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东
- 作品数:9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海洋化学传感器研制的动态评述被引量:10
- 2000年
- 化学海洋学研究数据的获得需要方便、经济、高效的分析测试手段 ,化学传感器则是海洋调查和监测DO、pH、CO2 、NH3-N和S( -Ⅱ)等的理想手段和工具。本文评述了 60年代末以来用于天然水体中CO2 、NH3-N和S( -Ⅱ )检测的化学传感器的研制情况 ,进一步讨论了海洋化学传感器研制所需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并分析了海洋化学传感器研制进展缓慢的原因。
- 赵卫东宋金明
- 关键词:化学传感器
- 南沙渚碧礁碳、氮和磷的垂直转移过程被引量:7
- 2002年
- 中国科学院组织的99-4航次通过在南沙渚碧礁泻湖和礁坪外同时成功地投放沉积物捕捉器,研究了渚碧礁泻湖和礁坪外碳、氮和磷的垂直转移过程.结果表明,以CaCO_3为主的碳酸盐是碳垂直转移的主要形式,而有机态的氮和磷则是泻湖和礁坪外的主要垂直转移形式,人为活动和因底层碎屑物质再悬浮而导致的稀释作用使无机磷成为珊瑚礁某些站位磷垂直转移的主要形式.生物对有机营养盐直接再利用的效率直接影响到该营养盐在珊瑚礁生态系中的转移形式,生物生产过程与动力、地貌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珊瑚礁泻湖内外生源要素垂直转移的形态及过程.
- 赵卫东宋金明李鹏程牟晓真
- 关键词:氮磷生物地球化学
- 海洋化学传感器的研制进展
- 赵卫东宋金明
- 关键词:化学传感器海洋仪器
- 中国近海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 宋金明李鹏程李学刚袁华茂吕晓霞李宁李凤业高学鲁马红波赵卫东罗延馨孙云明
- 该项目属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领域,在提出的“自然粒度下的形态研究”新概念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近海沉积物生源要素的形态及其生态学功能,首次定量揭了沉积物中碳、氮、磷、硅的形态及在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该项目虽然属于基础...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源要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沉积物
- 南沙珊瑚礁生态系的碳循环被引量:17
- 2003年
- 99 4航次对南沙珊瑚礁区进行了考察 ,利用现场投放沉积物捕捉器采集沉降颗粒物样品 ,从生物与非生物体系两个侧面对南沙珊瑚礁生态系的碳循环作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 ,无机碳是珊瑚礁生态系中各种样品碳的主要存在形式 ,总碳的收支主要受到溶解平衡与钙化作用的控制。有机碳在珊瑚礁泻湖中具有很高的循环效率 ,泻湖中垂直转移的颗粒有机碳有 93%以上在进入沉积物之前被释放 ,其中生物碎屑的颗粒有机碳释放率约为 99%。珊瑚礁植物尤其是与珊瑚共生的虫黄藻等的光合作用以及珊瑚礁的拟流网模型、休渔模型分别代表了构成珊瑚礁有机碳循环的两个主要方面 ,即 :高效循环和稳定补充。
- 宋金明赵卫东李鹏程吕晓霞
- 关键词:碳循环
- 珊瑚“奢侈消费”营养盐的研究
- <正>1999年4~5月随“实验3号”考察船在南沙群岛海域考察时进行了外加营养盐的珊瑚活体培养实验,首次发现,当某种营养盐在短时间内大量输入珊瑚礁生态系时,珊瑚存在着迅速大量消耗该营养盐的“奢侈消费”现象.珊瑚奢侈消费营...
- 赵卫东宋金明
- 关键词:珊瑚奢侈消费营养盐
- 文献传递
- 南沙珊瑚礁生态系的营养动力学过程
- 该论文首次报道了在珊瑚礁向海坡上投放沉积物捕捉器的结果和若干非生源要素如Mo、W、Re、Os、Ni、Ir等在泻湖内外的垂直通量,并在国内首次报道了珊瑚活体培养结果. 将海水、沉降颗粒物、生物和泻湖表层沉积物统一进行系统的...
- 赵卫东
- 关键词:南沙群岛海域
- 文献传递
- 海洋化学传感器的研制进展
- 赵卫东宋金明
- 关键词:化学传感器
- 珊瑚礁生态系的协同营养模式被引量:7
- 2001年
- 在阐述了近十几年来提出的若干有代表性的解释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我国南沙珊瑚礁生态系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出珊瑚礁生态系的营养过程是一系列营养调节机制的协同作用。珊瑚礁生存的物理环境,生物群落构成、快速的吸收机制和生态系内快速高效的循环以及生物营养调节机制等共同构成了珊瑚礁生态系稳定高效的营养供给体系。
- 赵卫东宋金明李鹏程牟晓真
- 关键词:营养调节生物群落生物地球化学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