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爱华

作品数:9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护理
  • 2篇重症
  • 2篇重症监护
  • 2篇重症监护病房
  • 2篇下呼吸道
  • 2篇下呼吸道感染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呼吸道感染
  • 2篇护理体会
  • 2篇患儿
  • 2篇监护
  • 2篇监护病房
  • 2篇病房
  • 1篇单胞菌
  • 1篇胆固醇
  • 1篇电风暴
  • 1篇新生儿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心室

机构

  • 9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篇王爱华
  • 4篇李海峰
  • 3篇王帅
  • 3篇王志刚
  • 2篇杨梅
  • 1篇张万巧
  • 1篇杨永昌
  • 1篇梁英
  • 1篇赵文利
  • 1篇王颖琦
  • 1篇邢玉斌
  • 1篇封志纯
  • 1篇陈秀峰
  • 1篇索继江
  • 1篇刘运喜
  • 1篇甄海鹰
  • 1篇张利群
  • 1篇王艳

传媒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PICU 8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PICU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88例,对送检的痰标本进行了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 88例送检痰标本432份,分离出46株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10.65%,其中革兰阴性菌43株,占93.48%;革兰阳性菌2株,占4.35%;真菌1株,占2.17%。检出率居前5位的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曲松钠等耐药率为100.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00.00%;鲍曼不动杆菌只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曲松钠保持100.00%的敏感性,对其他药物呈现出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趋势;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钠、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钠等耐药率为100.0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耐药率为50.00%。结论加强对PICU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道管理,及时掌握并监测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及耐药性,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对患儿术后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王爱华甄海鹰李海峰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
极早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极早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极早产NICU诊断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69例,对送检的痰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 69例患儿送检痰标本共569例次,分离病原菌13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2株,占99.25%,革兰阳性菌1株,占0.75%;检出率占前3位的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均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唑林钠、头孢曲松钠等严重耐药。结论应及时监测并掌握极早产儿下呼吸道感染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王爱华李海峰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
1例高龄房颤患者无诱因突发反复电风暴护理
2011年
心室电风暴是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最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一般是指在24 h内出现2次或2次以上的复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1,2]。也有将心室电风暴称为交感风暴、ICD风暴和心室电风暴或儿茶酚胺风暴。我科于2009年3月25日收治1例持续性心房纤颤伴3级高血压病患者,入院5 d后发作室速,5 d内室颤达58次,
王颖琦梁英王爱华
关键词:心室电风暴房颤患者护理诱因室性心动过速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护理体会
2011年
目的介绍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46例肝硬化患者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肝内移植治疗,介绍在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的护理经验。结果本组患者在移植前Child-Pugh A级6例,B级26例,C级14例,移植3月后复查,患者肝功能Child-Pugh A级12例,B级22例,C级12例,较移植前明显改善。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肝硬化的手段之一,通过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
王爱华王帅
关键词:肝硬化干细胞移植护理
驻利比里亚维和二级医院44例恶性疟血液检验指标变化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驻比里亚利维和二级医院恶性疟患者血液检验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在其恶性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4~11月中国驻利维和二级医院确诊的44例恶性疟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对其血白细胞总数(WBC)、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同醇(TCH)等指标进行检测,同时选择4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WBC、RBC、HGB及ALT、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患者PLT指标于治疗后0d、7d及14d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44例恶性疟患者中有15例(34.1%)血清TCH低于正常值范围,且治疗后28d内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PLT及TCH等指标的变化对恶性疟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提示意义。
王帅王爱华杨永昌张利群杨梅陈秀峰
关键词:恶性疟血液检测白细胞血小板总胆固醇
某院2010—2012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医院内感染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对1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常规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3月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VITEK-2全自动生物鉴定仪对细菌进行鉴定,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862株,在痰液分离率最高,其他依次为伤口分泌物拭子、脓液、血液、尿液、脑脊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分布在呼吸科、干部病房、神经外科及重症监护病房。本组菌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唑林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庆大霉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其中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及头孢唑林钠的耐药率在90.00%以上。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已经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易产生多重耐药。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医院内感染,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扩散。
王爱华李海峰王志刚
关键词:抗菌药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不同类型布-加综合征治疗的护理体会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布-加综合征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在18例采用不同手段治疗的不同类型布-加综合征患者观察病情,进行心理和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在18例患者中,行内科治疗1例,介入治疗15例,外科根治手术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针对不同类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精心细致和各有侧重的观察及护理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王爱华王帅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护理
医务人员微生物标本采集知识掌握的调查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微生物标本采集知识掌握情况,探讨影响标本正确采集的相关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03名医务人员进行微生物标本采集相关知识的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务人员对标本保存知识掌握较好,合格率>70.0%;对血、痰、尿标本采集知识的掌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血培养中需氧瓶和厌氧瓶的正确选择掌握合格率最低,仅为51.8%;医师组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护理组,中高级职称组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初级职称组。结论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微生物标本采集知识的培训,特别是对初级的护理人员,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保证检验结果准确。
王志刚李海峰王爱华邢玉斌索继江刘运喜
关键词:医务人员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临床特征及耐药性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 分析近3年李斯特菌感染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收治的22例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变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出生后 0.5 h~5 d发病(平均17.45 h);出生体质量(2 331.82 ±677.64)g;足月儿7例,早产儿15例;低出生体质量儿 13例。住院时间(21.91±17.64)d,治愈率为45.45%(10/22例)。产妇孕晚期出现发热15例,体温37.5~39.5 ℃ 。李斯特菌3年感染率分别为0.03%(2/7137例)、0.11%(8/7281例)、0.19%(12/6394例)。2011年至2013年李斯特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分别为82.72% 、75.40% 、50.66% ;耐药率分别为17.28% 、17.50% 、11.01% ,3年中耐药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5,P 〉0.05),敏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36.87,P 〈0.01)。李斯特菌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率为 33.93%(19/56例),耐药率为 51.79%(29/56例),各年间其耐药率分别为100.00% 、40.00% 、46.43% ,敏感率为0、60.00% 、25.00% 。李斯特菌对氨苄西林、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其他(如利福平等)等抗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对苯唑西林、青霉素和硝基呋喃类耐药率为33.33% ~100.00% 。结论 本组患儿具有早发型感染的特点,孕妇和新生儿是易感的高危人群,感染率及临床分离菌株呈逐年增多趋势,李斯特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性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对苯唑西林、青霉素G和硝基呋喃类药物耐药。
杨梅王志刚封志纯王爱华赵文利张万巧王艳
关键词:婴儿李斯特菌脓毒症耐药性变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