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牦牛
  • 8篇大通牦牛
  • 3篇产肉
  • 3篇产肉性能
  • 2篇月龄
  • 2篇体重
  • 2篇组织学
  • 2篇组织学特性
  • 2篇肌肉纤维
  • 2篇产毛性能
  • 1篇犊牦牛
  • 1篇新品种培育
  • 1篇育种
  • 1篇授精
  • 1篇受精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成熟
  • 1篇体外受精
  • 1篇体外受精技术
  • 1篇年龄

机构

  • 1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大通县种牛场

作者

  • 13篇柏家林
  • 12篇王敏强
  • 10篇阎萍
  • 9篇杨博辉
  • 9篇陆仲璘
  • 3篇韩凯
  • 3篇贾永红
  • 2篇马有学
  • 2篇马振朝
  • 2篇何晓林
  • 2篇芦志刚
  • 2篇李孔亮
  • 1篇戴海琪
  • 1篇陆仲磷
  • 1篇董发明
  • 1篇梁春年
  • 1篇姚军
  • 1篇李吉叶
  • 1篇李吉林
  • 1篇芦鸿计

传媒

  • 7篇中国草食动物
  • 1篇国外畜牧科技
  • 1篇畜牧兽医杂志
  • 1篇中国牦牛
  • 1篇草与畜杂志

年份

  • 1篇2008
  • 7篇2005
  • 1篇2001
  • 2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年牦牛不同年龄体重鲜皮重与皮张面积关系浅析
1995年
本文测定了60头牦牛的0.5岁,1.5岁和2.5岁三个年龄段牦牛的鲜皮面积,它们分别为0.903m^2,1.229m^2和1.539m^2,从而得出从半多到2.5岁牦牛皮张面积的增长幅度。在该年龄段内,牦牛体重与皮张面积的关系为:Y=0.3162+0.0082X;牦牛鲜皮重与皮张面积的关系为:Y=0.539+0.0827X;并得出在用主要体尺估测皮张面积时缺乏统计意义,是不可取的。
王敏强柏家林贾永红
关键词:牦牛
肉乳兼用牦牛新品群的培育——18月龄F_2代牦牛产肉性能研究(Ⅱ报)
1996年
将现代动物育种方法和经典选育方法相结合,在获得大量 F_1代(野♂×家♀)牦牛的基础上,组织 F_1代横交育种群,繁育 F_2代牦牛。于1994.11.10~15对 F_2代18月龄牦牛进行了比较屠宰实验。结果表明.F_2牦牛宰前重较同等饲管条件下的同龄非育种群托牛重32.77kg,胴体重,净肉重和优质肉切块重前者较后者分别重16.89、13.86和4.36kg,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屠宰率为47.30%,表明托牛育种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陆仲璘王敏强柏家林贾永红芦志刚阎萍杨宗涛赵龙泉殷满才
关键词:牦牛育种产肉性能
大通牦牛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6
2001年
对大通牦牛新品群的幼、青年牦牛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 (背最长肌 )的研究表明 :6月龄大通牦牛的肌肉纤维密度 (n/mm2 )达到峰值为 5 5 0 13± 35 33,1 5岁为 312 2 9± 18 69,到 2 5岁时为2 85 72± 17 66,仅为峰值的 5 0 %左右 ;肌肉纤维的直径 (μm) 6月龄、1 5岁、2 5岁分别为 37 16±0 86、4 1 35± 1 18和 4 6 87± 1 4 0 ,表现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但增加的幅度由营养状况、年龄和体重决定 ;肌肉内肌纤维与结缔组织含量 6月龄、1 5岁、2 5岁分别为 80 5 5 %与 19 4 5 % ,76 78%与 2 3 2 2 %、70 2 3%与 2 9 77% ,随年龄的增长 ,肌肉肌纤维的含量有所下降 。
杨博辉姚军王敏强陆仲磷柏家林阎萍梁春年
关键词:牦牛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大通牦牛
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1998年
论述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卵母细胞的体内、体外成熟,以及体内、体外的异常成熟和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方法,无蛋白质、无血清系统的限定性培养液的研究进展,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状态与标志的某些理论上的突破;体外受精中精子供体的选择、精子活力和正常形态的选择、冷冻解冻精液的体外获能、精子的体外受精力,以及体外的异常受精;
柏家林关红梅
关键词: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精子获能
大通牦牛培育中种公牦牛的选择及群体世代改良进展
2005年
结合牦牛生产实践,运用现代家畜育种理论和方法,提出在培育牦牛新品种过程中,应重视种公牛的选择,提高选择技艺,在群体中不断创造变异,迅速扩大优良基因和基因型配套体系的策略和具体方法;同时总结了近十余年来牦牛育种核心群的群体世代改良进展,为牦牛新品种的培育积累基础资料.
王敏强陆仲璘柏家林阎萍李吉叶杨博辉田永强
关键词:牦牛新品种培育
大通牦牛的培育被引量:2
2005年
对大通牦牛新品种的育种史、育种方向和任务,育种现状包括体型外貌、生长发育、体尺体重、产肉性能、肉质品质、毛绒产量、产乳量和乳品质、繁殖特性、遗传特性以及育种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阐述.
柏家林陆仲璘王敏强阎萍杨博辉
关键词:大通牦牛产肉性能产乳性能产毛性能繁殖性能
大通牦牛的培育——6月龄、18月龄产肉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通过屠宰试验和胴体分割可检验一世代大通牦牛的产肉性能.6月龄组和18月龄组牦牛分别为14头和12头.结果表明一世代大通牦牛6月龄和18月龄体重分别为88.98 kg±10.41 kg,150.5 kg±56.1 kg,比同龄家牦牛的71.83 kg±10.23 kg和117.7 kg±17.4 kg分别高17.45 kg和32.8 kg,差异极显著(P<0.01);两年龄组中一世代大通牦牛和家牦牛屠宰率均为48%~50%;两年龄组中,一世代大通牦牛胴体重、净肉重和优质肉块重显著高于家牦牛(P<0.05).
柏家林王敏强陆仲璘阎萍杨博辉
关键词:产肉性能
大通牦牛产毛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对三世代大通牦牛的产毛量、毛纤维的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是:产毛量(kg)1.66±2.36(其中绒毛量0.85±0.12).绒毛、两型毛、粗毛:重量百分比(%)分别为51.30±17.52、11.91±2.09、36.79±15.31;细度(μm)分别为22.50±3.40、41.30±5.26、62.68±6.69;自然长度(mm)分别为59.03±7.59、73.34±7.00、101.70±6.84;强度(g)和伸度(%)分别为7.98±0.56、36.78±1.67、22.63±1.86、43.60±5.78,55.78±6.23、36.18±1.34.匀度(μm):上、中、下段各类型单纤维匀度平均分别为44.93±13.96、31.06±10.85、25.78±6.28.毛纤维净毛率、净、污毛回潮率和含脂率(%)分别为81.77±4.86、10.56±3.27、8.44±4.17、10.68±1.16.其指标不仅反映出大通牦牛的绒毛是极其宝贵的纺织原料,而且可作为大通牦牛本种和新品种选育的科学依据.
杨博辉陆仲璘王敏强柏家林阎萍
关键词:大通牦牛
“大通牦牛”新品种及培育技术
陆仲璘阎萍王敏强何晓林韩凯李孔亮杨博辉马振朝马有学柏家林
该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完成的研究成果“大通牦牛”新品种及培育技术,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大通牦牛”是在执行农业部4个5年计划攻关项目的基础上,科技人员历经20多年的不懈努力,利用中国本土动物遗传资源培育的第一个...
关键词:
关键词:大通牦牛人工授精
大通牦牛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利用正在培育的大通牦牛新品群进行牦(犊)牛肉生产的幼、青年牦牛的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背最长肌)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6月龄大通牦牛的肌肉纤维密度550.13±35.33/mm2已达到峰值,1.5岁为312.29±18.69 n/mm2,到2.5岁时285.72±17.66 n/mm2仅为峰值的50%左右;肌肉纤维的直径(μm)6月龄1.5岁、2.5岁分别为37.16±0.86、41.35±1.18和46.87±1.40,即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其增加的幅度主要由营养状况、年龄和体重决定;肌肉内肌纤维与结缔组织含量6月龄、1.5岁、2.5岁分别为80.55%与19.45%、76.78%与23.22%、70.23%与29.77%,随年龄的增长,肌肉肌纤维的含量有所下降,而结缔组织的含量有所增加.这不仅说明了幼、青年大通牦牛的肉质细嫩,品质良好,而且反映了利用正在培育的大通牦牛新品群进行牦(犊)牛肉产业化生产的优势,同时可为牦(犊)牛肉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杨博辉王敏强陆仲璘柏家林阎萍
关键词:大通牦牛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