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远
- 作品数:54 被引量:136H指数:7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经调强适形放疗治疗的肺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肺癌发生放射性肺炎(RP)的相关因素,寻找合理的预测性指标,为放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对163例经IMRT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剂量-体积直方图的相关参数进行量化分析,放疗结束后随访时间〉16个月,应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其与RP之间的关系。结果≥2级RP的发生率为28.22%(46/163)。单因素分析发现下叶肿瘤(P=0.033)、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P=0.020)、联合化疗(P=0.020)、未预防性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P=0.025)与RP的发生有关。其中肺基础疾病及联合化疗是影响1〉2级RP发生的独立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健侧肺V20、全肺V,及靶区总体积是R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R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放疗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制定。
- 韩翔姚远卢琳马学真
- 关键词:肺肿瘤辐射性肺炎
- 用于医院检验科血液分析仪器的自动取样机构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医院检验科血液分析仪器的自动取样机构,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的顶部焊接有同一个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转动孔,且第一转动孔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顶端延伸至放置板的上方并焊接...
- 曹永献姚远潘华政徐自强
- 文献传递
- 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检测抗核抗体的评价与临床应用
- 刘明军尚晓莹于腾孙桂荣姚远张丽君贺侠琴
- 慢性HBV感染患者不同阶段的表面抗原定量检测及其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2年
- HBsAg是HBV感染患者体内最先出现的HBV相关蛋白,血清HBsAg定性检测阳性是HBV现症感染的标志。最近,血清HBsAg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引起学界广泛的关注,原因是HBsAg水平可反映肝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水平。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过程中,HBsAg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刘涵云徐永红王惠遇海青王婷姚远边城
- 关键词:HBV感染患者病毒载量血清HBSAG聚乙二醇干扰素持续病毒学应答
-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意义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l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138例冠心病患者,包括心肌梗塞患者43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45例,稳定心绞痛患者50例,50健康人做对照。应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血清超敏hsCRP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中hsCRP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hsCRP的P25为2.61mg/L,P50为9.50mg/L,P75为33.40mg/L,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在各百分位点的分布与正常对照在各百分位点的分布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不稳定心绞痛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hsCRP在冠脉事件发生时增高,可以作为冠脉事件预报,并且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 张飚隋涛于秀英曾永献姚远何宏黄秀玲
- 关键词:冠心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
-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外部质控参考品制备和应用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制备艾滋病抗体检测的外部质控参考品,以保证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检测质量。方法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阴性血清稀释阳性对照的方法,经过国产试剂检测,制备出弱阳性标本的质控参考品,并绘制质控图。结果根据HIV抗体弱阳性的标准,确定按照1∶8稀释度制备外部质控血清,其质控物吸光度值/临界值(S/CO)为2.54,变异系数为15.2%。结论自行制备的HIV抗体弱阳性标本质控参考品用于HIV筛查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是经济可行的。
- 孙秀芳曹永献姚远杨立廷张娜娜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 ELISA法检测HBeAg的影响因素研究
- 目的探讨标本因素对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影响。方法人工制备多种标本影响因素干扰ELISA法检测HBeAg。1、制备含有类风湿因子(RF)的HBeAg阳性、阴性血清,将HBeAg阳性...
- 姚远孙桂荣曹永献孙秀芳
- 关键词:ASO溶血红细胞HBEAG
- 文献传递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及其五项同时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在其五项常见模式中的阳性表达,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6 555份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6种免疫指标的表达。结果440例HBsAg(+)+HBeAg(+)+HBcAb(+)模式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87.95%;1 237例HBsAg(+)+HBeAb(+)+HBcAb(+)模式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66.61%;236例HBsAg(+)+HBcAb(+)模式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82.63%;68例HBsAg(+)+HBeAg(+)模式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80.88%;26例HBsAg(+)模式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34.62%。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可补充和完善乙型肝炎五项检测的不足,能较HBeAg更好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
- 姚远孙桂荣曹永献李海霞杨立廷
- 关键词:前S1抗原肝炎病毒乙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及细胞因子检测的意义被引量:7
- 2004年
-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和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在慢性乙肝发病中的作用。采用PI染色法检测单个核细胞凋亡 ,ELISA法检测IL - 2、IFN -γ、IL - 4、IL - 10等细胞因子水平。慢性乙肝患者单个核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随着抗原刺激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增加 ,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IL - 2、IFN -γ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其浓度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有轻度减低 ,但无显著意义 (P >0 0 5 )。IL - 4、IL - 1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其浓度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并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增强及Th1/Th2免疫调节紊乱 ,使细胞免疫功能减弱 ,淋巴细胞凋亡和Th1/Th2的失衡在慢性乙肝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 张飚隋涛于秀英曹永献姚远何宏
- 关键词:慢性乙肝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凋亡细胞因子
- 流式细胞仪计数网织红细胞方法评价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建立流式细胞仪计数网织红细胞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 5 μl全血加入噻唑橙 (TO)染色液中 ,流式细胞仪计数 10万个红细胞 ,分析其中的网织红细胞百分数 (Ret % ) ,并与手工法进行比较。结果 流式细胞仪法与手工法计数网织红细胞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该法批内变异系数 (CV) <3.2 3% ,批间CV<4 .86 %。结论 流式细胞仪计数网织红细胞快速、客观、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适合临床常规检测网织红细胞。
- 曹永献姚远张飚于秀英陈颖李海霞
- 关键词:网织红细胞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