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

作品数:61 被引量:38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7篇学位论文
  • 9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2篇杂草
  • 9篇除草
  • 7篇土壤
  • 7篇稗草
  • 6篇杂草种子
  • 6篇种子
  • 6篇马唐
  • 6篇草种
  • 5篇性状
  • 5篇玉米
  • 5篇旱稻
  • 5篇除草剂
  • 4篇稻田
  • 4篇豆芽
  • 4篇水稻
  • 4篇苋菜
  • 4篇微藻
  • 4篇耐盐
  • 3篇莎稗磷
  • 3篇水分

机构

  • 61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农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农业部动物检...
  • 1篇安徽省农业委...
  • 1篇美国农业部

作者

  • 61篇张丽
  • 16篇李善林
  • 16篇倪汉文
  • 5篇康玉凡
  • 4篇王璞
  • 4篇李保明
  • 4篇王新锋
  • 4篇赵煜
  • 4篇卢海凤
  • 3篇李自超
  • 3篇肖伶俐
  • 3篇陶洪斌
  • 2篇李振华
  • 2篇王慧丽
  • 2篇张桂芳
  • 2篇濮绍京
  • 2篇赵明
  • 2篇郝薇
  • 2篇徐春城
  • 2篇张洪亮

传媒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草地
  • 2篇生态农业研究
  • 2篇第六次全国杂...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大豆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杂草科学
  • 1篇长江蔬菜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中国蔬菜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农药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药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8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0
  • 11篇1999
  • 2篇1998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派琴虫细胞几种染色方法的研究
本研究利用五种染色方法对体外连续培养获得的直径为1-10μm的派琴虫细胞进行染色并对染色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比较,研究显示,派琴虫细胞虽然也能被染色,但是背景的非特异性染色也十分严重,很难分辨被染色的虫体与被非特异性染色的背...
李晓菲冯春燕王彩霞李风翠张丽吴绍强刘群
耕翻对稗草、马唐、苋菜三种杂草的防治机理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从1994年~1996年的三年时间内,在北京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研究了耕翻对稗草、马唐、苋菜三处杂草在耕地中的防治机理。用标记种子确证了稗草、马唐、苋菜三种杂种子在耕层受耕翻作用后移动特点,测定了这三种杂草种子在耕地地表的平面移动距离和耕层30cm 处停留2年后的活力。结果表明耕翻使杂草种了上下双向移动,向下移动的远大于向上移动的量。在耕层底部的杂草易失活力。耕翻对稗草、马唐、苋菜三种杂草籽在耕地中的防治机理是:耕翻使这三种杂草种子在耕地土壤中移动,部分移动至地表,半年后移动3m 或离开地块;部分移动至耕层底部,不能出苗,逐渐丧失活力。后者作用大于前者。
李善林倪汉文张丽
关键词:耕翻杂草种子
稗草、马唐和反枝苋种子在不同环境中风移动距离
996~1998年在北京测定用标记种子研究稗草、马唐和反枝苋在休闲地、马路和草坪不同生境及在不同高度时被风作用后移动距离.结果表明在休闲地,半年后稗草、马唐和反枝苋种子的最大移动距离分别小于为3m、10m和6m;在平坦的...
李善林倪汉文张丽
关键词:杂草种子
莎稗磷在水稻田中消解动态和残留研究
该论文研究了有机磷除草剂莎稗磷的残留分析方法、莎稗磷在水稻植株、土壤、水中的消解动态和在稻秆、稻壳、糙米、土壤中最终残留以及环境条件对莎稗磷在土壤中降解的影响.水稻植株和土壤用丙酮和2﹪氯化钠水溶液提取,然后加20﹪氯化...
张丽
关键词:消解动态莎稗磷水稻田土壤
文献传递
中国食物与农作体系变迁中的食物政治及治理 ——以河南变村和广西古村为例
食物是人类维持生命的营养之源,也是少数人获取财富和权力的源头。农业作为食物生产的源头,是食物量和质的安全保障之始。本研究从食物与农作体系范式变迁视角出发,以食物政治及其治理为分析框架,以自20世纪中期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全...
张丽
文献传递
一种反刍动物用茶饮料渣颗粒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畜牧饲料加工技术领域,一种反刍动物用茶饮料渣颗粒饲料,按重量份干重计,由包括下述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茶饮料渣90‑95份,玉米面1‑5份,糖蜜1‑3份,膨润土1‑2份;上述颗粒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
徐春城张丽宁婷婷郝薇王慧丽
文献传递
深松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6
2015年
[目的]为了增加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方法]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深松和深松结合秸秆还田耕作技术对晋中北部地区两种主要类型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深松可以打破土壤犁底层,显著降低黏土和壤土10—30cm土层范围内的土壤容重;调节土壤孔隙度,增加了黏土10—30cm土层范围内的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同时增加壤土10—30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20—30cm土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改善黏土和壤土20—30cm土层土壤固、液、气3相状况;深松结合连年秸秆还田进一步优化了壤土耕层环境,同时显著降低了玉米拔节期土壤地表结皮的厚度和紧实度。[结论]深松结合连年秸秆还田和深松耕作技术可以缓解土壤板结状况,增加降雨入渗。
张丽张中东郭正宇宫帅王若男陶洪斌王璞
关键词:深松秸秆还田土壤物理性状
转mtlD基因和BADH基因旱稻苗期耐盐性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对同时含有mtlD和BADH基因的旱稻,只含mtlD基因或只含BADH基因的旱稻,非转基因旱稻三者在盐胁迫下的表型,生长速率,相对电导率以及K+/Na+含量的比较,发现它们的耐盐性的关系是:同时含有mtlD和BADH基因旱稻>只含mtlD基因或只含BADH旱稻>非转基因旱稻,从而推断出mtlD基因和BADH基因在旱稻的耐盐性方面具有协同(或累加)效应。通过试验比较,还发现只含有mtlD基因和只含有BADH基因的旱稻的耐盐性没有明显差别,从而推断出mtlD基因和BADH基因对植物的耐盐性的贡献差异不显著。此外,已经得到的转基因材料也可以继续作为进一步转化的材料,这为我们进行多基因转化改良植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张丽张洪亮李自超
关键词:早稻耐盐性
抗菌肽ABPS1提取纯化的初步研究及其与干扰素IFNa-2b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抗菌肽(ABP)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小肽类物质。研究表明,除了抗菌活性外,抗菌肽还具有抗病毒、抗真菌和抗肿瘤作用。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糖蛋白,而且还有抑制肿瘤增殖、抗纤维化...
张丽
关键词:抗菌肽干扰素大肠杆菌提取纯化
文献传递
C<,3>、C<,4>不同作物光合生理特性比较的研究
该研究利用C<,3>植物、C<,4>植物、旱稻与稗草等的杂交后代的材料,进行光合速率的测定,进一步分析植株在光能吸收传递、气孔调节、羧化反应等生理特性,研究高光效的生理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对C<,3>、C<,4>植物...
张丽
关键词:光合速率PEPC气孔特性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