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
- 作品数:19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军事社会学更多>>
- 宗教性与社会化——西美尔宗教社会学理论述评
- 2010年
- 西美尔的宗教社会学思想与其生命哲学及现代性文化理论密切相关,以"宗教性"和"社会化"为基本线索加以展开,着重讨论现代社会中宗教的地位和作用,复杂而深刻。本文力图准确评述西美尔宗教社会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展现西美尔宗教思想之独特风貌。
- 张强
- 关键词:宗教性社会化西美尔宗教社会学
- 邢教对国家安全的全面冲击
- 2004年
- 邪教组织的存在及活动必然会对国家安全构成现实或潜在的威胁.这种威胁是对国家安全及其子系统的全面冲击.当然冲击所造成破坏的大小还要看邪教自身的发展程度和各方面的外部条件,但无情的现实已告诉我们,忽视邪教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 张强
- 关键词:邪教组织法轮功
- 世俗世界的神圣帷幕——从社会控制角度看人间佛教的社会承担被引量:1
- 2011年
- 在现代世俗社会中,宗教以神圣的方式维系世界,实现其社会控制功能。佛教一贯秉持"出世不离入世"的原则,其社会控制表现出强烈的人本精神、内化理念和包容意识。在当代中国,人间佛教通过有效的社会控制,在社会伦理、群体整合、个人心理等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佛教伦理渗透到信众的日常生活中,在社会道德建设和人际关系和谐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张强
- 关键词:佛教道德社会控制人间佛教宗教伦理
- 超越传统“儒教”问题的模式探析被引量:1
- 2010年
- 超越传统"儒教"问题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用对中国传统宗教的直接探讨替代"儒教"问题的替换模式;弃用"儒教"说法,专注中国人的"信仰"和"传统"的终结模式;通过发掘儒学的"宗教性"资源来重新塑造"儒教"观念的重塑模式。尽管这些思路各有优势和局限,但都不同程度地隐含着对于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现实发展及其出路的关怀。
- 张强
- 关键词:儒教宗教性
- 佛学研究中的“宗教”与“哲学”——以《肇论》为例
- 2010年
- 《肇论》研究中的种种争论根源于对"宗教"与"哲学"及其相互关系的不同理解。从魏晋时期佛教的发展与玄佛关系、僧肇本人的学术经历与思想发展、《肇论》文本及后世影响等三方面来把握《肇论》的宗教性与哲学性,能够实现对《肇论》的整体性理解。《肇论》中的"宗教"与"哲学"共同支撑起僧肇的佛学理论体系,直接反映了佛教中国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适应性和调和性,也促使我们反思当前学术研究中的西方模式化倾向。
- 张强
- 关键词:佛学宗教哲学
- 哲学论辩的宗教归宿——试析《肇论》的宗教性与哲学性
- 2009年
- 《肇论》研究中的种种争论根源于对《肇论》的宗教性与哲学性及其关系的不同理解。而从魏晋时期佛教的发展与玄佛关系、僧肇本人的学术经历与思想发展、《肇论》文本及后世影响等三方面来把握《肇论》的宗教性与哲学性,能够实现对《肇论》的整体性理解。
- 张强
- 关键词:中国佛教佛教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转向”与“人文关怀”
- 2010年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魅力,主要体现在"实践转向"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实践转向"彰显"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促进"实践转向"。"实践转向"与"人文关怀"的交相辉映造就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永恒的生命力。
- 张强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文关怀
- 陈确驳斥“形家之言”的现代启示被引量:1
- 2004年
- 陈确是我国古代一位具有进步倾向的思想家.他所处的明清之际正是封建专制主义急剧衰败的历史时期,科技发展停滞不前,社会被浓重的迷信色彩所笼罩,民间流行形形色色的迷信观念.同时,明末清初也是启蒙思潮风起云涌的时代,社会大震荡催生了一批先进思想家.对于当时的迷信观念和活动,他们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唯物论、无神论思想,推动社会向前发展.陈确就是其中的一员.……
- 张强刘勇
- 关键词:无神论思想唯物论科学无神论迷信思想封建迷信
- 浅析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三大创新和发展被引量:2
- 2004年
-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主要体现在:先后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构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勾画出美好蓝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将民族工作纳入依法治国方略之中,强调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王乐张强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工作
- “妖由人兴”与“吉凶由人”——申繻与叔兴无神论思想评析
- 2010年
- 针对春秋时期普遍流行的种种世俗迷信,申繻和叔兴相继提出了“妖由人兴”与“吉凶由人”的无神论命题,有力地推动了先秦无神论思想的发展,并向后人昭示:“天人相分”是无神论思想的原初表现形式;“人本精神”是无神论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批判意识”是无神论思想的宝贵理论品质。
- 张强
- 关键词:无神论天人相分人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