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毅峰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军区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颈椎
  • 2篇退变
  • 2篇前路
  • 1篇导航模板
  • 1篇凋亡
  • 1篇凋亡相关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动物实验研究
  • 1篇多节段
  • 1篇置钉
  • 1篇融合器
  • 1篇融合术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生物信息学分...
  • 1篇术后
  • 1篇髓核
  • 1篇髓核细胞
  • 1篇退变椎间盘

机构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福建省军区

作者

  • 5篇沈洪兴
  • 5篇王毅峰
  • 4篇李凤宁
  • 4篇黄轩
  • 4篇张帆
  • 3篇陈智
  • 3篇宋庆鑫
  • 1篇王琨
  • 1篇邓克强
  • 1篇唐沂星
  • 1篇李明
  • 1篇阳青松
  • 1篇侯藏龙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颈椎病减压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C5神经根麻痹是颈椎病减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该病发病机制复杂,相关临床研究主要围绕医源性损伤、栓系效应和脊髓病变加重等假说展开。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通过完善术前脊髓病变程度评估,严格把握减压手术指征,合理制定减压术式,各国学者针对神经根麻痹的致病机理,开展了如预防性椎间孔切开以及常规使用术中电生理监测等预防措施,以期减少该病的发生率。本文就颈椎病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
王毅峰邓克强黄轩李凤宁张帆陈智沈洪兴
关键词:颈前路减压术椎板切除减压术椎板成形术
3D打印技术制备个体化终板匹配颈椎间融合器的初步尝试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制备个体化颈椎间融合器(Cage)的可行性并验证其终板匹配性。方法选取经甲醛浸泡的成人新鲜尸体标本10具,男女各5具。截取标本的C1~C7节段,行CT平扫并将平扫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制作个体化C5/6椎间融合器模型,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椎间融合器。对每具标本施行C5/6椎间隙减压植骨术后再次行CT检查,通过打印椎间融合器与上下终板间的间隙来评价终板匹配性(间距〈1mm,匹配性优;1mm≤间距〈2mm,匹配性良;间距≥2mm,匹配性差),每个椎间融合器测量36个点。结果大体观察发现椎间融合器与椎间隙嵌合度较好,融合器植入后稳定性较好,无融合器过大不能置入发生,无融合器松动脱落。6例标本(6/10)所有测量点匹配性均为优;3例标本(3/10)中14个点(3.89%)匹配性良,其中1例6个点、另2例各4个点匹配性良;1例标本(1/10)中共3个点(0.83%)匹配性差;共计343个点(343/360,95.28%)匹配性优。结论 Mimics软件可很好呈现颈椎椎体和椎间隙解剖结构,并可据此进行颈椎Cage的个体化设计;利用3D打印可实现颈椎Cage产品快速成型,且打印产品与宿主终板匹配满意。
张帆黄轩李凤宁宋庆鑫王毅峰沈洪兴
关键词:颈椎脊柱融合术椎间融合器
基于三维打印成型技术制备个体化椎弓根置钉导航模板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三维打印成型技术制备个体化椎弓根置钉导航模板的可行性,并对该方法辅助置钉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5只雄性崇明山羊,将全脊柱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C3-6、T3-6和L3-6节段,设计与椎体后部贴合的阴模,利用三维打印技术成型,基于椎体模型直视下徒手将阴模制成带钉道的导航模板,并在其辅助下于目标椎体置入双侧椎弓根螺钉。术后再次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共制作60个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119枚,l枚螺钉因椎弓根发育异常而放弃置钉。CT扫描轴位图像显示114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5枚部分穿破椎弓根壁;矢状位图像提示除2枚螺钉突破椎间孔外,余钉位准确。结论基于CT图像,使用Mimics软件能够精确重建并建立椎体及其对应阴模。利用三维打印模型所设计的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置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为脊柱后路的精确置钉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方法。
黄轩王毅峰李凤宁张帆王琨陈智阳青松沈洪兴李明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MIMICS软件个体化导航模板
TargetScan筛选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相关lncRNA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寻找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相关lncRNA,为髓核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指导。[方法]比较miRNA靶基因预测方法,选择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包含不保守区域分析的Target Scan作为预测工具。基于现有lncRNA的序列信息,运行Target Scan的perl脚本,替换mRNA序列信息为lncRNA的序列信息,寻找miRNA的靶lncRNA。根据Target Scan预测结果,综合评估miRNA结合位点数量,靶lncRNA长度,Context+Score评分等指标,筛选目标lncRNA。[结果]文献回顾发现,hsa-miR-27a-3p是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关键分子,退变髓核细胞中共有1 052个lncRNA存在差异表达(Fc值≥2,P<0.05),其中有186个lncRNA表达下调。检索Ensemble数据库、UCSC基因浏览器和miRbase数据库,明确差异表达的lncRNA的序列及定位信息,将序列定位明确的117个表达下调的lncRNA纳入研究,筛选退变髓核细胞差异表达lncRNA中含有hsa-miR-27a-3p结合位点的lncRNA。共有28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含有47个hsa-miR-27a-3p结合位点,其中,ENST00000486904和ENST00000408017的Context+Score百分位数≥90,ENST00000450202长度为459 bp,含有3个hsa-miR-27a-3p结合位点,ENST00000440936、ENST00000441356、ENST00000455216和ENST00000498840分别含有2个hsa-miR-27a-3p结合位点,可能通过吸附miR-27a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抑制PI3K介导的髓核细胞凋亡。[结论]应用Target Scan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有效预测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相关lncRNA,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良好的指导。
王毅峰宋庆鑫黄轩陈智于利洪吴水祥沈洪兴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椎间盘退变生物信息学分析
利用CT测量指导退变颈椎长节段前路钢板的设计构思
2015年
目的 利用CT测量退变颈椎矢状径、横径、椎体高度及螺钉间距,探讨适用于长节段退变颈椎的钢板要求及设计思路。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自2013-06—2014-06诊治的颈椎病80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进行CT平扫和三维重建,在PACS系统上测量颈椎CT参数。横断面上,分别测量矢状径、横径,在椎间隙水平测量钩椎关节内径;矢状面上,测量颈椎各椎体和椎间隙高度,测量预期螺钉间距和实际螺钉间距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颈椎各椎体的矢状径从上缘到正中到下缘逐渐增加,C2-7各椎体相同水平矢状径逐渐增加,C2下缘水平为(16.75±1.16)mm,C6下缘达到(19.28±2.08)mm。颈椎各椎体的横径从上缘到正中变化不大,从中分到下缘逐渐增加,从C2-7各椎体相同水平横径逐渐增加,C7水平横径为(31.01±2.28)mm。钩椎关节内径从C3-7逐渐增加,C3水平为(16.07±1.07)mm,C4水平为(17.42±1.58)mm,C5水平为(18.44±1.37)mm,C6水平为(20.79±1.40)mm,C7水平为(23.22±2.68)mm。颈椎前缘椎间隙和椎体高度无显著的从头段向尾端递增趋势。按照现有钢板设计,头尾两侧的螺钉间距在(16.96±1.95)mm到(17.51±1.59)mm之间,均显著高于实际需要的间距(12.84±1.53)mm到(14.50±1.69)mm。结论 退变颈椎虽然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但其横径和矢状径均向尾端逐渐递增,尤其是颈椎横径头尾两端的差异较大。现有的宽度均一、螺钉间距相等的钢板不完全适用于长节段颈椎前路手术,根据CT测量结果,可考虑设计螺钉间距不等的梯形钢板以满足长节段颈椎前路手术。
张帆侯藏龙唐沂星李凤宁宋庆鑫王毅峰沈洪兴
关键词:颈椎退变多节段CT测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