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立山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艺术

主题

  • 5篇电影
  • 1篇电影海报
  • 1篇电影节
  • 1篇电影评奖
  • 1篇印象派
  • 1篇影评
  • 1篇中国电影
  • 1篇软实力
  • 1篇山楂树
  • 1篇山楂树之恋
  • 1篇审美诉求
  • 1篇评奖
  • 1篇评奖制度
  • 1篇情感诉求
  • 1篇资本
  • 1篇资本博弈
  • 1篇走出去工程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软实力
  • 1篇文化体制

机构

  • 6篇西南大学

作者

  • 6篇刘立山
  • 1篇黄楠竹
  • 1篇黎光容

传媒

  • 2篇电影评介
  • 1篇电影文学
  • 1篇中国电影市场
  • 1篇艺术探索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电影评奖制度研究——以华表奖、金鸡奖和百花奖为例
作为电影评奖行为的一般性规则,电影评奖制度在价值引导、审美走向和题材规制等层面有着不同的内涵。作为中国电影三大奖项的华表奖、金鸡奖和百花奖根据自身的地位不同而有着别与其他奖项的价值属性。三大奖项形成了具有排他性的相对独立...
刘立山
关键词:评奖制度资本博弈
文献传递
从法国印象派电影到先锋派电影被引量:5
2011年
相较于印象派电影来说,印象派绘画起源得更早一些。在其把握瞬间印象、抓住事物真实感理念的基础之上印象派电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后继而来的先锋派电影人却没有承继印象派电影的老路,反而在追求影片表现形式的过程中闯出了属于自己,并且又超越自己的美学表现形式。虽然二者都有了自身对于表现影片真实性的理解,但属于一个时代产物特性的必然却又将他们推向了失败的边缘。
黄楠竹刘立山
关键词:印象派先锋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
《山楂树之恋》:纯之“不纯”被引量:2
2011年
近年来,张艺谋在拍摄了若干商业大片之后,以《山楂树之恋》为2010年中国电影注射了一针情感兴奋剂。该片试图以一种唯美的方式来讲述背景年代的纯真爱情,给观众呈现出一种清新之感,但是从影像运用和表意技法层面审视该片,张艺谋在背景择取、人物关系和女性形象等层面并没有达到期望中的重大突破。
刘立山
关键词:纯爱情感诉求戏剧张力
改革创新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中国电影“走出去”工程的影响
2012年
从蔡楚生编导的《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1935年算起.中国本土电影“走出去”工程已经断断续续地持续了七十余载。把电影置于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形象宏观的体系中去考究其相关属性.电影则被赋予全新的涵义.即文化的传播媒介和国际形象的展示平台。因此.在中国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中国电影“走出去”工程为切入点.深度剖析文化体制改革中中国电影的国保征程轨迹和电影本体所彰显的文化软实力以及以电影为主要渠道的国家国际形象传播是一个回避不开的的议题.
刘立山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中国电影国际电影节文化体制改革
作为宣传手段的电影海报:形式、商业与美学
2012年
电影海报是影片营销链条中必不可少的宣传媒介。电影海报的设计服从和服务于电影的前期宣传,通过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来吸引观众,市场投放时注重文字策略和时间策略的运用,海报的美学风格也与电影的商业诉求紧密相关。
刘立山黎光容
关键词:海报设计美学形态
交融与断裂:试论电影对文学的改编被引量:1
2011年
在当下电影缺乏原创力的格局下,电影对文学的改编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命题。电影和文学是差异性和交融性并存的两种文本,不同的改编形式会对电影的日后呈现产生重要影响。效应共赢是电影和文学两种艺术门类交融的有机表现形式,而这种交融性也会因改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发生本体的断裂。
刘立山
关键词:改编媒介形式审美诉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