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飞
- 作品数:14 被引量:19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文化主权视角下的广电网络整合
- 2010年
- 广播电视网络整合,既是传播技术发展和市场经营的需要,又是广电系统意在争夺三网融合主导权的战略行为。从国家利益角度来看,整合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是全球化时代抵御外来文化侵蚀、保护文化主权的基础,也是社会转型时期规制传播秩序、加强政府文化主导权的重要保障。广电行业应对网络整合后因结构转变带来的市场垄断、身份与角色的冲突等问题加以重视。
- 曹飞
- 关键词:广播电视网络文化自主权
- 电视媒体“短信互动”模式的失范与分析被引量:7
- 2005年
- “参与”“互动”让手机短信在广电传媒着实“火”了起来。短信让受众真正体味了参与节目的互动感,也让媒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但短信的滥用与短信使用中的欺骗性及已显现的博彩性质,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市场让媒体的短信业务健康有序地发展。
- 曹飞
- 关键词:电视媒体短信业务手机短信
- 专家言论与媒体的社会责任被引量:2
- 2005年
- 《专家言论与媒体的社会责任》一文,针对近年来新闻媒体上各种“专家”言论越来越多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文章认为,对于专业性很强的领域,请有关专家、学者参与报道无可厚非,但是,“专家”言论过多过滥或名不符实的“专家”频频出现让人忧虑。在不少节目中,所谓的专家“说错话”、“说假话”、“说外行话”甚至误导观众,大大降低了专家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对此,文章指出:媒体要加强把关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正确心态对待专家和专家言论,全面、准确地理解专家的言论,做出对受众真正有益的节目。
- 曹飞
- 关键词:名不符实新闻从业人员西部省份新闻研究公共信息学术能力
- 论群体传播时代的莅临被引量:130
- 2012年
- 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传播无处不在"的群体传播时代已经到来。产能过剩是群体传播时代的基本经济特征,也是其兴起的社会土壤。互联网为群体传播提供了无时不在的"物理空间"。群体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众传播的意义传递和媒介垄断,又为个体、群体、企业和机构参与传播竞争,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与群体传播,既存博弈又有合作,只有相互借力才能共赢。在网络推广、文化营销中,充分利用群体传播能够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微博等群体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交织,却是谣言产生影响力的根源。
- 隋岩曹飞
- 关键词:产能过剩大众传播网络营销谣言
- 论电视科普节目的科学传播被引量:4
- 2008年
- 针对当前科普节目"不科学"的现状,本文对科普节目在内容选题、叙事方法和传播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 曹飞
- 关键词:科普节目
- 论群体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被引量:15
- 2012年
- 高估自己、低估他人,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心理机制拓展到传播学中,就产生了第三人效果。在媒介传播中,人们普遍感到,新闻信息尤其是广告等说服性信息或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对"他人"(第三人)的影响远远大于自身。第三人效果在群体传播中更为明显。"发现"第三人,从而实现在群体中的自我评价、自我满足和自我炫耀,是群体传播的动机之一。改变文本类型或叙事以"适应"第三人,则带来了群体传播中的文本差异与变异。心理上对第三人"排斥",行动上对第三人的"隔离",是产生群体极化现象的重要原因。根据群体传播中的信息,预测第三人的反应,调整自身策略与行为,是群体传播的一种效果机制。事实上,当我们担心第三人受媒介支配而采取相应措施时,我们已成为第三人。所以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第三人,都可能成为第三人。
- 隋岩曹飞
- 关键词:第三人效果群体极化传播心理
- 走出新闻报道的“数字误区”被引量:1
- 2007年
- 当前一些“数字新闻”中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在误导受众的同时,也损害了新闻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新闻工作者应当规范数字的运用,对相关数字要认真核对和科学分析。只要采、编、校各环节都做到心中有“数”,就能最大程度的避免新闻报道中的“数字误区”。
- 曹飞
- 2009年手机电视发展与研究综述被引量:4
- 2010年
- 2009年,广电系统的CMMB手持电视加快了网络覆盖和市场推广;3G发牌则为电信系统的手机视频发展带来契机。本文对2009年手机电视产业政策研究、内容定位研究、商业模式研究和传播效果研究进行了分析论述。
- 曹飞
- 关键词:手机电视3GCMMB
- 论群体传播时代的莅临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传播的影响
- 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传播无处不在”的群体传播时代已经到来。产能过剩是群体传播时代的基本经济特征,也是其兴起的社会土壤。互联网为群体传播提供了无时不在的“物理空间”。群体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众传播的意义传递和媒介垄断,...
- 隋岩曹飞
- 关键词:大众传播产能过剩网络营销社会评价
- 文献传递
- 互联网群体传播中的信息选择与倾向被引量:12
- 2013年
- 在互联网群体传播中,文本、语境、信源和渠道等因素共同影响着网络用户的多样化信息选择。互联网传播的功能和特性,进一步强化了个人对信息内容的选择机制。它在更好地满足用户媒介体验和个体偏好的同时,也常常导致偏见的产生。在微博等群体传播中,用户对机构的关注,意在信息与知识;对个人的关注,则意在情感与共识。用户对内容的选择性注意,往往伴随着对意义的选择性理解。群体传播的特性,使得用户的意义理解由理性趋向感性,由感性趋向情绪化。互联网群体传播非中心化、非组织化等特征,使信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混杂在一起。在互联网群体传播中,每个参与者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文本、渠道与意义的选择。
- 隋岩曹飞
- 关键词:互联网传播信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