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生

作品数:20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成像
  • 7篇肿瘤
  • 7篇扩散
  • 7篇加权成像
  • 5篇宫颈
  • 5篇宫颈癌
  • 5篇鼻咽
  • 5篇表观
  • 5篇表观扩散系数
  • 4篇咽肿瘤
  • 4篇弥散
  • 4篇扩散加权
  • 4篇扩散加权成像
  • 4篇化疗
  • 4篇鼻咽癌
  • 4篇鼻咽肿瘤
  • 4篇磁共振
  • 3篇正电子
  • 3篇正电子发射
  • 3篇子宫

机构

  • 20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武警广东省总...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白云区...

作者

  • 20篇李建生
  • 17篇汤日杰
  • 11篇张海南
  • 11篇卢斌贵
  • 9篇李伟
  • 4篇凌国辉
  • 4篇陈志军
  • 3篇蔡亮
  • 3篇彭俊琴
  • 3篇杨佩瑜
  • 3篇桂思
  • 2篇付东海
  • 2篇钟熹
  • 2篇傅文海
  • 2篇张汝森
  • 1篇王忠富
  • 1篇麦慧
  • 1篇江魁明
  • 1篇王簕
  • 1篇杨波

传媒

  • 3篇中国CT和M...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1篇201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放疗疗效评价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利用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放疗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对32例放疗前后宫颈癌患者进行常规盆腔MRI扫描和矢状位动态增强扫描,选取ROI绘制宫颈癌病灶及子宫正常组织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测量相对信号强化率(RE%)和最大相对信号强化率(MRE%);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病灶在动态增强扫描中明显强化,放化疗后1个月内肿瘤较前不同程度缩小,强化后信号仍较高;放疗后3个月~1年肿块明显缩小,其中19例肿块消失,病变部位强化程度明显减低或不强化。宫颈癌放疗前与放疗后1个月内测量宫颈病灶—子宫肌层的差值比较,其RE值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RE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放疗后1月内与放疗后3个月以上测量宫颈病灶比较,其RE、MR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放疗后3个月以上与放疗前测量宫颈病灶—子宫肌层的差值比较,其RE、MRE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放疗后1个月内与放疗后3个月以上测量宫颈病灶—子宫肌层的差值比较,其RE、MR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反映宫颈癌组织的血供状态,准确评估肿瘤情况,对宫颈癌放疗前进行分期并对放疗后疗效进行评价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李建生陈志军汤日杰张海南高影嫦卢斌贵
关键词:子宫宫颈癌图像增强
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观察颅内基底动脉、上矢状窦和中脑导水管的生理流动模式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C MRI)观察颅内基底动脉(BA)、上矢状窦(SSS)和中脑导水管(AM)的生理流动模式。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7名,采用PC MRI测量BA、SSS和AM流体的流动模式。观察时相-流速曲线特征,记录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峰值流速及达峰时相点,并计算两峰值时相差率,记录心动周期内每搏流量、净流量。结果 BA呈单向高幅流动,时相-流速曲线为"缓降-速升-缓降"型;SSS呈单向低幅流动,曲线为"缓降-缓升-缓降"型,两波峰时相差率最小;AM脑脊液呈双向振动式流动,呈"缓升-缓降-缓升型",时相差率最大,绝对每搏流量(74.03±33.22)×10-3 ml,向4脑室净流量为(3.70±2.78)×10-3 ml。BA心动周期内两流速波峰间时相差率小于SSS、AM(F=26.63,P<0.01)。结论 BA、SSS及AM的生理流动模式不同。脑室系统、脑组织容积在心动周期内发生动态变化。PC MRI时相-流速曲线可直观、准确地观察脑血管、脑脊液的流动模式。
钟熹汤日杰江魁明凌国辉李建生麦慧唐文艳
关键词:脑血管脑脊液
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PVP或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61例(PVP50例,PKP11例)。测量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最后一次随访时脊柱侧凸Cobb角,以及伤椎最塌陷处的高度。结果骨水泥渗漏17例。61例随访8~12个月,平均9.4月,术前与术后4个时间点脊柱侧凸Cobb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5.745,P=0.000)。术前脊柱侧凸Cobb角为16.4°±5.5°,显著大于末次随访13.3°±5.5°(P=0.000)、术后6个月13.4°±5.5°(P=0.000)、术后3个月13.9°±5.6°(P=0.000)和术后3 d 14.2°±5.5°(P=0.000)。术前与术后4个时间点椎体最塌陷处高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7.928,P=0.000)。术前最塌陷处椎体高度(1.9±0.6)cm,显著低于末次随访(2.0±0.6)cm(P=0.000)、术后6个月(2.1±0.6)cm(P=0.000)、术后3个月(2.1±0.6)cm(P=0.000)和术后3 d(2.1±0.6)cm(P=0.000)。结论 PVP或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可显著改善脊柱侧凸畸形以及伤椎最塌陷处高度。
李穗鸥杨波尹飚杨富国王簕李建生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脊柱侧凸骨折脊柱
TACE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原发性肝癌后的DWI评估价值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治疗原发性肝癌后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测的准确性。方法搜集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本科收治的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5例均在首次行TACE联合恩度治疗后35天左右第二次介入术前使用常规MRI(A组)、DWI(B组)及两者结合(C组)三种方法检测TACE联合恩度的疗效,并以第二次术中肝动脉造影所见肝内<2 cm病灶为参照标准,评价三种检测方法对TACE联合恩度治疗后肝内<2 cm病灶诊断准确性的差异。结果第二次介入术中DSA肝动脉造影明确<2 cm病灶63个,其中肿瘤染色病灶42个,碘油沉积完整、未见肿瘤染色病灶21个。A组检出的病灶和碘油沉积灶分别为35和28个,B组分别为36和27个,C组分别为41和22个。A组诊断敏感度69%、特异度为71.4%,阳性预测值82.5%,阴性预测值53.5%;B组为80.9%、90.4%、94%、70.3%,C组为95.2%、95.2%、97.5%、90.9%;AC、BC两组对TACE联合恩度治疗后病灶的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9.820,P=0.02和χ2=4.086,P=0.043);AB组间病灶检出无统计学差异(χ2=1.587,P=0.208)。C组术后肝癌病灶最佳诊断阈值ADC值为1.356×10-3mm2/s,敏感度为95.2%,特异度为82.9%。结论 DWI单项检测对TACE联合恩度治疗术后评价没有优势,但结合常规MRI扫描可提高对病灶检出的准确度和敏感度,对手术前诊断和术后疗效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陈国硕汤日杰候毅斌李建生张海南王峻段光峰卢斌贵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表观扩散系数抗血管生成扩散加权成像
以颈部淋巴结首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前PET/CT检查中SUV值的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淋巴瘤亚型,占淋巴瘤的30%~ 40%,其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表现及组织病理学.PET/CT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分子功能影像检查,广泛应用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及恶性肿瘤治疗后肿瘤残余的评价,对临床评估淋巴瘤分期,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准化摄取值(SUV)是评判FDG摄取强度的半定量指标.然而,有关SUV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以往报道结果不一.因此,我们对65例以颈部淋巴结首发的DLBCL患者颈部淋巴结PET/CT检查中与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相关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
汤日杰桂思李建生卢斌贵张海南傅文海付东海杨佩瑜李伟蔡亮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颈部淋巴结治疗前首发标准化摄取值
不同b值ADC图评价宫颈癌放化疗早期疗效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b值ADC图对宫颈癌放化疗早期疗效价值。方法 40例IIbIVa期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外照射2-3周、3次后装及放化疗后,行常规MRI及DWI扫描。按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组(24例)、部分有效组(16例),测肿瘤最大径、ADC值,根据ROC曲线评价不同b值ADC图价值。结果在外照射2-3周及3次后装后,两组肿瘤缩小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照射2-3周后,b=0、200,0、400,0、600,0、800,0,1000s/mm^2的ROC下面积为0.844、0.833、0.948、0.950、0.958;灵敏度为66.7%、75%、83.3%、84.5%、91.7%,特异度均为100%;3次后装后,b=0、200,0、400,0、600,0、800,0,1000s/mm^2的ROC下面积为0.885、0.802、0.948、0.949、0.974;灵敏度为75%、75%、85%、83.3%、91.8%,特异度均为100%;结论评价宫颈癌早期放化疗疗效时,高b值(b=0、600,0、800,1000s/mm^2)较低b值(b=0、200,0、400s/mm^2)价值高。
高影嫦李建生邱从坤黄健球汤日杰凌国辉张海南
关键词:宫颈癌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B值
鼻咽癌颅底骨侵犯CT漏诊MR和SPECT/CT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CT容易漏诊鼻咽癌的早期颅底骨侵犯灶。而MR和99Tc m-MDPSPECT/CT判断早期颅底骨侵犯的价值尚不明确。本研究比较MR和SPECT/CT在判断CT漏诊的早期颅底骨侵犯方面的诊断价值,并比较它们在各具体颅底骨的价值。方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01—01—201406—30CT未提示颅底骨侵犯的鼻咽癌患者80例,在治疗前行99Tc m-MDP SPECT/CT和MR检查。以6个月的随访影像(CT、MR)资料和临床资料作为颅底骨侵犯的定性标准。计算SPECT/CT和MR在判断整体颅底骨侵犯和具体各骨侵犯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Az值比较它们的诊断价值。结果关于敏感性,在整体及蝶骨翼突方面,MR(86.3%、79.4%)比SPECT/CT(92.2%、85.3%)略减小(x2=0.917,P=0.338;x2=0.405,P=0.525);在颞骨岩尖方面,MR(87.5%)与SPECT/CT(87.5%)等同(x2=0.000,P=1.000);在枕骨斜坡方面,MR(95.2%)比SPECT/CT(92.9%)略增大,x2=0.213,P=0.645。关于特异性,在整体及蝶骨翼突、颞骨岩尖和枕骨斜坡方面,MR(89.7%、91.3%、92.6%、100.0%)比SPECT/CT(75.9%、89.7%、89.7%和94.7%)略增大(x2=1.933,P=0.164;x2=0.184,P=0.668;x2=0.731,P=0.393;x2=2.054,P=0.152)。关于准确性,在整体、颞骨岩尖和枕骨斜坡方面,MR(87.5%、91.3%和97.5%)比SPECT/CT(86.3%、89.4%和93.8%)略增大(x2=0.055,P=0.815;x2=0.321,P=0.571;x2=1.345,P=0.246);在蝶骨翼突方面,MR(88.8%)与SPECT/CT(88.8%)等同(x2=0.000,P=1.000)。关于Az值,在整体及枕骨斜坡方面,MR(0.880和0.976)比SPECT/CT(0.840和0.938)略增大(Z=1.081,P=0.280;Z=1.747,P=0.081);在颞骨岩尖方面
李伟张汝森张林启汤日杰李建生
关键词:鼻咽肿瘤颅底骨侵犯
应用DWI鉴别系统性淋巴瘤与淋巴结转移瘤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在淋巴结转移瘤和系统性淋巴瘤的鉴别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系统性淋巴瘤和淋巴结转移瘤各32例、29例分别进行常规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不同b值下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测定患者的病变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值和指数表观扩散系数值,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对系统性淋巴瘤和淋巴结转移了的在DWI上淋巴瘤和淋巴结转移瘤的不同b值下的CNR进行比较可见,病变淋巴结CNR随b值得升高而降低,但无论b值取最高值还是最低值,其信噪比良好。b值相同的情况下,系统性淋巴瘤的ADC值显著低于淋巴结转移瘤,而eADC值高于后者,数据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DWI鉴别系统的病变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值和指数表观扩散系数值能够有效区分系统性淋巴瘤和淋巴结转移瘤,选择合适的b值有助于诊断率和鉴别率的提高。
卢斌贵李伟李建生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瘤
MR动态灌注增强预测鼻咽癌放化疗敏感性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MR动态灌注增强预测中晚期鼻咽癌对早期放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32例依据2008年UICC分期Ⅲ~Ⅳa期的初治鼻咽癌患者于放疗前、中、后行常规MRI及T1WI动态灌注扫描,测量病灶兴趣区TIC曲线参数,包括相对信号增强率(RE%)和最大相对信号增强率(MRE%),以及最大信号增强率(ME%)及峰值时间(TP)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放疗中病灶平均缩小率为(45.6±10.7)%,明显强化;放化疗后30例病灶完全消失,占93.75%,病变部位呈线样强化;2例病灶残留。放疗前、中、后三组内的RE、MRE、TP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E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前、中RE、MRE、TP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E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前、后RE、MRE、TP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E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中、后RE、MRE、ME、TP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 T_1WI动态灌注增强能够准确反映鼻咽病灶在放疗前、中、后的血流灌注变化情况,对鼻咽癌放化疗早期疗效评价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高影嫦李建生黄健球汤日杰凌国辉卢斌贵张海南
关键词:鼻咽癌磁共振成像放化疗敏感性
不同ADC值及标准差在评估鼻咽癌近期疗效中的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在鼻咽癌放化疗中,比较不同ADC值参数及标准差在评估鼻咽癌早期疗效中的价值。方法51例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前及放疗50 Gy时行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获得原发灶的各ADC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标准差),标记为治疗前(ADC1-min、ADC1-mean、ADC1-max、ADC1-sd)和50 Gy时(ADC2-min、ADC2-mean、ADC2-max、ADC2-sd)。并计算各ADC值的变化量和变化百分比。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效果分为敏感组和抗拒组。分析两组在各ADC值及变化量和变化百分比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在ADC1-mean[(0.865±0.105)、(0.945±0.125)×10^(-3)mm^2/s]、ADC1-sd[(0.332±0.076)、(0.416±0.065)×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DCmean[(0.620±0.352)、(0.432±0.262)×100%]、ADCsd的变化百分比[(0.545±0.474)、(0.293±0.32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ADC1-min、ADC1-max、ADC2-min、ADC2-mean、ADC2-max、ADC2-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ADC值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DCmin、ADCmax的变化百分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ADC1-mean、ADC1-sd、ADCmean变化百分比、ADCsd变化百分比的Az值分别为0.699、0.791、0.673、0.673。结论治疗前的平均ADC值和标准差以及它们在治疗中的变化百分比均可用于预测鼻咽癌近期疗效,其中以治疗前的ADC值标准差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李伟彭俊琴卢斌贵汤日杰李建生
关键词:鼻咽肿瘤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标准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