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江

作品数:107 被引量:1,112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7篇文学
  • 23篇哲学宗教
  • 17篇文化科学
  • 4篇语言文字
  • 3篇社会学
  • 3篇政治法律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2篇阐释学
  • 21篇文学
  • 20篇文论
  • 20篇西方文论
  • 15篇文艺
  • 14篇当代西方文论
  • 11篇公共
  • 8篇文本
  • 8篇文学理论
  • 7篇社会
  • 7篇文化
  • 7篇公共理性
  • 6篇代文
  • 6篇文艺理论
  • 5篇虚无
  • 5篇书记
  • 5篇主义
  • 5篇总书记
  • 5篇伽达默尔
  • 5篇公共空间

机构

  • 104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国作家协会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比利时鲁汶大...
  • 1篇福建社会科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北京青年政治...
  • 1篇伦敦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104篇张江
  • 2篇朝戈金
  • 2篇高建平
  • 1篇於可训
  • 1篇王尧
  • 1篇蒋寅
  • 1篇郭宝亮
  • 1篇邓安庆
  • 1篇陈众议
  • 1篇徐沛东
  • 1篇陆建德
  • 1篇南帆
  • 1篇可晓锋
  • 1篇吴思敬
  • 1篇牛宏宝
  • 1篇曾军
  • 1篇张柠
  • 1篇张平
  • 1篇郑欣淼
  • 1篇柳建伟

传媒

  • 15篇中国社会科学...
  • 10篇中国文学年鉴
  • 8篇学术研究
  • 7篇社会科学战线
  • 5篇文艺争鸣
  • 5篇文艺研究
  • 5篇求是
  • 5篇探索与争鸣
  • 5篇学术月刊
  • 4篇哲学研究
  • 4篇文学评论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高等学校文科...
  • 3篇新华文摘
  • 3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求是学刊
  • 2篇党建研究
  • 2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学术界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 8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11篇2019
  • 5篇2018
  • 16篇2017
  • 15篇2016
  • 22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阐释论的提纲
2023年
阐释论是精神科学的存在论与方法论。阐释论确证:阐释是精神科学的存在形态与生产方式;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一致性、整体性、互生性;知识论与价值论的相融相合。阐释论强调,在公共阐释空间,公共理性与个体理性相互作用,精神科学生产可信念为“真”,且最终为公共理性和实践检验的客观性知识;自然科学亦生产价值,与知识生产相契合,价值之真可确证。阐释论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精神科学面临革命性飞跃,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深度融合,为当代知识与价值生产创造新范式,阐释论应对此做出有效回应,并为当代中国阐释学建构提供观念框架与思想资源。
张江
关键词:自然科学知识论价值论
关于公共阐释若干问题的再讨论(之一)被引量:5
2019年
基于对百年西方文论之强制阐释特征的反思和批判,我在2017年正式提出了'公共阐释论'。(1)提出这一理论的目的在于,期待学界同仁在吸收借鉴西方阐释学理论优长的同时,能够从西方理论传统中走出来,认真梳理和挖掘中国文化资源特别是中国阐释学资源。
张江
关键词:阐释学阐释者公共性
文学不能“虚无”历史被引量:16
2014年
一个时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情绪,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书写中均有表现。在一般的文化观念中,文学、历史和哲学被看成是共生交融的文化形态。哲学是所有学科的思想基础,任何进入载体和介质的文学作品,也都在书写历史,文学与历史互文互证。
张江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文学史书写文化观念文学批评文化形态
“原意性阐释”还是“理论性阐释”——关于阐释边界的对话被引量:4
2019年
文本是自在的,自身蕴含着有限的确定意义;文本是开放的,读者可进行合理的阐释与发挥。但是,确定的意义不能代替开放的理解,理解的开放不能超越合理的规约。是否逾越具体的历史的边界,是衡量阐释有效性的重要依据。纵观百年以来中外学术史,特别是哲学和文学的学术发展史,阐释有无边界一直是人们激烈争论的阐释学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并由此展现出两条不同的阐释路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江教授就这一问题与当代德国哲学家奥特弗莱德·赫费教授进行了对话。本刊现摘要发表此次对话的部分内容,期待更多学者能够参与讨论。
张江奥特弗莱德赫费
关键词:文本意义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哲学文本经典文本
关于场外征用的概念解释——致王宁、周宪、朱立元先生被引量:25
2015年
当代西方文论的"强制阐释"有诸多特征,其中之一就是场外征用。从上世纪初开始,借助于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建构自己的体系,模仿、移植、挪用,成为当代文论生成发展的基本动力,改变了当代文论的基本走向。场外征用表现为三个特征:一是强制,二是解构,三是重置。文学理论借鉴场外理论,应该是吸纳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而不是现成结论和具体方法的简单挪用,特别是一些数学物理方法的引用,更需要深入辨析,强制性地照搬照抄只会留下笑柄。
张江
关键词:当代西方文论
张炜小说的三个“关键词”被引量:1
2019年
我对研究当代文学的学者,一直是非常敬重的,因为这需要很强大的勇气。我先讲一个故事。我有幸与张炜先生有过三次交流。第一次,和他讨论了关于创作、批评、理论的一些问题,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在我的观念里,张炜是个作家,通过那次沟通,我感觉他是一个文人,是个有思想的作家,让我更加肃然起敬。
张江
关键词:当代文学张炜小说关键词故事
阐释模式的统一性问题被引量:6
2015年
西学东渐百年来,中国文学理论从西方得到诸多资源和借鉴,然而在这种东西方的对话与交流中,对西方文论的平等审视、对传统文论的继承与发扬、对中国文论原创话语的建设却显薄弱。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教授于2012年提出"强制阐释"的论题,深入辨析西方现代文论存在的强制阐释之局限,此话题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张江、朱立元、王宁、周宪四位先生围绕此论题的讨论文章从2015年初起已陆续与读者见面,1本刊发表第六组讨论文章,希望使这一论题更加深入,并得到读者的关注。
张江
关键词:书札中国文学理论东西方西学东渐西方文论
“阐”“诠”辨——阐释的公共性讨论之一被引量:83
2017年
汉语言文字造字之法,呈现出重直观、重开放、重共享之特点。公共性乃阐释的本质特征,此为重要根据之一。"阐释"之"阐"与"诠释"之"诠",各有极为深厚的哲学和历史渊源。"阐"之公开性、公共性,其向外、向显、向明,坚持对话、协商之基本诉求,闪耀着当代阐释学前沿之光。"诠"之实、"诠"之细、"诠"之全与证,其面向事物本身,坚守由训而义与意,散发着民族求实精神之光。中国古代的阐释路线,一条重训诂之"诠",一条重意旨之"阐"。两者各有其长,互容互合。以中国话语为主干,以古典阐释学为资源,以当代西方阐释学为借鉴,假以对照、选择、确义,由概念起,而范畴、而命题、而图式,以至体系,最终实现传统阐释学观点、学说之现代转义,可建立彰显中国概念、中国思维、中国理论的当代中国阐释学。
张江
关键词:说文解字
公共理性及其阐释学意义
2023年
公共理性是公共阐释的核心概念。其核心意义是指,公共理性是阐释为公共的基本根据,是激发和推动阐释的积极动力,是约束和规范阐释的框架标准,是衡量阐释有效性的基本尺度。公共理性在公共阐释中实现功能,公共阐释在公共理性引导和约束下展开。公共理性为阐释立法。
张江
关键词:公共理性阐释学有效性
文学书写中国梦
2015年
张江:在不久前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文学是文艺的重要构成,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在实现民族梦想的征程中,文学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价值、放飞梦想?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张江於可训柳建伟张柠杨剑龙
关键词:文学书写中国梦文艺工作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艺术形式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