜涛姜涛
关键词:巢蛋白神经干细胞卒中针刺疗法
针刺对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运用UPLC-Q-TOF/MS技术寻找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清差异性生物标志物并研究针刺治疗基底节区ACI的重要途径。方法筛选符合要求的基底节区ACI患者30例作为疾病组,收集患者治疗前血清样本,同时收集25例健康人血清样本作为健康组。对两组样本进行UPLC-Q-TOF/MS液质分析,随后筛选出作为基底节区ACI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同时将疾病组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针刺治疗,治疗2周后再次收集患者血清样本,与患者治疗前血清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上述生物标志物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筛选出基底节区ACI差异性生物标志物7个,包括脯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焦谷氨酸、LysoPC、肌醇、苯丙氨酸。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周治疗结束后,对照组甲硫氨酸、焦谷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发生回调,观察组甲硫氨酸、色氨酸、焦谷氨酸、肌醇、苯丙氨酸含量发生回调(P<0.05,P<0.01),LysoPC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1)。结论基底节区ACI发生后氨基酸代谢和磷脂代谢出现严重异常;针刺对于基底节区ACI的治疗可能是通过调节氨基酸及磷脂代谢障碍而发挥作用。
陈林玲杨丽红韩佳炜李晶杜元灏
关键词:代谢组学基底节生物标志物急性脑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损伤机制及针刺干预机制研究
2022年
缺血性脑损伤后,炎症反应、Ca^(2+)超载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痉挛,侧支循环的机能和状态严重影响缺血脑组织的命运,血管新生促进脑血管微循环恢复,能有效挽救脑组织,保护神经元,增强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运重建对大脑神经功能恢复和脑组织损伤修复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多项研究证实,针刺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缓解血管痉挛和促进血管新生等方面改善脑卒中后血流供应。本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损伤机制及针刺干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为发挥针灸治疗优势提供科学依据。
王利然秦懿囡宁文华杨丽红李晶杜元灏
关键词:针刺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新生
长链非编码RNA调控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血管新生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lncRNA是血管新生重要的调控分子,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细胞表型转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miRNA的表达,参与缺血性脑卒中、肿瘤、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病理恢复过程。文中综述了lncRN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血管生成和血管疾病中的表达变化、调控作用的相关研究,以期为后续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王利然杨丽红宁文华秦懿囡李晶李晶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IRNA
针刺时机对首次中风患者发病后6个月功能障碍的影响:前瞻性队列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急性期介入针刺对首次中风患者发病后6个月功能障碍的影响,为真实世界中风患者选择更优针刺时机提供证据。方法:将601例首次中风患者根据首次接受针刺治疗是否在临床急性期分为急性期介入组(病程≤14 d,256例)和非急性期介入组(病程15~90 d,345例),于入组时采集基线资料;于发病6个月进行随访,主要随访信息包括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针刺总次数、合并应用疗法(艾灸、拔罐、推拿和康复治疗)总次数、复发情况、死亡事件及残障分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针刺介入时机与中风患者发病6个月残障风险的关联性,采用mRS评分移行法评价针刺介入时机对患者发病后6个月功能改善度的影响。结果:未调整混杂因素时,与非急性期介入组比较,急性期介入组降低了发病6个月后残障结果的风险(OR=0.434,95%CI:0.309-0.609,P=0.000);在调整病情程度、针刺次数和拔罐次数变量后,与非急性期介入组比较,急性期介入组降低了发病6个月后残障结果的风险(OR=0.588,95%CI:0.388-0.890,P=0.012);在调整病情程度、针刺次数、拔罐次数、性别、烟酒史、合并症、诊断所有混杂因素后,与非急性期介入组比较,急性期介入组降低了发病6个月后残障结果的风险(OR=0.629,95%CI:0.408-0.971,P=0.036)。两组首次中风患者发病6个月后较入组时mRS评分分布均整体向低分移行,急性期介入组较非急性期介入组在发病6个月后m RS评分分布向低分移行更明显。结论:真实世界中,首次中风患者在急性期介入针刺较非急性期介入针刺能够降低发病6个月后的残障风险,改善发病6个月后的功能状态。
李泽芳尹春胜史慧妍张超张超杜宇征
关键词:中风针刺介入时机前瞻性队列研究
电针“水沟”穴对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脑血管平滑肌蛋白激酶C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观察针刺"水沟"穴对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大鼠蛋白激酶C(PKC)蛋白水平及活性的影响,探讨针刺"水沟"调节血管平滑肌收缩的分子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假手术组及空白组,每组分0.5h、1h、3h、6h和12h5个亚组。Longa线栓法复制MCAO模型。针刺组电针"水沟"穴,刺激20min。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KC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PKC活性。结果:PKC表达水平模型组较空白组增加(P<0.05),各时相点针刺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PKC相对活性值较空白组上升(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PKC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MCAO大鼠血管平滑肌PKC蛋白水平和活性增加,可能参与调节大脑中动脉平滑肌收缩。针刺MCAO大鼠"水沟"穴,下调PKC蛋白水平和活性,可能缓解大脑中动脉平滑肌痉挛。
吕艳杜元灏徐彦龙崔景军杨丽红高靓何娇君李晶
关键词:电针大脑中动脉蛋白激酶C
针灸疗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Meta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收集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 5.0.23版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针灸与药物比较在临床总有效率、对胃脘痛、上腹胀、泛酸、纳呆食少症状改善、增加胃粘膜血流量方面有优势;对胃镜分级为中度患者有治疗优势,而对轻度及重度患者优势不明显;在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方面与药物比较没有优势。结论:目前的证据初步表明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药物比较有一定优势,尤其在改善症状及整体疗效方面,但还需要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支持。
李颖杜元灏石磊熊俊杨丽红张丽丽
关键词:针灸慢性浅表性胃炎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系统评价被引量:26
2010年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与西药比较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1979~2008)、CNK(I1979~2008)、VIP(1989~2008)、万方数字化期刊群(1998~2008)、PubMe(d1966~2008)、EMbase(1980~2008)和Cochrane Library(2008年第4期)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纳入针灸与西药比较治疗帕金森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而后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4.2.8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0.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8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有效率:针灸或针灸+美多巴与单用美多巴比较,两组在Webster减分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针灸+美多巴与单用美多巴比较,两组UPDRS减分率在第30天[RR=1.33,95%CI(0.95,1.88)]、第66天[RR=1.38,95%CI(0.84,2.24)]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第84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61,95%CI(1.19,2.17)]。针灸+苄丝肼-左旋多巴与单用苄丝肼-左旋多巴比较,两组在第66天时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70,95%C(I1.08,2.68)]。②Webster评分:针灸与美多巴比较,两组在第30天、63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2.51,95%CI(-2.83,-2.19);WMD=-2.48,95%CI(-3.01,-1.95)];针灸+美多巴与美多巴比较,两组在第30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3.48,95%CI(-15.35,-11.61)],而在第42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50,95%CI(-1.22,2.22)]。③UPDRS评分:针灸与美多巴比较,两组在第60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7.19,95%CI(-14.49,0.11)];针灸+美多巴与单用美多巴比较,两组在第30天、第84天时UPDR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MD=7.07,95%CI(2.95,11.19);WMD=-12.49,95%CI(-16.75,-8.23)];但在第66天、33天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MD=-14.90,95%CI(-31.89,2.09);WMD=-8.60,95%CI(-21.51,4.31)];针灸+苄丝肼-左旋多巴与单用苄丝肼-左旋多巴比较,两组在第66天、33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MD=-14.90,95%CI(-31.89,2.09);WMD=-8.60,95%CI(-21.51,4.31)]�
杨丽红杜元灏熊俊刘佳琳王云娜李颖栗丽娜
关键词: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美多巴随机对照试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