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燕

作品数:96 被引量:413H指数:10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9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卒中
  • 23篇脑卒中
  • 13篇疗效
  • 13篇护理
  • 10篇卒中患者
  • 10篇脑卒中患者
  • 10篇儿童
  • 9篇失禁
  • 9篇前列腺
  • 8篇术后
  • 8篇尿失禁
  • 7篇上肢
  • 7篇康复
  • 6篇气管
  • 5篇日常生活能力
  • 5篇生活质量
  • 5篇偏瘫
  • 5篇偏瘫患者
  • 5篇细胞
  • 5篇活质量

机构

  • 96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丽水市中心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武警浙江省总...
  • 1篇无锡市儿童医...

作者

  • 96篇李海燕
  • 13篇徐乐义
  • 12篇林玲
  • 11篇张海邻
  • 9篇董琳
  • 9篇冯瑶
  • 8篇江海红
  • 7篇吴蓉蓉
  • 6篇周颖
  • 6篇陈建霞
  • 5篇李昌崇
  • 5篇李萍
  • 5篇张海微
  • 5篇郑跃
  • 4篇林静静
  • 4篇郑建秋
  • 4篇周雪珍
  • 4篇金珍珍
  • 4篇余璐
  • 3篇陈瑜

传媒

  • 8篇江苏医药
  • 7篇温州医科大学...
  • 4篇中医药管理杂...
  • 3篇中国康复理论...
  • 3篇浙江临床医学
  • 3篇数理医药学杂...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3篇中华现代护理...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中国生化药物...
  • 2篇中国康复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护理与康复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17篇2022
  • 12篇2021
  • 15篇2020
  • 9篇2019
  • 15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社区获得性复杂性肺炎临床特点及治疗
王珊瑚董琳李海燕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疲乏、疼痛及生活质量的纵向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调查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疲乏、疼痛和生活质量情况,并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明疲乏量表、简明疼痛量表及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分别于入组时,入组后2个月、4个月和6个月对127例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入组时,入组后2个月、4个月和6个月患者疲乏得分分别为2.20、2.46、2.20和2.80,疼痛得分为1.66、1.87、1.95和2.10,生活质量得分为90.58、90.23、89.22和88.88,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方式、体力状态评分、疲乏、疼痛和年龄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随着病程的进行,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疲乏和疼痛程度逐步加重,生活质量逐步下降。护理人员应早期关注及识别患者生活质量的受损情况,早期护理介入。
李萍吴春燕金珍珍胡颖颖李海燕卢中秋
关键词:去势治疗生活质量疲乏疼痛多西他赛
踝足弹力绷带结合Bobath技术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踝足弹力绷带结合Bobath技术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住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在对照组基础上,踝足弹力绷带组加用踝足弹力绷带缠绕后进行常规步行训练,联合治疗组加用踝足弹力绷带缠绕后再进行Bobath训练,包括Bobath床边步行及自动化步态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和10-m最大步行速度(10-m MWS)评估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BBS、FMA-LE、10-m MWS评分及FAC评级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和踝足弹力绷带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和踝足弹力绷带基础上再结合Bobath技术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功能。
方小养苏丽丽陈传帮郑跃李海燕
关键词:脑卒中BOBATH技术
双侧上肢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双侧上肢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单侧组和双侧组,每组30例。单侧组采用传统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训练,双侧组采用双侧上肢运动功能训练。两组干预时间均为30 min/次,1次/d,5 d/周,共4周。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的上肢部分(FMA-UE)、患侧握力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双侧组及单侧组患者FMA-UE评分、患侧握力、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双侧组及单侧组FMA-UE评分、患侧握力、MBI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均P<0.05)。双侧组干预后FMA-UE评分、患侧握力、MBI评分显著高于单侧组(均P<0.05)。结论与传统患侧上肢训练比较,双侧上肢训练对早期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更积极的影响,值得推广使用。
陈琪琪徐乐义林玲蒋明霞李海燕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
低频感应电结合穴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低频感应电结合穴位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并伴有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每日1次,每周5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低频感应电结合穴位疗法,每日1次,每周5次。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舌压变化、功能性经口摄食分级(FOIS分级)和吞咽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舌压峰值及持续时间均升高(P<0.05)、FOIS分级增大(P<0.05);观察组舌压峰值、舌压持续时间和FOIS分级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为26.67%,高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低频感应电结合穴位疗法可以增加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舌肌力量,改善其吞咽功能。
张中凯卓飞男李海燕
关键词:穴位疗法吞咽障碍脑卒中
细胞因子CCL7通过受体CCR1增强干细胞归巢促进尿失禁恢复的研究
2018年
目的:观察尿道局部注射细胞因子chemokine(C-C motif)ligand 7(CCL7)能否提高损伤后尿失禁模型中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归巢和CCR-1过表达的MSC归巢,探索CCL7对尿失禁的功能恢复。方法:尾静脉注射荧光转染MSC至尿失禁大鼠模型,1周后在4组[假尿失禁组(Sham SUI)、尿失禁合并MSC治疗组(SUI+MSC)、尿失禁合并CCR1增强表达MSC治疗组(SUI+MSC-CCR1)、尿失禁合并MSCCCR1加CCL7组(SUI+MSC-CCR1+CCL7)]中观察大鼠尿道组织中MSC归巢聚集情况。观察各组治疗后控尿恢复情况[假产伤假治疗组(sham injury+sham CCL7);产伤加假治疗组(injury+sham CCL7);产伤加治疗组(injury+CCL7)]。结果:SUI+MSC-CCR1+CCL7组在产伤后1天和1周后MSC局部归巢与存活情况显著增加(P<0.05),并显著高于sham SUI组、SUI+MSC组和SUI+MSC-CCR1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CCL7治疗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尿失禁产伤后假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L7与过表达CCR1可以促进MSC在损伤局部归巢与存活,CCL7对促进损伤后尿失禁模型的尿控水平恢复有显著意义。
计玲晓江海红宋奇翔邓康俐王美豪陈雷李海燕
关键词:尿失禁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因子CCR1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腓肠肌形态结构的超声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腓肠肌内侧头(MG)形态结构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辅助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照组使用相同型号的肌电生物反馈仪、治疗参数和治疗部位,但没有电流输出。以上治疗20min/d,5d/周,持续8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用超声分别检测患侧静息状态下及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MIVC)MG的形态结构参数,包括羽状角、肌肉的厚度;同时用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估。结果:①超声变化:训练后,两组患侧MG的羽状角在静息状态及MIVC时均较治疗前增加(P<0.0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侧MG的肌肉厚度在静息状态及MIVC时均较治疗前增加(P<0.001),对照组患侧MG的肌肉厚度在静息状态及MIVC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临床指标变化:两组患者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通过改变脑卒中患者腓肠肌形态结构可改善下肢平衡能力。
刘美快徐乐义李海燕陈顺平陈斌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腓肠肌内侧头超声
儿童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阳性患儿16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液病原检查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015年12月送检BALF培养的1159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病原学结果及药敏试验等。结果:检出致病菌株16...
李海燕余璐张海邻叶乐平董琳李昌崇
思维导图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尿失禁护理的影响
目的:了解思维导图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尿失禁护理的影响,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尿失禁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术后护理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我院1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李海燕
文献传递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在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 观察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在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60例行肺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肺功能锻炼,观察组行常规肺功能锻炼加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测试、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胸腔引流管放置与术后住院天数、6min步行测试、SF-36调查表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管放置与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6min步行测试及SF-36调查表中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精力(VT)、社会功能(SF)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调查表中躯体疼痛(BP)、健康状况(GH)、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围手术期肺康复中运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可显著改善肺功能,降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日,增加运动耐力,改善生存质量,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意义.
林静静林晓克徐乐义张中凯李海燕
关键词:肺癌肺功能锻炼并发症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