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才
- 作品数:12 被引量:75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犀牛洞 一次考古大发现
- 2012年
- 有多少人知道.神农架还是洞穴的世界,如金洞、银洞、玉洞、冰洞、雨洞、雾洞、风洞.
- 王善才税晓洁
- 关键词:犀牛考古冰洞
- 香炉石遗址与香炉石文化被引量:12
- 2001年
- 香炉石遗址是鄂西清江中游的一处早期巴文化遗址 ,出土遗物较丰富 ,计有石器、陶器、骨器、铜器、甲骨和陶印章等文物近万件 ,已被研究者命名为“香炉石文化”(即早期巴文化 ) ,其时限为距今 40 0 0~ 30 0 0年间 ,属我国青铜时代一种地域性的考古学文化。香炉石文化的人们多居住在河流两旁的台地上 ,其经济生活以渔猎为主 ,采集和种植为辅。该文化的源头 ,从陶器中的罐釜等炊具的形制特征看 ,可追溯到大溪文化和城背溪文化 ,香炉石文化的文明程度较高 ,这里出土了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陶印章和商周时期的大批甲骨 。
- 王善才
- 关键词:甲骨
- 湖北长阳青铜时代人骨的研究被引量:18
- 1992年
- 作者观察和测量了长阳深潭湾遗址出土的青铜时代人骨的各部特征,并与其他地区不同时代或同一时代的人骨特征进行比较。文章认为长阳青铜时代居民的颅骨性状与长江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或近代的颅骨较相似,可以代表长江中游地区青铜时代居民的体征类型。他们的最近祖先可能是大溪文化的主人。
- 张振标王善才
- 关键词:人骨青铜时代
- 试论三峡文化中的早期历史文化被引量:1
- 2004年
- 源远流长的长江三峡文化,是我国诸多优秀地域文化中的佼佼者之一。它不仅有现代水电文化和大坝工程文化,而且也有闻名于全国乃至世界的早期历史文化,如洪荒时期的旧石器文化、远古时期的新石器文化、上古时期的早期巴文化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等等,都有十分精彩的内容,影响颇大,无不受到人们的赞叹和重视,同新建的三峡水库大坝一样,将永远存在长江三峡文化的宝库中。
- 王善才
- 关键词:三峡文化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巴文化楚文化
- 我国古代早期巴人历史考证被引量:4
- 2008年
- 根据调查和发掘出的大量与古代巴人有关的历史文物,加之对我国古代早期巴人的历史作考证,考古学家们由此作了多方对比和综合研究后,提出"香炉石文化即为早期巴文化"的论断。这揭开了我国古代巴人的起源之谜,也开创了我国早期巴文化研究的新局面。
- 王善才
- 关键词:考古发现历史考证
- “巴楚文化”的称谓不宜再使用被引量:6
- 2002年
- 指出了在古代巴、楚两个民族交错杂居的长江三峡地区 ,不宜用“巴楚文化”来作为这一地区的地域文化名称。因巴文化和楚文化各有特点 ,虽有一些相互影响或部分融合现象 ,但尚不构成一种新的文化 ,故仍不宜随意命名。同时 ,对“三峡地区是楚文化的摇篮”的提法 ,也认为不妥。对有的学者还用“巴楚文化”这一词汇来涵盖从古到今的地域文化 。
- 王善才
- 关键词:称谓词汇巴文化楚文化地域文化
- 大冶铜绿山--我国古矿冶遗址中的一颗明珠
- 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是20世纪后期发现的我国最重要的古铜矿采掘及冶炼遗址,距今已整整40年了.同时,它也是我国矿冶考古的开创之地.尽管在江西、湖南、安徽、山西和内蒙等地以后也陆续发现了不少的古采矿遗址,但湖北大冶铜绿山...
- 王善才
- 关键词:考古学铜绿山采矿技术冶炼工艺
- 文献传递
- 再谈《山海经》中所记“西南有巴国”的“巴国”地望与年代
- 2008年
- 关于《山海经》中《海内经》所记"西南有巴国"的巴国地望,笔者曾对鄂西香炉石遗址出土大量我国早期巴文化遗物和安阳殷墟出土甲骨文中多有"巴方"的记载所进行的考察,恰与湖北大学刘先枚教授及台湾成功大学李冕世教授合撰的《安州六器考及附记》一文对"虎方"和"巴方"地望的考证不谋而合,均认为是在今鄂西清江长阳一带。这说明通过出土文物来证史的这一科学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应是准确和可靠的。至于《山海经》所记"巴国"的年代,当是我国上古时期无疑,即距今4000—3000年之间。
- 王善才
- 湖北长阳青铜时代人类乳齿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
- 1998年
- 对在湖北长阳县深潭湾崖葬墓出土的青铜时代人类乳齿形态特征的观察研究显示在人类恒齿出现的大多数具有种族识别价值的形态特征在乳齿有相等程度的表现,其中部分特征的出现率和表现程度高于恒齿。与其他地区人群相比,长阳青铜时代人类乳齿特征在总体上与东北亚人类具有的“中国型牙齿”特征接近。同时,在个别牙齿特征上呈现出南亚蒙古人种的特点。作者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还就长阳青铜时代人类乳齿测量数据的表现特点进行了探讨。
- 刘武王善才
- 关键词:青铜时代
- 湖北随州义地岗墓地曾国墓1994年发掘简报被引量:29
- 2008年
- 义地岗墓地位于湖北省随州市东城区,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主要是一处春秋中期至战国早中期的曾国贵族墓地。1994年在该墓地的西南部发掘了3座曾国墓,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铜器和玉器等,其中铜器多有铭文,为判断墓主的身份提供了依据。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的特征看,3座墓的年代为春秋晚期偏晚阶段。铜器铭文中还有一些涉及器物自铭的新材料,它们作为器物专名多见于楚系铜器,这也是春秋晚期之后楚系铜器的一个特征。
- 王善才王世振陈秋红陈明全熊仁贵刘松山刘松山拓古郝勤建
- 关键词:族墓地铜器铭文随葬器物春秋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