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茜

作品数:9 被引量:153H指数:7
供职机构:射洪县农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玉米
  • 7篇大豆
  • 6篇玉米-大豆
  • 4篇套作
  • 4篇根瘤
  • 4篇根瘤固氮
  • 4篇固氮
  • 3篇氮素
  • 3篇氮素吸收
  • 3篇施氮
  • 3篇干物质
  • 3篇干物质积累
  • 2篇氮肥
  • 2篇氮素吸收利用
  • 2篇施氮方式
  • 2篇施肥
  • 2篇套作模式
  • 1篇氮肥利用
  • 1篇氮肥利用率
  • 1篇氮肥运筹

机构

  • 9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射洪县农业局

作者

  • 9篇董茜
  • 6篇雍太文
  • 6篇杨文钰
  • 5篇刘文钰
  • 5篇刘小明
  • 5篇宋春
  • 4篇徐婷
  • 4篇王小春
  • 3篇杨峰
  • 1篇周丽
  • 1篇郑顺林
  • 1篇李国培
  • 1篇袁继超
  • 1篇陈平
  • 1篇杜青
  • 1篇陈鹏
  • 1篇杨欢

传媒

  • 2篇大豆科学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第四届全国大...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减量施氮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大豆根瘤固氮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3
2014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模式(大豆单作、玉米-大豆套作)和施氮水平(0,180,240 kg·hm-2)对大豆根瘤固氮特性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时期的推移,大豆的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在单作模式下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而套作模式下则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在R5期最高;单株根瘤固氮潜力在两种种植模式下均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在R2期最高。与单作比较,套作大豆的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根瘤固氮潜力和总吸氮量在V5、R2期降低,在R5期则提高,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适量施氮有利于提高大豆的根瘤固氮能力,增加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套作模式下,减量施氮处理R5期的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根瘤固氮潜力及R8期的总吸氮量比不施氮处理高26.9%、15.5%、14.3%和58.2%,比习惯施氮处理高19.7%、12.0%、23.1%和11.3%,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比习惯施氮处理高73.5%和20.1%。玉米-大豆套作减量一体化施肥促进了大豆根瘤固氮,提高了套作大豆和整个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氮肥吸收利用效率。
刘文钰雍太文刘小明陈鹏董茜徐婷杨文钰
关键词:根瘤固氮氮素吸收大豆
两型豆(Amphicarpaea.edgeworthii Benth)光敏色素基因AePhyB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PhyB基因是植物光形态建成中最重要的基因序列之一。为了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两型豆PhyB基因的结构特点,并为揭示其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利用RT-PCR技术从两型豆中克隆了一个光敏色素PhyB基因,其cDNA全长...
范胜亮董茜李丽婷
关键词:两型豆光敏色素基因克隆
文献传递
施氮方式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作物产量及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4年
氮肥的过量施用和低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减少氮肥的投入量,发挥氮肥的增产效益,本研究对玉米-大豆套作模式的施氮量和施肥距离进行优化调整。通过两年田间试验,探讨了减氮36%(RN36%)、减氮18%(RN18%)和习惯施氮(CN)3种施氮水平和距离窄行玉米0 cm (D1)、15 cm (D2)、30 cm (D3)、45 cm (D4)4种施肥距离对作物产量和玉米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氮相比,减氮18%处理的玉米花后干物质转移量、转移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提高了22.65%、18.75%和15.90%,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提高了9.79%和10.76%;玉米、大豆产量及系统周年产量提高了4.95%、7.07%和5.35%;各施肥距离间,以距离窄行玉米15-30 cm的施肥效果最佳。减氮18%时, D2处理下玉米的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穗粒数及百粒重比玉米常规穴施(D1)处理分别提高了10.32%、10.92%、9.08%和4.75%;玉米、大豆产量和系统总产最高。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减氮18%和距离窄行玉米15-30 cm施肥有利于增加玉米花后干物质的积累,促进干物质向籽粒中转运,增大灌浆速率,增加百粒重和穗粒数,提高玉米产量和大豆产量,以实现系统周年作物增产。
董茜雍太文刘小明刘文钰徐婷宋春王小春杨文钰
关键词:籽粒灌浆
减量施氮对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干物质积累、转移及氮肥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
氮肥的过量施用和低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减少氮肥的投入量,发挥氮肥的增产效益,本研究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条件下,以玉米品种“川单418”和大豆品种“南豆12”为研究材料,设计了将玉米大...
董茜
关键词:玉米大豆套作模式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根瘤固氮
文献传递
施氮方式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大豆根瘤固氮、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施氮方式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促进了大豆根瘤生长和地上部物质积累,提高了大豆的根瘤固氮能力、光合生产能力和籽粒产量。玉豆-体化施氮相对大豆穴施显著提高了大豆地下部根系和根瘤的干重、单株根瘤固氮潜力和地上部茎叶生物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及籽粒产量,降低了叶片的蒸腾速率,以距窄行玉米15—30cm施氮增产效果最佳,与大豆间的施氮距离过小和过大均不利于大豆根瘤固氮和籽粒增产。距窄行玉米30cm施氮处理的大豆单株根瘤固氮潜力(R2期)、叶片净光合速率、籽粒产量及玉米、大豆周年总产量分别比大豆氮肥穴施处理增加29.26%、7.43%、23.88%和6.4%。
雍太文董茜刘文钰刘小明徐婷宋春杨峰王小春杨文钰
关键词:光合特性施氮方式
减量施氮及施肥距离对玉米/大豆套作系统增产节肥的影响被引量:17
2016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施氮水平(RN1:210 kg N·hm^(-2);RN_2:270 kg N·hm^(-2);CN:330 kg N·hm^(-2))与4个施肥距离(与窄行玉米距离,D1:0 cm、D2:15 cm、D3:30 cm、D4:45 cm)对玉米/大豆套作系统增产节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N相比,RN_2下玉米花后的干物质积累量、转移量及对籽粒的贡献率提高1.4%、23.0%、16.0%,玉米穗粒数与单株产量增加1.6%和4.9%;大豆花前的物质积累量、转移量及对籽粒贡献率提高2.1%、37.9%、26.9%,单株粒数与籽粒产量均增加7.3%;RN_2下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作物氮素吸收量与氮肥利用率比CN提高5.0%、44.4%,玉米的土壤总氮含量提高4.1%,大豆的则降低0.8%.各施肥距离间,以D2处理效果较好;RN_2下,D2的玉米花后(大豆花前)干物质积累对籽粒贡献率、玉米穗粒数(大豆单株粒数)分别比D1提高57.2%、9.4%,大豆的则比D4提高335.2%、2.4%;D2的玉米/大豆套作系统氮素吸收量及氮肥利用率分别比D1提高15.1%和112.4%,比D4提高21.4%和66.3%;玉米土壤总氮含量D2比D1提高6.6%,大豆土壤总氮含量D2比D4提高16.0%.合理的减量施氮和施肥距离有利于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下作物干物质向籽粒转运,提高作物的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促进作物氮素吸收与氮肥高效利用,达到节肥增产的目的.
陈平杜青周丽杨欢董茜宋春杨文钰雍太文
关键词:氮肥利用率
施肥方式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30
2014年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Al(N,210kg·hm^-2)、A2(N,270kg·hm^-2)、A3(N,330kg·hm^-2)3种施氮水平和距窄行玉米B1(0cm)、B2(15cm)、B3(30cm)、B4(45cm)4种施肥距离对玉米一大豆套作体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氮(A3)相比,减量施氮(A1、A2)提高了大豆R2、R5期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和根瘤固氮潜力,以距玉米15cm处施肥的根瘤固氮能力较强;玉米、大豆的籽粒产量、地下部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以A2处理的最高;施肥距离过大和过小均不利玉米、大豆产量的提高和氮素的吸收利用,以距玉米15~30cm处施肥效果最佳;减量施氮18%(A2)时,B2、B3处理相对常规穴施(B1)处理,玉米、大百及玉米一大豆系统的籽粒产量、植株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总氮含量均显著提高,土壤氮素贡献率显著降低。
雍太文董茜刘小明刘文钰宋春杨峰王小春杨文钰
关键词:施肥方式氮素吸收利用根瘤固氮
施氮量及追肥比例对冬马铃薯块茎品质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4
2010年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水平及追肥比例对马铃薯淀粉、还原糖等品质主要指标的影响,以期为马铃薯的优质栽培提供科学的施氮依据。结果表明:①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追氮比例的提高而降低,少量施用氮肥可以提高淀粉的含量,过多施用氮肥和提高追氮比例会降低淀粉含量;②还原糖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随氮肥水平和追肥比例的提高而较大幅度增加,特别是还原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受氮肥水平和追肥比例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可溶糖含量,淀粉含量受的影响相对较小;③适量施用氮肥和追肥比例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高产与优质(高淀粉、低还原糖)的最佳施肥方式不一致,生产上要根据生产用途综合考虑施肥方式。
董茜郑顺林李国培袁继超
关键词:冬马铃薯氮肥运筹
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大豆植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6
2014年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6月15日(A1,适期播种)、6月25日(A2,适当晚播)、7月5日(A3,晚播)3个播期和8.25万株·hm-2(B1)、11.25万株·hm-2(B2)、14.25万株·hm-2(B3)、17.25万株·hm-2(B4)4个密度对大豆植株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2较适期播种A1处理,花后单株干物质积累、茎粗和株高均降低,但花后群体干物质积累、花后作物生长率、荚果分配比率以及单株粒数均增加;在三种播期下,适度密植B3使大豆花后群体干物质重、作物生长率及荚果分配比率增加,在适当晚播A2的条件下表现更明显。在适当密植B3条件下,大豆适当晚播有利于大豆产量的提高,A2B3比A1B3平均提高了6.8%。
徐婷雍太文刘文钰刘小明董茜宋春杨峰王小春杨文钰
关键词:套作大豆播期干物质积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