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山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荆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影像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儿童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2篇低剂量
  • 2篇迭代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影像表现
  • 2篇下肢动脉
  • 1篇低剂量CT扫...
  • 1篇低浓度
  • 1篇碘克沙醇
  • 1篇新生儿
  • 1篇胸部
  • 1篇胸部CT
  • 1篇胸膜

机构

  • 8篇温州医科大学
  • 4篇荆州市中心医...

作者

  • 9篇熊山
  • 7篇程建敏
  • 6篇陈博
  • 5篇徐昕
  • 3篇徐雷
  • 2篇刘四斌
  • 2篇黄原义
  • 2篇郑利
  • 1篇孔秋雁
  • 1篇严志汉
  • 1篇贺辉
  • 1篇毛杰
  • 1篇戴婷婷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CT理论与应...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迭代重建技术在儿童胸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低管电流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应用于儿童胸部低剂量CT扫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88例行胸部CT平扫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常规剂量(50 m As)和低剂量(25 m As)扫描。常规剂量组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记为A组;低剂量组分别行FBP、iDose^4-1、iDose^4-3、iDose^4-5迭代重建(IR),依此记为B、C、D、E组。测量并计算每组图像的CT值、噪声、信噪比以评价图像客观质量;由2名副主任医师职称的放射诊断医师按5级评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价;记录CT扫描仪剂量报告中提供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对图像主客观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剂量组ED较常规剂量组降低52%,25 m As联合FBP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较常规剂量组降低且为低剂量组中最低(P<0.05);25 m As联合iDose^4-1迭代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不及常规剂量组(P<0.05);25 m As联合iDose^4-3迭代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与常规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 m As联合iDose^4-5迭代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儿童胸部低剂量CT扫描时,采用25 m As联合iDose^4-3迭代重建技术,可获得与常规剂量组相当的图像质量,同时使辐射剂量降低52%。
徐雷熊山程建敏郑利徐昕
关键词:儿童
“假贲门征”:网膜轴型胃扭转CT影像特征(附2例报告)
2016年
网膜轴型胃扭转为少见的一种胃扭转类型,其CT影像特征国内文献鲜见报道。我们遇见2例影像改变颇具特征病例,现报告如下: 例1:患者,女,3岁。2 d前食用隔夜螃蟹后出现呕吐,非喷射性,呕吐物不含胆汁。嗣后,多次出现进食即吐,伴腹痛。至当地医院行腹部CT检查示:急性胃扩张,腹腔积液(见图1A)。经胃肠减压等治疗后,腹痛无明显好转,于2012年11月5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
毛杰陈博程建敏熊山徐昕
关键词:胃扭转
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DL)的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胸部外伤患者CT图像并采用3种方式阅片。CAD系统阅片:应用CAD系统行肋骨骨折检测并记录结果;医师阅片:两名具有6年肋骨骨折CT诊断经验放射科主治医师独立阅片并以两人一致意见作为诊断结果;CAD系统辅助医师阅片:CAD系统辅助两名医师采用共同阅片模式阅片。金标准:两名具有15年以上肋骨骨折CT诊断经验的放射科高年资医师对患者初诊及复诊CT独立阅片,结果不一致时以两人协商一致的意见作为肋骨骨折诊断金标准。计算并比较3种阅片方式的敏感度、假阳性率及阅片时间。结果:232例患者共发现712处肋骨骨折。CAD系统阅片敏感度为81.2%,CAD系统阅片敏感度低于医师,医师阅片敏感度低于CAD系统辅助医师阅片。CAD系统阅片假阳性率为0.48±0.13,在3种方式中最高,医师阅片与CAD系统辅助医师阅片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D系统阅片时间为(2.45±0.92)s,在3种方式中耗时最少,CAD系统辅助医师阅片时间少于医师阅片且阅片时间减少34.2%。结论:进一步提高敏感度并降低假阳性率是CAD改进的重要内容;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CAD系统辅助医师阅片可在不增高假阳性率的同时提高敏感度和减少阅片时间。
熊山陈博毛杰刘四斌黄原义程建敏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肋骨骨折
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在肺结节低剂量CT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DL)的计算机辅助检测 (CAD)系统在肺结节低剂量胸部CT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100名具有肺癌高危因素行低剂量胸部CT体检者,应用CAD系统行肺结节检测并记录结果;2名具有5年胸部CT诊断经验的放射科低年资医师独立阅片,并以2人一致意见作为诊断结果;2名具有15年以上胸部CT诊断经验的放射科高年资医师独立阅片,最终以2人一致意见作为诊断结果金标准(真结节);计算CAD系统和低年资医师肺结节检出灵敏度和假阳性率,比较两种方法灵敏度和假阳性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名体检者中共有67名检出真结节,真结节共177个。CAD系统结节检出灵敏度明显高于低年资医师(P<0.05),CAD系统假阳性率为每例CT4.9个,排除直径≤4mm结节,CAD系统假阳性率为每例CT1.79个。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的CAD系统肺结节检出灵敏度极高,远高于低年资医师,但假阳性率偏高,排除直径≤4mm结节后可有效降低假阳性率;在保证较高灵敏度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假阳性率是今后CAD改进的重要内容。
熊山
关键词:肺结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图像处理
大量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胰腺胸膜瘘影像表现二例被引量:5
2014年
例1男,8岁.乏力2个月,发热11d,腹胀1周.至当地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胸腹水待查,肠炎”,予“吸氧、头孢他定针、白蛋白针、速尿”等治疗,患儿症状无明显改善,腹部立位片提示不全性小肠梗阻,胸片提示右侧大量胸腔积液.因患儿母亲有肺结核病史,考虑结核性胸、腹膜炎,于2012年10月28日转诊我院.
陈博毛杰程建敏熊山徐昕
关键词:大量胸腔积液首发症状胸膜瘘影像表现胰腺儿童
100 kVp碘克沙醇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下肢动脉CTA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探讨100kVp条件下使用碘克沙醇(270 mg I/ml)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拟诊下肢动脉病变而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连续52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CT扫描方案:双低组26例,采用100kVp、碘克沙醇(270 mg I/ml)及iDose4-4迭代算法;常规组26例,采用120 kVp、碘普罗胺(370 mg I/ml)及滤波反投影(FBP)算法.两组使用对比剂的总量均为95 ml.测量并计算L4椎体、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4个层面动脉CT值、背景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记录扫描长度(L)、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对测量结果和主观评价进行统计学分析.CTA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两组受检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及体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图像在L4椎体、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4个层面动脉CT值、SNR和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较常规组在髋关节及膝关节层面背景噪声分别增加16.6%和13.8% (P <0.05).(3)两组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主观评价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双低组CTDIvoL、DLP、ED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双低组使用对比剂的总碘量为25.6 g,常规组为35.2 g.(5)双低组中7例行DSA检查,共发现18处狭窄和闭塞,其中16处与CTA相符;常规组中6例行DSA检查,共发现15处狭窄和闭塞,其中13处与CTA相符.两组诊断效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结论 100 kVp条件下使用碘克沙醇(270 mg I/ml)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行下肢动脉CTA检查,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同时能降低患者的辐射�
陈博徐雷程建敏贺辉孔秋雁严志汉徐昕熊山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新生儿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影像表现一例被引量:1
2015年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又称Rendu—Osler—Weber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血管发育异常疾病,新生儿肝脏受累影像表现罕见,现报道1例如下。
熊山陈博程建敏徐昕纪涛涛
关键词: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影像表现新生儿WEBER综合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血管发育异常
i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双低”扫描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和低浓度等渗对比剂联合iDose4重建算法应用于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的可行性。  方法:  使用本院Philips Brilliance256层iCT,连续收集拟行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
熊山
关键词:血管成像下肢动脉
文献传递
迭代重建在学龄前儿童胸部CT低剂量平扫中的应用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学龄前儿童胸部CT低剂量平扫中的应用研究。方法:连续选取150例行胸部CT平扫2~6岁患儿,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50 mAs)、低剂量25 mAs组和低剂量10 mAs组。常规剂量组采用FBP重建作为常规对照组,低剂量扫描组分别采用FBP及iDose4-5对图像进行重建。2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对图像主观质量行盲法阅片,比较不同毫安秒和重建算法组图像主客观质量及辐射剂量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 mAs iDose4组较25 mAs FBP组图像主客观质量增高,10 mAs iDose4组较10 mAs滤波反投影(FBP)组图像主客观质量增高。与常规剂量组比较,25 mAs FBP组图像主客观质量降低,25 mAs iDose4组图像主客观质量增高,10 mAs FBP组图像主客观质量降低,10 mAs iDose4组图像主客观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25 mAs、10 mAs组有效剂量较常规剂量组分别降低52.6%和78.2%。结论:行学龄前儿童胸部CT低剂量平扫时,采用25 mAs、10 mAs联合iDose4-5技术,能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与常规剂量更优或相当的图像质量。
熊山徐雷程建敏陈博郑利戴婷婷刘四斌黄原义
关键词:儿童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