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菡

作品数:11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艺术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人类学
  • 7篇影视
  • 7篇影视人类学
  • 4篇电影
  • 3篇纪录片
  • 2篇影像
  • 1篇大众旅游
  • 1篇傣族园
  • 1篇电影理论
  • 1篇电影制作
  • 1篇雕刻
  • 1篇雕刻时光
  • 1篇叙事
  • 1篇叙事模式
  • 1篇学科
  • 1篇应用人类学
  • 1篇影像语言
  • 1篇制作者
  • 1篇中国影视
  • 1篇儒教

机构

  • 11篇云南大学
  • 2篇曼彻斯特大学
  • 1篇伦敦政治经济...

作者

  • 11篇徐菡
  • 1篇庄庄
  • 1篇光映炯

传媒

  • 2篇思想战线
  • 2篇西南边疆民族...
  • 1篇世界民族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电影评介
  • 1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民间文化论坛
  • 1篇中国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影、媒介、感觉:试论当代西方影视人类学的转向与发展被引量:8
2013年
当代西方影视人类学在民族志电影制作、媒介应用、感觉研究三个方面与人类学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表现在:其一,作为电影的民族志,影视人类学以电影制作为民族志实践的核心,为人类学学科提供了新的知识生产途径;其二,作为以媒体运用与研究为主的应用人类学,通过对新旧视觉媒体的兼容并包,影视人类学在专业学术上和广泛的大众领域之间建立了沟通桥梁;其三,作为一种交流与批判的声音,影视人类学呼吁视觉、感觉研究与人类学的密切结合。当代西方影视人类学,无论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还是在与人类学及其他学科的不断整合的研究过程当中,都逐步显露锋芒。
徐菡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电影制作媒介应用人类学其他学科视觉媒体
民间儒教的窘境生成——论中国农村家屋的空间与道德中心被引量:2
2014年
过去,大多数华中农村家屋内在正门对面的墙上总设有祭祖神龛和神榜,神榜上用汉字书写"天地君亲师"。神龛和神榜是民间儒教核心道德标准的具体体现。本文将讲述其历史和现状,并描述在日常生活和仪式中神龛是如何标示出空间与道德的中心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祭祖神龛和神榜曾一度被销毁,取而代之的是一张毛泽东的画像。当时,虽然民间儒教的道德标准被知识分子和政治家所摒弃,但是人们对毛泽东的崇拜方式却有着民间儒教仪式的影子。毛泽东画像和神榜依旧是空间—道德实践中心延续体的代表。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被改变了的事物只是民间对这一本土实践活动的评价,这一矛盾可能会带来双重的尴尬境地。民间儒教的元素(那些过去曾被强烈否定的东西)给许多农村居民留下了些许尴尬的窘态。更重要的是,现今儒家传统已被视为地方文化遗产得到重塑与振兴。
石汉徐菡
关键词:中心化儒教文化亲密毛泽东
中国影视人类学理论体系与方法述评被引量:3
2009年
中国影视人类学已有50年的理论与实践的积累,影视人类学的内涵和意义、画面语言与文字语言孰轻孰重、拍摄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人类学影片真实性等问题是以往理论研究的焦点,对它们的梳理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徐菡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影像语言
从“参与”到“共享”:让·鲁什“参与电影”的人类学要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由影视人类学家让·鲁什开创的"参与电影",力图呈现电影拍摄者的在场,强调被拍摄者与拍摄过程的重要性。通过拍摄对象与被拍摄者的"共享",使拍摄对象直接与被拍摄者进行交流成为可能,并在交流中去"创造真实,而不是捕捉真实"。"参与"拍摄方法不但是在民族志影视拍摄实践中产生的电影表达方式的革新,也是对人类学认知论的贡献,它为民族志电影以及人类学的未来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徐菡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
西方民族志电影略述
2020年
20世纪之初,民族志电影与电影技术的发展运用齐肩并进。作为人类学中电影运用的先驱,民族志电影的教育价值,与不同层面的社会文化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在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均被广泛地讨论。电影在最初被认为是20世纪经验主义田野工作的附属品,由于技术的原因,摄影机已被人类学家带到世界各地并且在人类学中起到重要角色,民族志电影的故事成了迅猛发展的实例之一。
徐菡
关键词:田野工作摄影机人类学附属品
民族志电影:技术、实践与人类学理论被引量:9
2016年
尽管人类学先驱者们对以电影作为民族志研究手段投入了极大热情,但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电影制作仍处于人类学研究的边缘。随着技术的发展与人类学理论范式的转变,电影制作更好地融入民族志研究成为了可能。本文致力于讨论利用电影手段生产民族志理解的切实可行之路。
保罗.亨利徐菡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
《北方的纳努克》启示:民族志电影方法论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作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长篇纪录电影,《北方的纳努克》成功建立了迄今还在广泛使用的纪录片创作模式。作为民族志电影的先驱和启蒙,本片也一直是人类学关于艺术与科学的讨论焦点。在方法论上,影片的参与观察、合作反馈、文化表演等方法启发了以让·鲁什为代表的民族志电影制作者;在认识论上,本片对当地文化深刻的洞察理解与人类学精神本质吻合。尤其是影片提倡"发现"与"探索"的创作宗旨,成为当代影视人类学"观察电影"的核心概念。在《北方的纳努克》启发下,西方民族志电影朝向人类学知识的理解而迈进。
徐菡
关键词:纪录片影视人类学
叙事:民族志纪录片深藏的秘密?被引量:17
2013年
所有的民族志纪录片都包含叙事的表征。参鉴民族志写作对叙事本质意识的逐步增强,可以理解为在民族志纪录片制作中对叙事操控的合法性。民族志纪录片制作者必然依靠自己的判断来决定素材取舍,从而让观众分享他们的民族学学识,当然同时也有可能让他们的个人偏好和理论倾向间接地影响到民族志纪录片。结构一部民族志电影,首要考量的问题是如何让观众感到带有此类结构的影片是易于理解且富有吸引力,由此涉及各种叙事模式的应用,有些叙事模式是主题本身固有的,有些则是影片制作者设计和赋予的。尽管民族志纪录片制作者并没有以自觉的姿态来思考叙事规范,但有必要承认民族志纪录片制作应遵循特定的叙事规范这一事实。
保罗.亨利庄庄徐菡
关键词:纪录片制作叙事模式制作者个人偏好合法性
人类学“观察电影”的发展及理论建构被引量:11
2016年
近年来,"观察电影"(Observational Cinema)一直是西方民族志电影的重要类型。本文阐述了"观察电影"的基本发展阶段,分析并归纳了其主要观点与方法,强调了在电影认识论、立场、内容、叙事、感觉等方面观察电影与传统民族志电影的根本差异,以此窥探作为当代实验民族志的一种新类型的"观察电影"生产人类学知识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徐菡
关键词:纪录片影视人类学
雕刻时光:观察电影及其观察的意义
2023年
观察一直是西方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人类学田野调查工作与纪录片制作的核心。以“观察”为名的理念方法贯穿纪录电影史。本文尝试厘清人类学观察式电影制作中科学式、旁观式、说明式、参与观察式等不同观察方法的区别,探讨“观察”和“参与”的关系,指出观察电影以人类学参与观察方法为宗旨,强调电影制作者以带摄影机的观察者为中心,显现基于电影制作者在场的发现及过程,从现象学的角度阐释观察电影中观察的意义在于通过观察、参与和介入,建立亲密关系、发现主体性并呈现其过程、探索并分享人类经验,以电影雕刻时光。
徐菡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电影理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