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文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子宫
  • 3篇宫腔
  • 2篇预后
  • 2篇预后分析
  • 2篇妊娠
  • 2篇生殖
  • 2篇术后
  • 2篇宫腔镜
  • 2篇宫腔粘连
  • 1篇电切
  • 1篇电切术
  • 1篇定向分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异位妊娠
  • 1篇再生修复
  • 1篇妊娠患者
  • 1篇上调
  • 1篇上调基因
  • 1篇生殖细胞

机构

  • 8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作者

  • 8篇陈志文
  • 3篇施铮铮
  • 3篇杨孝军
  • 2篇郑飞云
  • 2篇朱华
  • 2篇林亚
  • 1篇胡燕
  • 1篇余剑琴
  • 1篇王汉楚
  • 1篇周爱妹
  • 1篇项松英
  • 1篇徐建英
  • 1篇张乾
  • 1篇沈宗姬
  • 1篇陈凤娣
  • 1篇吴雪清
  • 1篇余江涛
  • 1篇龚丽华
  • 1篇周清
  • 1篇曾小波

传媒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1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与预后的关系,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预后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有9例为卵巢畸胎瘤恶变,7例为卵巢未成熟畸胎瘤,6例患者为卵巢无性细胞瘤,5例患者为卵黄囊瘤,3例患者为胚胎癌,1例患者为卵巢混合性卵黄囊瘤和胚胎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及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总的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8及P=0.021)。各种不同病理类型的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结论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手术病理分期越晚,患者生存率越低。不同病理类型的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预后不同。
余江涛郑飞云陈志文
关键词: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预后
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微创手术疗效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微创手术疗效,为该类患者的微创应用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80例该院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腹腔镜微创治疗及宫腔镜微创治疗,观察患者手术过程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及病灶完全消失时间等,比较两组的差异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40例宫腔镜患者中1例因术中出血量较大转开腹手术切除治疗,术后7例患者复查彩超示有明显病灶,成功率为82.5%。40例腹腔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复查无明显病灶,成功率100.0%。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血清β-h C G正常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及病灶完全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C R P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治疗对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对瘢痕子宫的修复有更好的疗效。
陈志文施铮铮林亚陈凤娣
关键词:瘢痕妊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增强大鼠子宫切口再生修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在大鼠子宫创伤后再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瘢痕子宫模型。取Ad-GFP标记的大鼠MSCs,于子宫切口内注射进行原位移植,2周后取瘢痕处子宫肌组织,行HE常规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α-SMA荧光标记,检测MSCs在切口局部的定向分化情况,并定量检测切口局部肌层的生物力学。结果:瘢痕子宫模型成功建立。MSCs移植后子宫切口的破裂阈值增强(P<0.05),切口局部VEGF表达上调,TGF-β1表达下调(均P<0.01),α-SMA荧光标记提示MSCs在子宫肌层局部出现平滑肌定向分化。结论:MSCs移植增强了子宫切口的再生愈合,提高了切口局部的机械张力,有望减少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的风险。
陈志文杨孝军张乾朱华胡燕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平滑肌定向分化
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治疗的生殖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宫腔镜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近年收治的,因宫腔粘连所致不孕,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术后的妊娠结局,选择宫腔粘连性质、范围、程度、术后月经恢复、宫内节育器、人工周期及术后年限等7个因素进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妊娠率为66.2%(45/68),难免流产3例5例次,输卵管妊娠1例,获得存活胎儿妊娠41例42例次,获得存活胎儿的有效妊娠率为61.8%(42/68)。42例次有效妊娠中,1例孕34周早产,5例胎位异常,1例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1例帆状胎盘伴胎盘粘连,3例先兆流产同时合并胎盘粘连2例,剖宫产率为73.8%(31/42)。统计学分析显示,获得存活胎儿的概率与术后月经是否恢复正常、术后年限直接相关(均P<0.05)。结论宫腔粘连所致不孕患者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应着重恢复正常月经,并积极争取术后1年内的最佳时间妊娠,以获得好的妊娠结局,术后妊娠者应视为高危人群。
陈志文龚丽华施铮铮朱华杨孝军
关键词:宫腔粘连宫腔镜电切术生殖预后
AEG-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核因子κB(NF-κB p65)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45例浸润性子宫颈癌标本和12例慢性子宫颈炎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法检测AEG-1,NF-κB p65和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肿瘤微血管内皮标志物(CD34)结合Weidner计数法检测子宫颈癌组织新生的微血管密度(MVD)。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AEG-1、NF-κB p65和VEGF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以及染色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子宫颈癌组织中AEG-1表达与NF-κB p65、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AEG-1在子宫颈癌和慢性子宫颈炎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表达水平与子宫颈癌患者发生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患者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宫旁浸润等因素无关(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子宫颈癌组织中AEG-1表达与NF-κB p65(r=0.501,P<0.001)、VEGF(r=0.718,P<0.001)和MVD(r=0.815,P<0.001)呈正相关。结论 AEG-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可促进子宫颈癌的微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AEG-1激活NF-κB信号途径进而上调VEGF水平有关。
余剑琴周清王汉楚郑飞云陈志文
关键词:微血管生成核因子ΚB
341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宫腔镜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使用宫腔镜检查的特定时机。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妇科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341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流产次数分为3组:组1:2次流产;组2:3次流产;组3:≥4次流产。均接受宫腔镜检查,分析组间宫腔异常(先天或获得性)的差异性。结果:组1中101例(占62.7%)宫腔正常,42例(占26.1%)先天性异常,18例(占11.2%)获得性异常;组2中分别为,61例(占51.7%),35例(占29.7%),22例(占18.6%);组3中此3项数据分别为,29例(占46.8%),18例(占29.0%),15例(占24.2%)。3组患者的宫腔镜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特别是对难以承受再次流产的晚孕、高龄、焦虑的女性,在连续2次流产后,应将宫腔镜检查列为首选干预措施,积极发现并治疗宫腔异常以改善妊娠结局。
陈志文施铮铮曾小波林亚吴雪清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宫腔镜宫腔病变
宫腔粘连术后患者放置球囊子宫支架的效果观察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术后患者放置球囊子宫支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80例,将患者按入院时随机产生的住院号的奇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术毕宫腔放置球囊子宫支架1枚,术后1周拔除球囊子宫支架,置入宫内节育器1枚;对照组术毕放置宫内节育器1枚。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48 h出血量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出血量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Z=2.440,P=0.01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557,P=0.011)。结论宫腔粘连术后患者放置球囊子宫支架1周,可减少术后出血量,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再粘连的形成。
项松英周爱妹陈志文
关键词:宫腔粘连子宫出血
倒刺可吸收缝线在腹腔镜下宫角妊娠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评价宫角妊娠的腹腔镜下子宫角楔形切除术中,采用新型自固定倒刺可吸收缝线(QUILLTMSRS)缝合宫角创面,在术中创面止血、预防持续性宫外孕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4年2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并成功随访的宫角妊娠患者72例,均采用腹腔镜下患侧子宫角楔形切除术,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子宫创面采用普通的1-0可吸收线缝合,而研究组37例采用倒刺可吸收线缝合宫角创面,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β-HCG降至正常所需的天数、PEP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β-HCG降至正常所需的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且有效减低了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例数。结论新型倒刺可吸收缝线在腹腔镜下子宫角楔形切除术中的应用,明显缩短缝合时间,简化操作,并降低了手术难度,且能有效减少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例数。
杨孝军徐建英沈宗姬陈志文
关键词:宫角妊娠腹腔镜手术持续性异位妊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