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泽平

作品数:36 被引量:155H指数:8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血小板
  • 14篇免疫
  • 13篇血小板减少
  • 13篇免疫性
  • 1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1篇免疫性血小板...
  • 11篇免疫性血小板...
  • 9篇细胞
  • 7篇白血
  • 7篇白血病
  • 6篇急性
  • 5篇性疾病
  • 5篇髓系
  • 5篇淋巴
  • 5篇急性髓系
  • 4篇血管
  • 4篇自身免疫
  • 4篇淋巴瘤
  • 4篇霍奇金
  • 3篇单抗

机构

  • 36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山东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浙江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36篇周泽平
  • 9篇张铀
  • 9篇刘琳
  • 8篇杨红
  • 4篇陶伟
  • 4篇刘月波
  • 3篇毕慧
  • 2篇杜新
  • 2篇郭健欣
  • 2篇白炎亮
  • 2篇孙慧
  • 2篇朱焕玲
  • 2篇王晓冬
  • 2篇张延清
  • 2篇林海
  • 2篇许娜
  • 2篇庞丽萍
  • 2篇刘春水
  • 2篇唐晓霞
  • 2篇杨威

传媒

  • 4篇重庆医学
  • 4篇国际输血及血...
  • 4篇昆明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临床荟萃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在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1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是ITP的二线治疗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巨核细胞生成从而增加血小板生成。本文就TPO-RA在ITP中的作用机制、疗效、安全性,以及目前在临床中使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阐述,旨在总结TPO-RA在ITP中的使用情况,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类药物的认识。
李仁霞周泽平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受体激动剂
B细胞激活因子/增殖诱导配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B细胞激活因子(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信号通路调控机体免疫稳态,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BAFF和APRIL及其受体对B细胞的分化、存活、功能,以及体液免疫的维持至关重要,亦直接或者间接调节其他免疫细胞与非免疫细胞的功能。目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该病患者中可检测到高水平BAFF/APRIL,并与患者临床特征相关。笔者拟就BAFF/APRIL的生理、病理功能,以及其在ITP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讨论BAFF/APRIL靶向药物作为ITP新型疗法的潜在可能。
冯志惠谢东梅周泽平
关键词:B细胞激活因子血小板减少分子靶向治疗增殖诱导配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改良联合免疫抑制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改良联合免疫抑制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10例,使用改良联合免疫抑制方法治疗(第1天使用环磷酰胺0.3~1.0 g/m2,之后每10天1次,共使用1~3次;小剂量环孢素2mg·kg -1·d-1,持续2~3年后减停;小剂量硫唑嘌呤2mg·kg -1·d-1,持续2~3年后减停),每月门诊随访,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改良联合免疫抑制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总有效率50%,起效相对较快,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改良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可作为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选择。
毛丹周泽平张铀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免疫系统疾病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HIV相关淋巴瘤是常见的HIV相关肿瘤之一,在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ombinati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出现之前,其治疗效果极差。在cART时代,HIV相关淋巴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为挖掘治疗新靶点提供了依据,使优化HIV相关淋巴瘤的诊治成为可能。本文对近年来HIV相关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王红慧刘耀陶鹏飞周泽平闵海燕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血的危险因素被引量:5
2019年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也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ITP的临床表现从无症状到轻微瘀伤,粘膜出血,甚至任何部位的出血,最严重的是颅内出血,常导致患者死亡。
李瑾周泽平刘琳
关键词:出血
艾滋病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艾滋病相关恶性肿瘤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cART)可使HIV感染者获得免疫重建,提升对化疗的耐受能力,且多数患者可从中获益。艾滋病相关NHL具有高度异质性,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治疗困难。近年来,大量临床试验及前瞻性研究数据得以更新,分子学及肿瘤基因组学、免疫学等各类新技术研究不断深入,为艾滋病相关NHL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主要对其几个亚型在治疗策略及新药物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周婧闵海燕周泽平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D-二聚体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2年
D-二聚体是血液中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 在多种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热点。在多数临床紧急医疗情况下, D-二聚体在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被普遍认可, 是可反映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实验室指标。但目前临床上存在过度依赖D-二聚体检测以指导对溶栓与抗凝相关治疗的现象。笔者拟就D-二聚体检测方法、病理生理影响因素及其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王秀丽周泽平
关键词:血栓形成静脉血栓栓塞心血管疾病脑梗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二聚体
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现状分析:国内多中心、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国内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收集来自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共77个中心自2006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确诊、年龄≥18岁、确诊后6个月内接受伊马替尼、尼洛替尼、达沙替尼或氟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且资料相对完整的CML慢性期(CP)和加速期(AP)病例。分析一线TKI选择、目前用药现状、药物转换及原因,接受TKI治疗反应、结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最终纳入6893例接受伊马替尼(4906例,71.2%)、尼洛替尼(1157例,16.8%)、达沙替尼(298例,4.3%)或氟马替尼(532例,7.2%)作为一线治疗的成人CML-CP(6453例,93.6%)和AP(440例,6.4%)患者。所有患者中位随访43(IQR 22~75)个月,共1581例(22.9%)患者由于耐药(1055例,15.3%)、不耐受(248例,3.6%)、为追求更好疗效(168例,2.4%)、经济或其他原因(110例,1.6%)换药。AP患者换药比例显著高于CP患者(44.1%对21.5%,P<0.001),且因耐药而转换治疗的比例也显著更高(75.3%对66.1%,P=0.011)。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低HGB浓度及ELTS评分中/高危组与CP患者较低的细胞遗传学、分子学反应获得率及较差的结局均相关,高WBC、一线接受第二代TKI治疗与较高的治疗反应获得率相关,初诊时携带Ph+附加染色体异常(ACA)与较差的无进展生存(PFS)相关,而Sokal评分中/高危组仅与较低的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主要分子学反应获得率和较差的PFS相关;较低的HGB浓度和较大的脾脏与AP患者较低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获得率相关,一线接受第二代TKI治疗与较高的治疗反应获得率相关,较低的PLT、较高的原始细胞比例和初诊时携带Ph+ACA与较差的无转化生存相关,初诊时携带Ph+ACA与较差的总生存相关。结论目前,绝大多数的初诊CP或AP CML患者可长期获益于TKI治疗,获得较好的治疗反应及生存结局。
张小帅刘兵城杜新张龑莉许娜刘晓力黎纬明林海梁蓉陈春燕黄健杨云帆朱焕玲潘崚王晓冬李国辉刘卓刚张延清刘振芳胡建达刘春水李菲杨威孟力韩艳秋林丽娥赵震宇涂传清郑彩凤白炎亮周泽平陈苏宁仇惠英杨莉洁孙秀丽孙慧周励刘泽林王淡瑜郭健欣庞丽萍曾庆曙索晓慧张伟华郑媛君江倩
关键词:多中心
临床路径在血液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路径的教学方法在血液科临床带教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在血液科实习的本科生按照来科实习顺序非随机分组,实验组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临床路径作为教学工具,对照组以内科学第七版本科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每组学生实习2周后出科时进行口头考试,并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本研究中接受ITP临床路径培训的实验组共纳入32名实习医生,以内科学第七版教材为基础的对照组共纳入38名实习医生.2组间实习同学对ITP"病史询问要点、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的把握、实验室检查项目的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得分优于对照组;2组间关于"首选治疗方案问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于"首选激素治疗2周内血小板计数仍低于20×109/L的患者下一步治疗"方面,对照组得分优于实验组(P=0.0003).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临床路径组实习学生对于ITP临床教学方法的接纳程度为93.8%,开放式问题调查显示临床路径教学更为直观简洁,有利于实现标准化教学.结论将临床路径作为血液科实习医生的教学工具之一有利于学生更为清楚地理解该病种的诊治,具有可操作性,但需要结合教材进行深入讲解.
周泽平杨红刘月波刘琳张铀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教学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二线治疗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是ITP临床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然而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其长期有效率有限,且长期的激素应用会导致某些并发症以及激素无效或依赖,很多ITP患者不得不接受二线药物进行治疗。近年来针对ITP的二线治疗,报道了很多基于较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文就ITP的二线治疗相关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屈敏周泽平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脾切除利妥昔单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