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卓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电台
  • 1篇援建
  • 1篇援助
  • 1篇中国国际广播
  • 1篇中国国际广播...
  • 1篇特命全权大使
  • 1篇亲历
  • 1篇青春
  • 1篇文化大革命
  • 1篇无悔
  • 1篇舞剧
  • 1篇记忆
  • 1篇广播
  • 1篇广播电台
  • 1篇国际广播
  • 1篇国际广播电台
  • 1篇翻译
  • 1篇访谈
  • 1篇访谈实录
  • 1篇爱尔巴桑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国际广播...

作者

  • 4篇孔寒冰
  • 4篇张卓

传媒

  • 3篇当代世界社会...
  • 1篇国际政治研究

年份

  • 4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爱尔巴桑记忆——中国援助阿尔巴尼亚专家访谈录被引量:4
2015年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两国逐渐交恶,东欧国家中只有阿尔巴尼亚与中国保持了密切关系。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与阿方进入"蜜月期",毛泽东曾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形容两国关系。同一时期,中国为阿国提供了大量的设备、技术和资金援助,并选派了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帮助其建立项目发展经济。70年代以后两国出现分歧,关系冷却,中方于1978年7月停止了援建。本文实录参与当时最大的援建项目之一——爱尔巴桑冶金联合企业的四位亲历者的口述,他们当中有技术专家、管理人员和翻译。他们以个人经历从不同侧面鲜活地重现了这段国际国内背景交织、政治经济相互作用的宏大历史事件。
孔寒冰张卓
关键词:援建翻译
特殊年代的特殊友谊--1960年代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文化援助
2015年
196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关系恶化,东欧国家中只有阿尔巴尼亚选择支持中国,与中国建立了友好深厚的友谊。中国方面,除了对阿尔巴尼亚经济资助、政治支持外,还签订了文化援助合同,派遣优秀文化教育工作者到阿尔巴尼亚进行文化支援。本文是对到阿尔巴尼亚教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蒋祖慧编导、教钢琴的陈比纲教授和教授英语的张载梁教授的口述实录。三位文化教育工作者从工作经历、异国印象、与阿方关系、生活娱乐等方面回忆了文化支援阿尔巴尼亚的历史事实与体会感触,从文化层面展示了特殊历史时期两国的"蜜月"关系。
孔寒冰张卓
关键词:芭蕾舞剧
我亲历的中国援助阿巴尔尼亚——中国前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范承祚先生访谈实录被引量:2
2015年
2014年是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建交60周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东欧研究中心主任孔寒冰教授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翻译张卓,对当时援阿的中国专家和在阿工作过的人士做了系列访谈,本文是其中之一。范承祚先生1957年毕业于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人文学院,曾任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领导人的阿尔巴尼亚语主要译员,是新中国授予和表彰的首批50名"资深翻译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他先后任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希腊使馆参赞和驻阿尔巴尼亚特命全权大使。范大使亲历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见证了20世纪60、70年代非同一般的中阿关系。本刊刊登范承祚先生的口述,以飨读者。
孔寒冰张卓
关键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特命全权大使
无悔的青春--中国援助阿尔巴尼亚专家访谈录(三)
2015年
20世纪60-70年代是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关系的蜜月期,中国对阿尔巴尼亚进行了全方位、多行业的援助。本文实录在这段时期三个不同行业援建人员的口述:援建阿尔巴尼亚拉齐磷肥厂的原南京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郭克礼、曾在中阿轮船做翻译的宋启明、援建阿尔巴尼亚电台和电视台工程的工程师张世民。透过他们对当时援建事件的回顾和个体感受的表达,凸显了中国与阿尔巴尼亚之间的友谊,也展示了中国当时的政治环境与国情民生。
孔寒冰张卓
关键词:援助文化大革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