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辉

作品数:12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切除
  • 4篇肝癌
  • 4篇肝细胞
  • 3篇肿瘤
  • 3篇肝切除
  • 2篇蛋白
  • 2篇预后
  • 2篇三维重建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
  • 2篇切除术
  • 2篇周期
  • 2篇细胞癌
  • 2篇细胞周期
  • 2篇消融
  • 1篇胆碱酯酶
  • 1篇胆汁
  • 1篇胆汁酸
  • 1篇蛋白酶

机构

  • 1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2篇唐辉
  • 11篇唐云强
  • 6篇麦聪
  • 5篇陈铁军
  • 4篇洪健
  • 4篇江鹏
  • 3篇王嘉康
  • 3篇何璐
  • 2篇龚远锋
  • 2篇赵宏宇
  • 1篇汤凯雯
  • 1篇张琼
  • 1篇石波云
  • 1篇陈海龙
  • 1篇屠以诺
  • 1篇谭志明
  • 1篇陈伟

传媒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器官移植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D技术指导下个体化肝静脉分型及其在肝脏肿瘤切除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研究3D技术指导下个体化肝静脉分型,改变传统肝段切除肿瘤的方法为个体化、数字化切除.方法:收集50例因肝癌住院患者术前64排螺旋CT数据,运用三维重建软件进行肝脏三维重建,观察重建后的肝静脉的变异情况并对其分型,指导肝癌个体化切除.结果:肝静脉总体分型:A型:54.0%(27/50),B型:46.0%(23/50).肝右静脉分型:A型:72.0%(36/50),B型:20.0%(10/50),C型:4.0%(2/50),D型:4.0%(2/50).肝右静脉亚型:Ⅰ型:34.0%(17/50),Ⅱ型:56.0%(28/50),Ⅲ型:6.0%(3/50),Ⅳ型:8.0%(4/50).肝中静脉分型:A型:78.0%(39/50),B型:20.0%(10/50),C型:2.0%(1/50).肝左静脉分型:A型:82.0%(41/50),B型18.0%(9/50).结论:通过对肝静脉三维成像,对肝静脉的变异进行分型,对于肝脏手术中可保留更多正常肝组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陈铁军唐云强唐辉江鹏
关键词:肝静脉肝切除三维成像
GPR49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系Huh7细胞中G蛋白偶联受体49(GPR49)基因对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根据转染的小干扰RNA(si-RNA)不同,将Huh7细胞分为GPR49-siRNA(si-GPR49)组和阴性对照NC-siRNA(si-NC)组,另设未转染Huh7细胞为对照组(control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3组细胞GPR49、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MTT法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 si-GPR49组GPR49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control组的(23.8±3.1)%(P<0.05)。与control组相比,si-GPR49组GPR49、cyclin D1、MMP9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实验结果显示,si-GPR49组细胞在72 h的吸光度(OD)值(0.53±0.12)明显低于control组(1.35±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GPR49组平均穿膜细胞数为(13.6±2.5)个,明显低于control组的(65.3±6.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R49-siRNA可抑制Huh7细胞GPR49基因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cyclin D1水平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影响MMP9蛋白表达水平抑制Huh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汤凯雯唐云强龚远锋赵宏宇王嘉康唐辉麦聪
关键词:核糖核酸干扰HUH7细胞细胞周期素D1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k1)在肝细胞癌(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标本来源于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127例患者的肝癌及癌旁组织。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16例,女11例;年龄23~77岁,中位年龄50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和癌旁组织中Chk1表达,并分别采用Huh7和MHCC-97H肝癌细胞进行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实验分为两组,Chk1抑制剂组(抑制组)加入Chk1小分子抑制剂G?6976,对照组加入0.1%二甲基亚砜(DMSO)。观察肝癌和癌旁组织中Chk1的表达情况,以及Chk1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两组穿膜细胞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肝癌组织Chk1阳性率为80.3%(102/127),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的15.0%(19/127)(χ2=108.700,P〈0.05)。肿瘤数目多发、无肿瘤包膜、术后早期复发的患者肝癌组织中Chk1高表达(χ2=6.289,4.713,5.039;P〈0.05)。抑制剂组Huh7和MHCC-97H肝癌细胞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27±8)、(136±10)个,对照组相应为(174±11)、(188±13)个,抑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3.402,-3.136;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存在Chk1高表达,Chk1高表达与肝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Chk1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唐云强何璐唐辉张琼洪健
关键词: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肿瘤转移
胆碱酯酶和总胆汁酸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CHE)和总胆汁酸(TBA)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病科的患者186例,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5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45例,肝硬化57例,肝癌34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5组参与者血清CHE及TBA水平。结果4组肝病患者的血清CH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B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CHE水平显著低于肝炎患者,TBA浓度高于急性病毒性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的CHE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急性病毒性肝炎组,TBA检测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BA检测对肝病诊断阳性率较高,但CHE检测对肝硬化、肝癌的检出率较高,联合检测CHE和TBA指标对诊断肝病价值更高。
陈铁军唐云强唐辉王嘉康龚远峰
关键词:血清胆碱酯酶总胆汁酸肝脏疾病
莱菔硫烷对胃癌干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莱菔硫烷(SFN)对胃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MTT实验检测SFN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对SFN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侧群比例、肿瘤球形成实验和蛋白印迹法等检测并比较SFN处理前后SGC-7901和BGC-823细胞侧群比率、肿瘤球形成能力及干性相关基因Oct4和Sox-2表达水平等改变,比较SFN和miR-200c抑制物处理对干性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FN对miRNA-200c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SFN对胃癌细胞株SG-7901和BGC-823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4.26和21.17 μmol/L。SFN能够降低侧群比率和肿瘤球形成能力并下调Oct4和Sox-2等干性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SFN还升高miR-200c的表达(均P 〈 0.05)。SFN组Oct4和Sox-2等基因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1),而miR-200c抑制物与SFN联合组上述基因表达水平高于SFN组,而低于空白组(P 〈 0.01)。结论SFN可有效抑制胃癌干细胞表型,其机制可能与miR-200c/Sox-2/Oct4通路有关。
麦聪陈伟唐云强唐辉屠以诺
关键词:胃癌干细胞莱菔硫烷MIR-200COCT4
远端胃切除术后毕Ⅰ式与Roux-en-Y消化道重建远期疗效的比较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比较远端胃切除术后毕Ⅰ式与Roux-en-Y消化道重建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15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毕Ⅰ式消化道重建者87例(毕Ⅰ组),行Roux-en-Y消化道重建者64例(R-Y组),术后均获得了至少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远期临床症状、营养状况、胆石形成及胃肠道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年,毕Ⅰ组和R-Y组胃食管反流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1.5%(10/87)和4.7%(3/64),倾倒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9.2%(8/87)和4.7%(3/64),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镜评估结果显示,R-Y组食物残留、残胃(食管)炎及胆汁反流情况均显著优于毕Ⅰ组(均P<0.05)。体质量和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去行胆囊切除的病例,毕Ⅰ组和R-Y组的胆石形成率分别为13.2%(10/76)和15.8%(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7/87)和4.7%(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Roux-en-Y消化道重建者比毕Ⅰ式重建者胃食管反流及胆汁反流程度更轻,远期疗效更佳。
麦聪唐云强赵宏宇唐辉
关键词:远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远期疗效
恶性肿瘤化疗与乙肝病毒再激活以及相关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化疗与乙肝病毒再激活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后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0例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化疗治疗,将其分为对照组(也即Hbs Ag阴性组)和观察组(也即Hbs Ag阳性组),每组4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乙肝病毒激活的发生率为20%,且与化疗前相比,化疗后该组患者的HBV-DNA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BV非激活患者相比,HBV激活患者更容易出现肝功能损害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病毒激活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便是蒽环类以及激素类药物的使用。结论恶性肿瘤如果存在HBV感染现象,则其容易出现肝功能损害以及HBV激活现象,此外,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蒽环类以及激素类药物的使用。
陈铁军唐云强唐辉王嘉康龚远峰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乙肝病毒再激活高危因素
CT数据三维重建在肝癌外科的治疗 应用
第一部分 CT数据三维重建在巨块型肝癌精准切除的  研究目的:  1.研究基于64排螺旋CT数据的三维重建在巨块型肝癌诊治中的应用;2.研究三维重建法计算残肝体积的准确性,并分析残肝体积在肝脏储备功能的应用及对预后判断的...
唐辉
关键词:三维重建巨块型肝癌射频消融精准肝切除
E2F-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E2F-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肝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9例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E2F-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2F-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E2F-1主要在肿瘤组织细胞核中表达,阳性率为56.0%,癌旁肝组织无表达,肝癌组织中E2F-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E2F-1表达与甲胎蛋白(AFP)、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E2F-1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1.4%、54.4%、50.4%及47.8%、36.2%、22.7%(P=0.022);相应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9.4%、31.7%、28.6%及41.4%、13.7%、13.7%(P=0.003)。结论 E2F-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AFP、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有关,E2F-1的低表达是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可能发挥抑癌基因功能,可作为肝癌术后的预后预测因子。
唐辉唐云强洪健陈铁军麦聪江鹏
关键词:E2F-1肝细胞肝癌预后
肝癌根治性切除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肝癌根治性切除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疗效。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本院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植入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肝切除术,植入组于手术切除后于残肝断面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比较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术后并发症、肝功能指标(转氨酶、胆红素)、血清AFP水平,以及影像学变化。结果共有92例患者纳入观察,其中对照组45例,植入组47例。在术前,患者的一般情况、血清肿瘤标记物AFP水平以及转氨酶、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植入治疗组血清转氨酶、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年后影像学检查肿瘤复发率为39.6%,与对照组(5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可降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是预防肝癌术后肝内转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疗法。
麦聪唐云强唐辉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