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军 作品数:11 被引量:117 H指数:5 供职机构: 广东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救治模式对不同程度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成本和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120-三甲医院CCU和120-二甲医院两种分流救治模式对不同程度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成本和效益的影响。方法由广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提供资料,纳入2003年10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分流到广州市三甲医院进入CCU和分流到广州市二甲医院的急性心梗患者,分别按照梗死部位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进一步分为单纯心梗组和复杂心梗组。在出院后半年进行随访,记录其住院总费用、住院期间死亡率,用SF-36量表量化其短期健康状况。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住院费用、死亡率、生活质量的差别。结果相对120-二甲医院模式,120-三甲医院CCU模式下单纯心梗组住院费用较高(P=0.016),住院死亡率无差别,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总体健康状况得分方面较高(P<0.05);复杂心梗组住院费用较高(P= 0.011),住院死亡率较低(P<0.01),躯体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总体健康状况得分方面较高(P<0.05)。结论120-三甲医院CCU模式能为梗死面积大、伴有严重并发症的复杂AMI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率。分流救治模式的选择对该类患者生存和短期预后的作用不容忽视。 方明 叶珩 曾红科 赖欣 陈纯波 何楷然 詹伟峰 林晓军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成本-效益 胸腺肽α1对AECOPD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对AECOPD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40)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B组(n=40)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治疗,同期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表达水平。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A组治疗总有效率(77.5%)(P<0.05);两组治疗前IFN-γ、IL-4表达水平及IL-4/IFN-γ较C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A、B组IFN-γ、IL-4表达水平及IL-4/IFN-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B组下降较A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胸腺肽可纠正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紊乱现象,改善COPD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 陈淼 张红璇 詹伟峰 林晓军 陈纯波关键词:胸腺肽 慢性阻塞性肺病 免疫调节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肺炎合并脓毒血症中的意义 被引量:53 2017年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在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随机数字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收治的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77例与仅患有单纯肺炎的患者50例,将肺炎合并脓毒血症的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性休克组,三组均为观察组,50例患有单纯肺炎的患者为对照组,再根据2周内患者是否死亡,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统计PCT与CRP在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CT和CRP水平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组观察组患者中,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患者PCT和CRP水平逐渐升高(P〈0.05);死亡组PCT和CRP水平也要高于存活组;通过绘制ROC曲线可以得知,应用PCT和CRP判断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的范围为≥2ng/mL、≥75mg/L,灵敏度分别为62.1%、81.2%,特异度为89.2%、68.2%。结论PCT和CRP在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评价中有一定的价值。 陈淼 林晓军 张红璇 方明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脓毒血症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连续性血液净化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传统方法治疗基础上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辅助治疗。监测CBP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血清生化指标及炎症指标水平,并作疾病严重程度评估。结果SAP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血清生化指标和炎症指标、病情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得到改善。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辅助治疗可清除有害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阻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改善疾病预后。 林晓军 陈淼 曾红科 胡北 何楷然 陈纯波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 胰腺炎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不同救治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成本和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120-三甲医院CCU和120-二甲医院两种分流救治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成本和效益的影响。方法由广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提供资料,纳入2003年10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分流广州市三甲医院进入CCU和分流到广州市二甲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在出院后半年内进行随访,记录其住院总费用、住院期间主要干预手段、死亡、再梗死、卒中等预后情况和冠心病二级预防情况,用SF-36量表量化其健康状况。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及χ^2检验比较两组间住院费用、生活质量、短期预后和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差别。结果相对120-二甲医院模式组(成功随访101例,住院费用为18943元±893元,病死率18/101,卒中率12/101),120.三甲医院CCU模式组(成功随访137例)的住院费用(33965元±963元)较高(P=0.012),出院后病死率(11/137)、卒中发生率(5/137)均较低(P=0.022,0.015),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三甲医院CCU模式组的躯体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总体健康状况得分方面较高(P〈0.05)。躯体角色、肌体疼痛得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三甲医院CCU模式组的出院后的专科门诊随访次数、戒烟率、他汀类药物使用率较高,P值分别为0.017,0.016,0.038。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20-三甲医院CCU模式能为AMI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率,值得120急救指挥中心借鉴。 曾红科 方明 叶珩 赖欣 陈纯波 何楷然 詹伟峰 黄国华 林晓军 陆大祥关键词:心肌梗死 急性 成本-效益 急诊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6个月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急诊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后6个月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SF-36量表对2003年10月至2005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急诊AMI患者发病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协方差分析筛选出影响AMI患者生存质量的急诊相关因素。结果SF-36量表总评分和躯体功能、躯体角色、一般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等维度评分与年龄呈负线性关系(P<0.05)。总评分和肌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等维度评分与平均动脉压有正线性关系(P<0.05)。社会功能评分与干预时间呈负线性关系(P<0.05)。3个部位梗死患者的躯体角色评分低于单个、2个部位梗死患者(P<0.05);3个部位梗死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低于单个部位梗死患者(P<0.05);单个部位梗死患者的总评分高于2个部位梗死患者(P<0.05),也高于3个部位梗死患者(P<0.01)。直接介入治疗患者的生命力评分高于溶栓治疗患者(P<0.05)。结论急诊AMI患者发病时年龄大、平均动脉压低和梗死范围广与发病后6个月生存质量较低有关;尽早治疗和直接介入治疗与发病后6个月生存质量较高有关。 叶珩 廖洪涛 陈纯波 曾红科 方明 何楷然 黄国华 詹伟锋 胡北 柳学 林晓军 孙诚关键词:急诊 急性心肌梗死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SF-36量表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心脏标志物与6个月后生存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发病时的心脏标志物与6个月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测定106例2004-12~2006-11期间急诊AMI患者发病时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1)。6个月后应用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筛选出与生存质量有关的标志物。结果SF-36量表总评分和躯体功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角色等维度评分与NT-proBNP有负线性关系(P均〈0.05)。总评分和躯体角色、肌体疼痛等维度评分与cTnI有负线性关系(P均〈0.05)。躯体功能维度评分与CK-MB有负线性关系(P〈0.05)。结论AMI患者发病时NT-proBNP、cTnI和CK-MB浓度较高,与发病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较低有关,三种标志物对生存质量均具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陈纯波 叶珩 曾红科 方明 孙诚 何楷然 詹伟锋 胡北 柳学 林晓军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标志物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SF-36量表 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系统急重症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系统急重症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呼吸系统急重症患者因气道阻塞、肺不张或严重肺部感染均接受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及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心率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治均成功,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及心率较治疗前均明显缓解(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呼吸系统急重症患者应及时进行支气管镜辅助性抢救措施,其作用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林晓军 陈淼 曾红科 胡北 胡北 何楷然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诊断 动脉血气分析 急重症患者 经纤维支气管镜 严重不良反应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力衰竭(acute left heart failure,ALHF)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ALHF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8)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n=30)在常规给予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血气分析指标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心率、呼吸、pH、PaO2、PaCO2、SaO2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LHF合并呼吸衰竭能够增强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林晓军 陈淼 曾红科 胡北 何楷然 陈纯波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左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ICU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清PCT变化与预后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ICU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变化与预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ICU感染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73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血液/痰液标本分离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其中革兰阳性菌药敏试验采用GN201法,革兰阴性菌药敏试验采用GP法,以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采集入组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PCT含量,比较两组血清PCT水平变化及死亡组和存活组血清PCT水平变化。结果 ICU感染患者98例检出病原菌10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1株占57.01%,革兰阳性菌38株占35.51%,真菌8株占7.48%;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观察组血清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 ICU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血清PCT水平明显上升,且其水平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故而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陈淼 林晓军 张红璇 方明 何楷然关键词:ICU感染 病原菌 降钙素原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