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玮

作品数:24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重症
  • 5篇细胞
  • 3篇重症患者
  • 3篇急诊
  • 2篇血液
  • 2篇中毒
  • 2篇容量反应性
  • 2篇鼠脑
  • 2篇术后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脓毒症患者
  • 2篇缺血
  • 2篇危重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颅脑
  • 2篇颅脑创伤
  • 2篇免疫
  • 2篇脑创伤

机构

  • 24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云南省第一人...

作者

  • 24篇张玮
  • 15篇钱传云
  • 9篇夏婧
  • 7篇吴海鹰
  • 4篇王锦
  • 3篇杨德兴
  • 3篇王云徽
  • 2篇李朝中
  • 2篇唐士凯
  • 2篇李正超
  • 1篇李波
  • 1篇张杰
  • 1篇韦睿
  • 1篇李宛容
  • 1篇彭云珠
  • 1篇方东
  • 1篇杨婷
  • 1篇黄魏溪
  • 1篇胡伟
  • 1篇王莉

传媒

  • 4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云南医药
  • 2篇重庆医学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卫生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重症医学...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镇静治疗对ICU危重病人应激及应激性溃疡预防作用的临床研究
夏婧张玮钱传云
逆向法定位穿刺点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术中关于定位穿刺点和穿刺方向的两种方法:逆向定位法和锁骨中点下定位法的差异。方法:对笔者所在科2010-2013年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102例患者,以个体匹配设计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51例按逆向定位法进行穿刺,对照组51例按锁骨中点下定位法进行穿刺,观察两种定位方法的置管成功率、置管平均耗时以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成功率试验组为100%,对照组为72.5%,置管平均耗时试验组为(407±59)s,对照组为(577±97)s,并发症累计人次试验组为2例次,对照组为11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向定位法较常规法有优势。
杨宝生张玮夏婧钱传云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穿刺点成功率并发症
一种髋部骨折治疗用快速康复辅助训练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髋部骨折治疗用快速康复辅助训练装置,包括腰后连接板,腰后连接板的两边设置有安装连接板,安装连接板的自由端连接有腰部固定带,安装连接板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能够竖向转动的转动盘,安装连接板的外侧向下设置有多条L型...
韦睿张玮胡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Zeb2在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外泌体Zeb2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18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9只,模型组采用右颈内动脉线栓法创建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结扎颈内动脉,不阻塞大脑中动脉,造成与模型组同样的手术损伤。根据Bederson方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从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血清外泌体Zeb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即缺血再灌注处理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血清外泌体中Zeb2 m RNA、Zeb2蛋白表达水平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会上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外泌体Zeb2基因的表达,Zeb2具有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
尚欣颖张玮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脑损伤外泌体
急诊科脓毒症患者并发脓毒症心肌病高危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代谢、感染、生化等检验指标是否与脓毒症患者并发心肌损伤相关。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3年9月在某三甲医院急诊科497例确诊为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成人患者(年龄≥18岁),根据是否并发SIC,分为SIC组和非SIC组。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统计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SIC组和非SIC组患者的指标差异,通过ROC计算Cutt-off值,随后采用COX回归(向前逐步法)分析脓毒症患者发生心肌损伤可能的高危因素,并通过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结果497例患者中SIC组201例,非SIC组296例。SIC组死亡率为33.81%(68/201),非SIC组死亡率为13.51%(40/296),二者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C组BUN、Cr、UA、TT3、TT4、FT3、FT4、PCT、CRP、IL-6、IL-10、铁蛋白均高于非SIC组;TC、TSH、PLT均低于非S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84.5、BUN≥8.35、IL-10≥11.75、尿酸≥116.50可作为SIC患者的预测指标,其中BUN升高并发SIC的风险比增加(HR=1.86,P=0.049)。结论BUN升高是脓毒症并发心肌病的高危因素。
高琴芬张玮
关键词:脓毒症尿素氮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2022年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BALB/C(nu/nu)裸鼠与BALB/C(nu/+)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模型,按照20 mg/kg的百草枯一次性灌胃,灌胃1 h后用GC-MS检测血浆中百草枯的药物浓度,在小鼠中毒第7天和第28天取肺组织做病理切片,H&E,MASSON染色。结果2个品系的小鼠在染毒1 h后血浆中的百草枯药物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的病理切片H&E、MASSON染色显示出2个品系的小鼠在肺纤维化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淋巴细胞参与了百草枯所致的肺纤维化的过程,但是T淋巴细胞的缺失没有完全避免百草枯诱导的肺纤维化。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不是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的决定性因素。
胡业刚张玮
关键词:百草枯肺纤维化
移动学习平台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前景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一种独特的、崭新的学习方法--移动学习,正在影响着教育领域。移动学习不受时间及地点限制,且具有方便、快捷等特点,打破了传统教育,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了知识的获取自由与共享。我国急诊医学起步较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涵盖内、外、妇、儿科各类急症,内容错综复杂,学生对该学科的知识难以理解接受,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以移动终端为共享平台,利用及时化通讯工具(如微信平台、手机APP等)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会成为教育界的新的风向标,同时也将会成为未来《急诊医学》学习以及教学的主流方式。
张杰吴海鹰张玮王锦李波方东夏婧钱传云
关键词:教育急诊医学无线技术移动学习平台
三种血液净化方式联合治疗20例急性砷化氢中毒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三种血液净化方式联合治疗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2011年20例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经基础治疗后,应用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灌流(HP)及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结果]20例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在入院前均出现了畏寒、发热、头痛、乏力、腰背部酸痛、巩膜皮肤黄染、贫血等症状及不同程度血红蛋白尿,经治疗4~12 d后上述症状及体征减轻直至消失。入院时血红蛋白下降(104.0 g/L),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肌酐和尿素氮均升高(分别为104.1、101.5、251.5、1 802.5 U/L,96.0、82.5、13.1、168.7μmol/L,13.3 mmol/L);治疗第3天,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明显下降至29.1和16.3μmol/L;治疗第10天,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下限,丙氨酸转氨酶和肌酐高于正常值上限,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尿素氮均恢复正常。透析液和尿液中的砷质量浓度在治疗后第3天恢复正常。6周随访时,所有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结论]PE、HP及CVVH联合治疗对急性砷化氢中毒有较好的疗效。
李朝中钱传云张玮李宛容
关键词:血液净化砷化氢中毒
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疗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又叫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发病急,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进展迅速,易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死亡率高,国内报道,死亡率15%~30%[1]。近年来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的深入研究,以及影像技术进步,重症监护的广泛开展和新药的应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策略发生了变化。
黄魏溪钱传云王锦张玮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诊疗
术后腹腔感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病原菌分布及其诊治,为进一步理解术后腹腔感染的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查询PubMed、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就术后腹腔感染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术后腹腔感染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及时识别并控制有利于预防腹腔感染的发生。术后腹腔感染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主要涉及到免疫系统的改变,这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方向。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广泛,耐药问题也是如今一大难题。在术后腹腔感染的治疗中需采取综合治疗的措施控制感染,其中感染源控制是其基础,起到关键作用。结论术后腹腔感染的治疗需要更加个体化和精细化,需采取控制感染源、营养治疗、脏器功能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免疫疗法是一种新的潜在治疗措施。
卢昆耿仕涛唐士凯吴琦吴海鹰张玮王云徽钱传云
关键词:术后腹腔感染病理生理学病原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