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兴
- 作品数:20 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胶质母细胞瘤标志物MFAP3和CCN1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胶质瘤标志物MFAP3和CCN1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本发明具体公开了检测MFAP3和CCN1的试剂和仪器在制备诊断、检测、监测或预测胶质瘤的进展的产品中的应用,以及抑制或降低MFAP3和CCN1基...
- 徐硕郭兴郭姝画高梓杰
- PLOD3与LRRN3作为联合标志物在早期诊断帕金森病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涉及PLOD3与LRRN3作为联合标志物在早期诊断帕金森病的应用。本发明研究发现以PLOD3与LRRN3作为联合标志物能够对人群中帕金森病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相比于传统依赖帕金森病典型临床表现...
- 郭兴李卫国胡文君高梓杰樊扬吴倩倩
- microRNA-29a-3p作为胶质瘤血管拟态防治靶点的应用
- 本发明具体涉及microRNA‑29a‑3p作为胶质瘤血管拟态防治靶点的应用。本发明研究表明miR‑29a‑3p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及血管拟态形成能力,同时降低血管拟态相关分子标志的表达。进一步的,ROBO1...
- 李刚薛皓郭兴张宗璞徐建业赵荣荣薛付忠刘宏
- 文献传递
- 低氧胶质瘤通过IL-6/MIR-155通路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自噬及其M2极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薛皓刘青林郭兴郭小凡钱明禹邱伟张宗璞李刚
- 一种诊治胶质瘤的分子标志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诊治胶质瘤的分子标志物及其应用。本发明首次公开了GALE(UDP‑半乳糖‑4‑差向异构酶)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胶质瘤中上调表达,且与胶质瘤分级的增加呈正相关;同时,研究进一步发现,miR‑let‑7i‑5p具...
- 李刚薛皓孙晓朋邓林郭兴于锐
- 文献传递
- microRNA-29a-3p作为胶质瘤血管拟态防治靶点的应用
- 本发明具体涉及microRNA‑29a‑3p作为胶质瘤血管拟态防治靶点的应用。本发明研究表明miR‑29a‑3p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及血管拟态形成能力,同时降低血管拟态相关分子标志的表达。进一步的,ROBO1...
- 李刚薛皓郭兴张宗谱徐建业赵荣荣薛付忠刘宏
- 文献传递
- 一种诊治胶质瘤的分子标志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诊治胶质瘤的分子标志物及其应用。本发明首次公开了GALE(UDP‑半乳糖‑4‑差向异构酶)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胶质瘤中上调表达,且与胶质瘤分级的增加呈正相关;同时,研究进一步发现,miR‑let‑7i‑5p具...
- 李刚薛皓孙晓朋邓林郭兴于锐
- 脑机接口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分析被引量:16
- 2018年
- 脑机接口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到医疗康复、休闲娱乐、智能家居、工厂作业、军事科学等领域。脑机接口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产生新的伦理问题,包括人身安全、隐私、自主性、责任承担等。将脑机接口技术分为治疗型脑机接口技术和服务型脑机接口技术,根据脑机接口技术的这一分类,探讨应分别遵循的伦理原则,治疗型脑机接口技术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包括:知情同意原则、自主性原则、有利原则、隐私保护原则;服务型脑机接口技术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包括:自主性原则、不伤害原则、隐私保护原则和责任担当原则。
- 宁晓路曹永福张颖郭兴
- 关键词:接口技术伦理问题自主性原则伦理原则知情同意原则
- miRNA在调控胶质瘤干细胞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中的应用
- 本发明提供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外泌体在胶质瘤干细胞前神经元型‑间充质型转化中的应用。本发明研究发现巨噬细胞是促进胶质瘤干细胞PMT的关键因素。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中高表达miR‑27a‑3p,miR‑22‑3p和miR‑22...
- 薛皓李刚郭兴张宗璞徐建业赵荣荣薛付忠刘宏
- 文献传递
-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监测在全身麻醉脑深部电刺激术中的应用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术中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在全身麻醉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中的可行性,以及其在电极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全身麻醉下双侧丘脑底核(STN)DBS的30例帕金森病患者(简称全麻组),以及同期接受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相联合的双侧STN-DBS的30例帕金森病患者(简称局麻+全麻组)的临床资料。全麻组患者术中选择双侧口轮匝肌、大小鱼际肌和踇短屈肌,记录CMAP的引出情况。局麻+全麻组患者在清醒状态下给予术中电刺激,并记录出现锥体束反应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刺激电压阈值、术后CT与术前MRI影像融合结果显示的电极位置,以及与术前(药物关期)相比,两组术后开机3个月(药物关期)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的改善率。结果全麻组与局麻+全麻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术前药物关期UPDRS-Ⅲ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性别比例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30例全麻组患者给予术中电刺激时均记录到典型的CMAP。(2)全麻组3组肌肉CMAP引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轮匝肌最高(60/60),其次是大小鱼际肌(35/60),踇短屈肌未记录到CMAP。(3)全麻组中3例患者、局麻+全麻组中4例患者进行了电极位置的调整;两组中未做电极位置调整的患者相比较,电压阈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术后CT与术前MRI的融合结果显示电极位置良好,全麻组双侧副反应触点外缘距内囊内缘的距离与局麻+全麻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UPDRS-Ⅲ评分改善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DBS中电刺激时记录CMAP是一项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技术;其中面部及上肢的CMAP更容易被记录到;电压阈值的大小能够为电极与内囊相对距离的判断�
- 吴倩倩陈思徐淑军李卫国马翔宇徐硕杨宁郭兴张超李超
- 关键词:深部脑刺激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电极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