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新生儿
  • 2篇药物
  • 2篇溶血
  • 2篇溶血病
  • 1篇胆红素
  • 1篇胆汁
  • 1篇胆汁酸
  • 1篇党参
  • 1篇党参炔苷
  • 1篇对症
  • 1篇对症治疗
  • 1篇多器官功能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新生儿ABO...
  • 1篇新生儿胃肠功...
  • 1篇血功能
  • 1篇药物干扰
  • 1篇药物作用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作者

  • 9篇陈晓玲
  • 7篇李伟生
  • 6篇苏格炘
  • 5篇杨辅直
  • 3篇刘红铃
  • 2篇闵宇懿
  • 2篇张倩
  • 1篇詹宝丰
  • 1篇刘洁伶
  • 1篇洪燕

传媒

  • 7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新生儿MN溶血病1例被引量:2
2013年
患儿,男,30h。因皮肤黄染16h于2012年1月28日入院。第二胎第二产,胎龄38+4周,足月顺产,羊水清,无窒息抢救史,出生体重3.2kg,生后母乳喂养,第一胎无高胆红素血症史,生后14h左右出现皮肤黄染,皮肤黄染进行性加重,进展快。体格检查:贫血貌,皮肤重度黄染,心肺体查无异常,腹软,肝肋下1cm,脾未触及,四肢肌张力正常,未见明显感染病灶。
陈晓玲李伟生苏格炘
关键词:溶血病新生儿皮肤黄染MN进行性加重足月顺产
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治及转归分析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观察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好、简单、价廉的方法和措施,从而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86例,分日龄≤3 d和日龄>3 d两组,从黄疸出现和消退时间、黄疸和贫血程度、是否需要换血、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与否及住院时间、光疗次数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本病日龄3 d以内即开始治疗47例,3 d以上才治疗39例,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的下降、Hb的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日龄≤3 d组仅换血1例,IVIG应用概率和光疗次数减少,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住院时间(7.3±2.1)d,较日龄>3 d组缩短。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日龄≤3 d)即可诊断,早期光疗可减少换血和IVIG输注。
李伟生杨辅直陈晓玲苏格炘刘红铃张倩
关键词:ABO溶血病诊治新生儿
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所产生的影响与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和研究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所产生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提高医院药学管理服务质量。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的143例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的调查对象,根据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72例中药治疗患者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的71例中药治疗患者接受中药炮制及用法管理措施干预。分别在不同分组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及方案后,医护人员采用对应量表对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价,比较各项评价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中药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药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分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药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影响较大,临床药师需要根据患者处方及药材的实际使用情况结合中药炮制的流程进行制作,经过中药炮制干预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方面均有一定的好转。
陈晓玲
关键词:中药炮制
HPLC法同时测定十全大补丸中8个成分的含量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十全大补丸中阿魏酸、芍药苷、毛蕊花糖苷、桂皮醛、甘草苷、甘草酸铵、党参炔苷和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芍药苷)、237 nm(甘草苷、甘草酸铵)、330 nm(毛蕊花糖苷、阿魏酸)、290 nm(桂皮醛)、368 nm (党参炔苷、黄芪甲苷);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阿魏酸、芍药苷、毛蕊花糖苷、桂皮醛、甘草苷、甘草酸铵、党参炔苷和黄芪甲苷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0~49.50μg·ml-1、18.00~180.20μg·ml-1、3.30~32.50μg·ml-1、5.00~50.30μg·ml-1、6.00~60.10μg·ml-1、3.10~30.70μg·ml-1、27.30~273.30μg·ml-1、10.30~102.80μg·ml-1(r为0.999 3~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101.9%,98.2%,101.1%,98.4%,98.8%,97.2%,100.1%(RSD<2.0%,n=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十全大补丸的质量评价。
陈晓玲
关键词:十全大补丸毛蕊花糖苷桂皮醛甘草苷甘草酸铵党参炔苷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60例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属于新生儿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一部分,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常因此而受到影响[1]。了解患儿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时发现和对症治疗是治疗的关键[2]。本文针对60例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病例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李伟生苏格炘陈晓玲
关键词:胃肠功能障碍新生儿多器官功能障碍对症治疗生活质量
药物干扰后婴幼儿非典型麻疹25例临床分析
2009年
杨辅直李伟生詹宝丰苏格炘陈晓玲
关键词:非典型麻疹药物干扰婴幼儿病程演变解热镇痛传染病
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与DIC及其适时干预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的特点及适时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59例危重新生儿和28例非危重儿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和血小板(Plt)计数进行检测,对其中32例危重儿给予肝素钠12.5~30U/(kg.次),每6小时1次,酌情输入新鲜冰冻血浆等干预治疗,并进行干预前后凝血功能变化和临床结局的比较。结果危重新生儿PT,APTT,Fib,D-dimer,Plt值异常率较非危重儿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其中PT,APTT,Fib,D-dimer异常率最为显著,且疾病严重程度与D-dimer水平呈高度正相关,与PT,APTT,Fib呈中度正相关,经干预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干预组32例中发展到晚期DIC2例,死亡3例;非干预组27例中发展到晚期DIC3例,死亡6例,1例病情危重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早期DIC的诊断甚为必要,早期积极干预使预后大为改观。
杨辅直李伟生苏格炘闵宇懿陈晓玲洪燕
关键词:危重症DIC凝血功能肝素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和高胆汁酸血症126例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时高间接胆红素与高胆汁酸并存的相关因素及其转归。方法对12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蓝光照射为主的综合治疗前后化验血清胆红素、胆汁酸、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对各种不同因素所致的间接胆红素与血胆汁酸程度进行比较,将间接胆红素与血胆汁酸、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水平做相关分析。结果血清间接胆红素分别与血胆汁酸、白蛋白存在相关关系(P<0.05),与谷丙转氨酶无相关关系(P>0.05);溶血所致黄疸的血清间接胆红素[(285.8±63.3)μmol/L]、胆汁酸[(22.6±11.2)mmol/L]水平较围产及母乳两因素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愈102例(80.6%),好转21例(16.6%),平均住院时间(5.5±3.4)d,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无一例死亡。结论新生儿黄疸中常见高间接胆红素与高胆汁酸并存,与肝脏暂时清除能力不足有关,转归预后良好。
杨辅直李伟生苏格炘陈晓玲刘红铃闵宇懿
关键词:新生儿间接胆红素胆汁酸
家长配合管理预防热性惊厥复发的效果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家长与医护人员紧密配合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FC)复发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出院小结附专门防FC复发告知和电话回访等方式将防FC复发的具体5个方面办法以文字并口头详细反复告诉186例FC患儿家长,切实让家长配合医生护士来实施完成2~5年随访的时间,将家长配合良好施行者列为观察组,未良好施行(5个方面中有2个以上未做)者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FC复发、转为癫痫情况变化。结果观察组80例,有9例复发,复发率为10.1%,其中2次以上复发3例,无一例转为癫痫;对照组106例,复发23例,复发率为21.6%,其中2次以上复发7例,转为癫痫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长与医护人员紧密配合,以家长为主做好预防措施,可使FC复发率降低。
杨辅直刘洁伶李伟生张倩陈晓玲刘红铃
关键词:热性惊厥复发家长配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