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远光

作品数:12 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友谊医院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直肠
  • 8篇直肠癌
  • 8篇切除
  • 8篇肠癌
  • 6篇腹腔
  • 5篇直肠系膜
  • 5篇直肠肿瘤
  • 5篇全直肠系膜
  • 5篇全直肠系膜切...
  • 5篇肿瘤
  • 5篇系膜
  • 5篇腹腔镜
  • 5篇肠系膜
  • 5篇肠肿瘤
  • 4篇切除术
  • 3篇直肠系膜切除...
  • 3篇全直肠系膜切...
  • 3篇膜切除术
  • 3篇内镜
  • 3篇腹腔镜辅助

机构

  • 12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川北医学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北京大学肿瘤...
  • 2篇临淄区人民医...
  • 1篇广州呼吸疾病...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自贡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陈远光
  • 8篇雷建
  • 6篇黄炯强
  • 6篇胡明
  • 4篇梁剑荣
  • 4篇陈劲松
  • 4篇柯传烽
  • 4篇温广明
  • 3篇叶志伟
  • 2篇曾毅克
  • 2篇夏同义
  • 2篇任明扬
  • 2篇姚宏伟
  • 2篇武爱文
  • 2篇肖毅
  • 2篇张宏宇
  • 2篇于刚
  • 2篇张忠涛
  • 2篇王权
  • 2篇徐庆

传媒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 1篇中华肥胖与代...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9
  • 5篇2015
  • 3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胃束带联合胃折叠术后一年随访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束带联合胃折叠术在减重,改善糖脂代谢、胰岛功能和肥胖相关合并症方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胃束带联合胃折叠术的15例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29±8)岁,平均病程(15±9)年,平均体质指数(42±7)kg/m^2,平均糖化血红蛋白(5.7±0.3)%,合并高血压病4例、脂代谢紊乱12例、脂肪肝11例、月经异常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8例。术后第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人体测量指标、糖脂代谢指标、血压、脂肪肝、月经、打鼾和用药等方面的观察比较。手术前后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术后1年,患者的平均体重、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t=9.368,P<0.05;t=3.118,P<0.05;t=6.515,P<0.05),肥胖症合并的高血压病、脂代谢紊乱、脂肪肝、月经异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也得到明显改善,缓解率在50%以上。结论对于病态性肥胖症患者,胃束带联合胃折叠术在减轻体重和改善总体代谢紊乱方面疗效显著。
李东玲陈小燕黄炯强闫凤崔立谦雷建陈远光黄致锟
关键词:肥胖症
腹腔镜联合胸腔镜一期切除结直肠癌肺转移的疗效及预后因素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胸腔镜(双镜)一期切除结直肠癌肺转移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结直肠癌同时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进行了双镜一期手术切除(双镜手术组),术后接受化疗;其余18例仅接受全身化疗(非手术组),比较两组疗效并分析双镜手术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双镜手术组患者原发性病灶及肺转移灶均达到R0切除。双镜手术组与非手术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2.3%、44.4%(P=0.028)和52.3%、22.2%(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肺转移瘤数量(P=0.002)及纵膈淋巴结阳性(P<0.001)与患者术后生存有关,而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病理类型、T分期,肺转移瘤大小、切除方式,手术前CEA水平,化疗方案均与其术后生存时间无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肺转移瘤数量(P=0.005)、纵膈淋巴结转移(P=0.006)是患者术后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结直肠癌肺转移双镜一期手术切除可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肺转移瘤数量及有无纵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
温广明陈远光胡明黄炯强雷建叶志伟何建行殷伟强
中国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病例登记协作研究数据库2018年度报告:一项全国性登记研究被引量:59
2019年
目的介绍并评估基于全国性登记系统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手术病例的术后短期临床病理学疗效。方法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理念,通过回顾性及前瞻性收集并分析2017-11-15至2018-06-30来自全国性、多中心登记录入中国TaTME病例登记协作研究数据库(CTRC)的601例TaTME手术病例,评估TaTME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结果 (1)601例中男性病人占68.7%,年龄为(59.5±11.4)岁,BMI为23.9±3.6;其中有558例为直肠癌病人,直肠肿瘤下缘距肛缘的平均距离为(48.1±14.8)mm,直肠癌病人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比例为31.7%。(2)24.6%的直肠癌手术病例是在专家指导下完成,出血量为(115.2±366.5)mL,手术时间为(247.1±87.5)min,使用吻合器吻合占74.8%,施行预防造口的比例为49.6%,不稳定的盆腔CO_2灌注压力、盆腔术野烟雾为最常见的术中困难;术者对直肠癌病人TaTME手术标本系膜完整性评估为完整、近乎完整、不完整的比例分别为79.6%、16.8%、0.2%。(3)直肠癌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2%,吻合口漏发生率为7.0%。(4)共有8例标本发生穿孔,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5.4±7.9)枚。结论术后短期的临床病理学结果显示,TaTME手术安全有效,能够保证下端直肠系膜切除的完整性、环周切缘以及远端切缘的安全性。然而,CTRC数据质量仍须改善,TaTME手术的结构化培训不可或缺,尚须进一步的全国性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评价TaTME手术与TME手术的疗效差别。
姚宏伟陈建志张宏宇于刚陈远光任明扬肖毅武爱文徐庆李蜀华申占龙王权张忠涛
关键词:直肠癌
腹腔镜辅助经肛内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内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效果,并探讨经肛内镜和经腹腹腔镜两者同步使用是否优于序贯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腹腔镜辅助经肛内镜直肠癌根治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将经肛内镜和经腹腹腔镜序贯进行(序贯组,前9例)和同步进行(同步组,后10例)进行比较。结果 19例平均手术时间(3.85±0.98)h,中位术中出血量为80(50,120)ml,平均检出21.89±9.21个淋巴结,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09±0.94)d,肛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7.95±3.49)d;16例系膜大体标本完整3例接近完整;有2例中转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2例吻合口漏,1例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局部切除,无输尿管损伤、骶前大出血、腹腔感染、手术死亡。同步组与序贯组比较,平均手术时间[(3.39±0.96)hvs.(4.36±0.75)h]、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10±0.99)dvs.(3.78±1.56)d]减少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经肛内镜直肠癌根治术较为安全可行,基本上不影响肿瘤根治性,经肛内镜和经腹腹腔镜两者同步使用较序贯使用手术时间更短恢复更快。
陈远光梁剑荣胡明雷建黄炯强成武王荣曾毅克夏同义陈劲松柯传烽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
低位直肠癌远端扩散距离与方向的关系及其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远端肠壁内扩散的距离与方向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沿肿瘤对侧纵行剖开21例低位直肠癌标本的肠管,以肿瘤横径右侧为0°,纵径远端为90°,切取45°、90°、135°等3个方向远端肠壁制作成大切片,比较各个方向壁内扩散距离的差异;比较扩散组(11例)和无扩散组(10例)患者性别、年龄、血癌胚抗原CEA水平、淋巴结转移、大体类型、肿瘤直径、肿瘤占肠腔比例、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及分期差异对直肠癌远端壁内扩散的影响。结果:远端45°、90°、135°方向的扩散发生率分别为33.3%(7/21)、47.6%(10/21)、42.9%(9/21),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46,P=0.730)。远端壁内45°、90°、135°等3个方向扩散的中位距离分别为5.0(3.6~10.0)mm、6.25(5.0~9.0)mm、5.0(3.25~9.25)mm,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散组和无扩散组患者血CEA水平、肿瘤直径、肿瘤占肠腔比例、浸润深度、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CEA水平、肿瘤直径、肿瘤占肠腔比例、浸润深度、病理分期与直肠癌远端壁内扩散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直肠癌向远端肠壁内3个方向扩散的距离无明显差异,传统2 cm远端安全切缘同样适合于45°、135°方向。血CEA、肿瘤直径、肿瘤占肠腔比例、浸润深度、病理分期是直肠癌远端壁内扩散的影响因素。
梁剑荣王荣成武陈远光姜桔红
关键词:直肠肿瘤扩散影响因素
结直肠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是腹腔镜外科之后最具微创意义的技术,具有无腹壁切口、无术后瘢痕、疼痛更轻、更微创美观、住院时间短、麻醉风险小等优势,自从2004年Kalloo等[1]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正式提出该概念后,NOTES倍受关注。腹部外科中有关胆囊。
梁剑荣陈远光雷建
关键词:腹腔镜外科术后瘢痕麻醉风险小器官术前肠道准备低位前切除术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长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直肠癌的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成功行腹腔镜辅助taTME的29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全组男性18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8.6岁。手术均由经腹、经肛同时或序贯进行操作。记录和分析病理学和围手期情况,并通过随访观察远期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调查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8年12月。应用Kaplan 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29例患者术中出血量20~200(75.9±9.5)ml;手术时间165~280(223.6±4.1)min。术中清扫淋巴结(22.3±2.0)枚,病理标本长度为(13.1±0.6)cm,肿瘤下缘距远端切缘的距离为(2.9±0.2)cm。26例直肠系膜完整,3例近完整;环周切缘阳性者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56(22~91)个月,局部复发率为10.3%(3/29),远处转移率为20.7%(6/29);3年总体生存率为96.6%,3年无病生存率为83.2%,5年总体生存率为87.6%,5年无病生存率为79.6%。随访过程中均无切口疝、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结论腹腔镜辅助taTME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长期生存状况良好。
张大朝陈远光胡明黄炯强夏同义叶志伟温广明詹高房雷建曾毅克陈劲松柯传烽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并发症报告及吻合口漏危险因素分析:一项全国性登记数据库研究被引量:37
2019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Lap-taTME)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理念,通过收集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病例登记协作研究数据库(CTRC)"登记录入的、来自全国62个中心的857例taTME手术病例,筛选出接受Lap-taTME手术并行吻合的563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入组患者接受taTME手术日期范围为2010年5月21日至2018年12月29日。纳入性别、体质指数、吸烟、糖尿病、美国麻醉医师分级、新辅助治疗、是否有专家指导手术、腹部会阴部手术是否同时进行、手术时间、出血量>100 ml、使用吻合器吻合、预防性造口、游离脾曲、留置肛管引流、吻合口距离肛缘距离、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位置和肿瘤最大径等17个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Lap-taTME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563例Lap-taTME患者中,男性389例(69.1%),年龄(59.6±11.0)岁,体质指数为(23.7±3.2)kg/m2;直肠癌531例(94.3%)。有428例(76.0%)Lap-taTME手术没有在专家指导下进行,217例(38.5%)手术为腹部与会阴部手术同时进行,使用吻合器吻合共计440例(78.2%),预防性造口309例(54.9%)。Lap-taTME术后发生并发症115例(20.4%);其中吻合口漏43例(7.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使用吻合器吻合(P=0.004)和未行预防性造口(P=0.009)为Lap-taTME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ap-taTME术中使用吻合器吻合、并行预防性造口,可能会降低Lap-taTME术后吻合口漏发率。
姚宏伟陈建志于刚任明扬张宏宇徐庆王权童卫东肖毅陈远光张宏王亚楠武爱文张忠涛
关键词:吻合口漏
直肠癌经肛内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肛门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1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内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1月期间行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7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其中23例行腔镜辅助经肛内镜手术(经肛内镜组),20例行开放手术(开放组),32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比较3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分别采用Wexner和徐忠法评分法评估各组术后肛门功能。结果:与开放组及腹腔镜组比较,经肛内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早、术后住院时间较短,但手术时间延长(均P<0.05)。术后1个月,经肛内镜组Wexner评分分值、徐忠法评分优良率均低于开放组和腹腔镜组(均P<0.05),但术后3、6、12个月,3组间两种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开放及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比较,腹腔镜辅助经肛内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短期肛门功能恢复差,但后期无明显差别,且微创、恢复快。
叶志伟陈远光胡明雷建黄炯强柯传烽李智宇温广明
关键词:直肠肿瘤肛管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泛影葡胺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23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分为对照组(n=62)和研究组(n=61),对照组予传统非手术治疗,研究组在传统非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泛影葡胺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率、肠坏死发生率、从入院到第一次排气/排便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手术率分别为6.6%和21.0%(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肠坏死发生率分别为0%和9.7%(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从入院到第一次排气/排便的时间分别为(22.4±21.7)h和(42.1±24.6)h(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4.9±4.1)d和(7.9±3.9)d(P<0.01)。结论泛影葡胺用于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泛影葡胺能加快梗阻的缓解,降低手术探查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有助于手术指征的判断。
陈劲松黄炯强雷建詹高房陈远光胡明柯传烽
关键词:泛影葡胺粘连性肠梗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