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辉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旅居高原肺通气功能的动态变化被引量:8
- 1992年
- 作者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对30例健康人肺通气功能、血氧饱和度(SO_2)及流速容量曲线(MEFV)做了较长时间的动态观察。结果发现:呼吸频率(RR)、潮气量(TV)和每分通气量(MV)均随海拔升高而升高,但SO_2却随海拔升高而下降。持续海拔5000米高原11周时SO_2呈上升趋势,但MV却减少,二者呈反向变化。因此、作者认为,肺通气对缺氧的代偿是非常有限的,它需要肺血灌注和弥散功能的改善以及氧运输、氧利用的密切配合。而SO_2和MV的反向变化以及血红蛋白(Hb)的提高可能是机体在器官水平上逐渐产生了对低氧适应的结果。作者还对随海拔升高高峰流速(PEFR)的逐渐增大以及等速容量(Visov)的增大进行了讨论。
- 王占刚张旭辉李海玲
- 关键词:肺通气小气道功能
- 高原地区心功能研究Ⅲ—久居高原健康老年人重返平原后心脏收缩间期的观察
- 1992年
- 本文描记了久居高原海拔(2 60~3000m)健康老年前期和老年人返平原后■动图,并与高原及海平组同令人作对比。结果显示:返平原各年龄组中PEP.IVET.P■P/LVET与平原组无差异。返平原的男性PEPI缩短、LVETI延长,这与高原地区的PEPI延长、LVETI缩短适其相反。返平原男女两组PEP/LVET比值短于西宁组,而与平原组接近。揭示高原久居老年人脱离低氧环境后,心脏收缩间期(STI)逐渐恢复到平原的生理稳态。
- 王晓真吴天一陈秋红李万寿缪澄宇张丽珠张旭辉张世杰宋长平
- 关键词:心功能STI
- 长期旅居海拔5000米高原八项尿液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被引量:5
- 1991年
- 本文对49例进入海拔5 000米高原考察队队员的八项尿液生化指标进行了较长时问的动态观察。结果发现:在进入高海拔初期,有6%-18%的人出现尿蛋白阳性(+-++);12%-61%的人出现非溶血性尿潜血阳性(+-++);4%的人因急性高山病,出现严重厌食和恶心呕吐而导致酮体阳性。其他尿胆素、尿胆元、尿糖,亚硝酸盐四项指标自始至终未出现异常。尿液PH由第三天时偏高,尔后下降逐渐趋向中性。作者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讨论。
- 王占刚张旭辉崔芝忠
- 关键词:急性高山病尿蛋白阳性尿潜血急性高原病非溶血性酮体
- 海拔5000米高原急性高山病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和伴随症状被引量:4
- 1993年
- 本文对进入海拔5000m高原的62例健康人的急性高山病(AMS)的发病率,影响因素及伴随症状进行了现场调查.总AMS发病率为48.4%,发生高原肺水肿1例(1.6%),上山后4天出现外周水肿18例(29%),一周后水肿逐渐消退.72%水肿患者同时合并AMS,提示外周水肿可能和AMS有某种内在联系.年龄及原居住地海拔高度与AMS发病率无明显关系.有居住3500m以上高原史组AMS发病率明显低于无居住高原史组.本文还对AMS一系列伴随症状进行了讨论.
- 王占刚吴天一金燕军张旭辉
- 关键词:高山病发病率症状
- 高原性红细胞增生与红细胞增多症被引量:3
- 1991年
- 作者赴海拔5000米高原对Hb(血红蛋白)、Hct(血球压积)等反映红细胞变化的指标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观察。结果发现在进入高原后Hb和Hct即见持续增高,于第8周时上升到高峰,此后二者处于稳定状态。红细胞增生的速率及程度与受检者原居住地的海援高度和年龄有关,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第8周时,有5例(占25%)达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血液学标准,其中有3例出现了高原红细增多症的症状和体征。并就此进行了讨论。
- 王占刚崔芝忠张旭辉
- 关键词:高原红细胞增多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