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频

作品数:83 被引量:543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1篇针灸
  • 13篇血管
  • 11篇血管性痴呆
  • 11篇痴呆
  • 10篇电针
  • 8篇针刺
  • 8篇中风
  • 7篇证候
  • 7篇癫痫
  • 7篇教学
  • 6篇中风病
  • 6篇癫痫大鼠
  • 6篇艾灸
  • 5篇虚实
  • 5篇穴位
  • 5篇四唑
  • 5篇腧穴
  • 5篇戊四唑
  • 5篇海马
  • 4篇血性

机构

  • 45篇安徽中医学院
  • 25篇安徽中医药大...
  • 16篇上海中医药大...
  • 8篇安徽省针灸医...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安徽中医药大...
  • 6篇安徽中医学院...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长春中医学院
  • 1篇上海市针灸经...
  • 1篇安徽省药物研...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巢湖市第二人...
  • 1篇巢湖市第一人...
  • 1篇安徽省阜阳卫...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安徽省宣城中...
  • 1篇铜陵市中医医...

作者

  • 81篇王频
  • 22篇杨帆
  • 17篇杨骏
  • 13篇徐国龙
  • 10篇昂文平
  • 10篇杨华元
  • 8篇沈德凯
  • 7篇刘向国
  • 7篇胡银娥
  • 7篇陈浩
  • 6篇章复清
  • 6篇施瑾
  • 5篇陈幸生
  • 4篇蔡荣林
  • 4篇孟云凤
  • 4篇陈卫华
  • 4篇李梦
  • 4篇吴子建
  • 4篇胡玲
  • 3篇李佩芳

传媒

  • 11篇中国中医急症
  • 7篇中国针灸
  • 7篇中医药临床杂...
  • 5篇中国中医药科...
  • 4篇针刺研究
  • 4篇上海针灸杂志
  • 3篇安徽中医学院...
  • 3篇中国中医基础...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World ...
  • 2篇河南中医
  • 2篇中西医结合学...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国医论坛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11篇2010
  • 1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 9篇2002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款实现无菌操作的连续供针进针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2024年
为了解决针刺疗法操作进针过程中有疼痛、存在医源性感染和连续进针劳动强度大,以及现有的弹射进针装置无菌操作一直没有理想的解决方案等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款无菌操作的连续供针进针装置。本装置包括弹射器和可插拔式的针灸针盒两部分。弹射器内部通过压缩弹簧增加势能实现快速进针,使患者不觉疼痛;针灸针盒为一次性灭菌包装产品,整个针灸针的弹射过程只在针盒内部完成,无针具二次污染的风险,且针盒内通过巧妙的压簧设计可实现连续供针。本装置设计新颖、操作稳定简便,可提高临床医生的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王永哲王频陈嘉杰高晨辉查必祥石海平杨骏高俊虹
关键词:针刺无菌操作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血管性痴呆﹙VD﹚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之一,系由脑血管因素引起的脑循环障碍,因缺血性、缺血性组织缺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导致的认知丧失[1]的综合征。目前研究资料显示,VD不同于其他类型痴呆,是可防治的,具有可逆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亚洲,其发病率已超过了阿茨海默病(AD),
王萍杨骏王频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针灸
脑卒中证候客观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王频王忆勤杨华元
关键词:脑卒中证候客观化
“新医科”视角下STEM教育对实验针灸学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的启发与思考被引量:2
2023年
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教育部“新医科”建设的大背景下,结合当前中医药现代化与中医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通过借鉴STEM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以实验针灸学创新教学实验课程为例,分析目前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新医科”视角下实验针灸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设计、学习方式及人才培养,思考以学生培养为中心,以学科交叉为目标,以创新实践为导向,以探索性实验设计为全过程的实验课程教学方案,并将创新思维应用到实验教学中,着力培养针灸复合型人才,为全面推行中医药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崔帅王洁余情王频杨帆何璐
关键词:实验针灸学教学模式
电针对癫痫大鼠海马内cAMP、cGMP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探讨戊四唑 (PTZ)点燃型癫痫与海马结构内cAMP、cGMP的关系及电针对PTZ点燃型癫痫大鼠海马结构内cAMP、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 :成年SD大鼠 90只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30只 ) :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电针组。而每组又分别于电针结束时、结束后 30min、结束后 6 0min 3个时间段取海马组织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海马结构内cAMP、cGMP含量。结果 :癫痫模型组海马结构内cAMP、cGM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增加 ,其中cGMP增加非常明显 (P <0 .0 1) ,经电针治疗后cAMP、cGMP值均明显降低 ,其中cAMP的降低以电针结束时和结束后 30min明显 ,而cGMP的降低于电针结束后 30min~ 6 0min明显。结论 :电针的抗癫痫作用与海马结构内cAMP。
杨帆徐国龙王频章复清施瑾昂文平沈德凯刘向国
关键词:癫痫海马CAMPCGMP针灸效应
近5年临床及实验研究中电针应用的现状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探讨电针参数的选择并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近5年来发表的应用电针进行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文献,并对文献中所使用的电针参数做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中电针参数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使用的电针仪各不相同,电针参数不统一,电针仪以及电针参数的选择缺乏统一规范,从而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可比性以及临床研究结果的可参考性。
胡银娥王频杨华元
关键词:电针电针仪文献计量学
手法、牵引联合中成药治疗“颈椎”骨错缝性头晕头痛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手法、牵引联合中成药治疗颈椎骨错缝性头晕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颈椎骨错缝性头晕头痛的中青年患者中选取仅有寰枢关节骨错缝者8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手法+牵引组和手法+牵引+中成药组各28例,治疗3、7 d后观察眩晕障碍量表(DHI)、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改善情况;治疗2周后分别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有效率、DHI评分、VAS评分和双侧齿突侧块间距差值(VBLADS)。结果手法+牵引组总有效率为78.57%,手法+牵引+中成药组为89.29%,均高于常规治疗组的50.00%(P <0.05)。DHI、VAS评分和VBLADS的比较,手法+牵引+中成药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 <0.05)。结论手法、牵引配合中成药治疗寰枢关节骨错缝性头晕头痛临床疗效显著。
夏亮张波王频
关键词:头晕头痛
耳穴电阻抗非线性特征探测在中风病虚实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检测中风病例组和健康病例组、以及中风病虚实证候组人群耳穴电阻抗非线性特征,探讨耳穴电阻抗非线性特征在中风病证候诊断中的作用,为中风病证候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中风病例与健康人群相关耳穴电学特征数据,采...
王频杨华元王忆勤
关键词:耳穴中风证候研究中医诊断
文献传递
实验针灸教学仪器的研制与教改
2010年
通过分析《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现状,联系本单位教学实际,提出了以自制针灸实验教学必要仪器设备为主带动传统针灸实验的思路,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研制出穴位低电阻探测仪、灸法参数测定仪等设备,开设了相应的实验项目。在此基础上,将针灸的实验教学课程进行专业拓展和改革,合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面向全院开放,以针灸教学为主的精选实验项目供全院学生选择,并尝试进行跨专业开设针灸实验教学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王频陈向华杨帆李梦
关键词:实验针灸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Effect of moxibustion on vascular dementia and neuropeptide substance content in cerebral spinal fluid被引量:3
2011年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moxibustion therapy on the improvements of clinical symptom scale score and neuropeptide substance in vascular dementia (VD) and investigate a mechanism of moxibustion for VD. Methods Eighty-seven cases of VD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a moxibustion group (43 cases) and a medication group (44 cases). In moxibustion group, the isolated moxibustion with Typhonium Rhizome was applied to Baihui (百会 GV 20), and suspended moxibustion was used on Shenting (神庭 GV 24) and Dazhui (大椎 GV 14). In medication group, Piracetam tablet was taken orally. After 4-session treatment, the scores in Hasegawa's Dementia Scale (HDS), 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 (MMSE)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 as well as the content of active substances, somatostatin (SS) and arginine vasopressin (AVP) in cerebral spinal fluid relevant with learning and memory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1.4% (35/43) in moxibustion group, which was superior to 63.6% (28/44) in medication group (P〈0.01). The scores in HDS, MMSE and ADL after treatment were all improved a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P〈0.05, P〈0.01). The improvements of the scores in MMSE and ADL in moxibustion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ose in medication group (both P〈0.05). After treatment, SS and AVP content in cerebral spinal fluid increased remarkably a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both P〈0.01), and SS and AVP levels after treatment in moxibustion group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medication group (P〈0.05, P〈0.01). Conclusion Moxibustion therapy is superior to oral administration of Piracetam tablet no matter in the improvement of symptom scores or in the regulation of neuropeptide substances relevant with learning and memory, which deserves to be promoted in application.
陈浩王频杨骏柳刚
关键词:MOXIBUSTIONSOMATOSTATIN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