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慧君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英文
  • 2篇植物
  • 2篇自交不亲和
  • 2篇自交不亲和性
  • 2篇自体
  • 2篇显花植物
  • 2篇金鱼草
  • 2篇基因
  • 2篇核酸酶
  • 2篇不亲和性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遗传学
  • 1篇杉木
  • 1篇受精
  • 1篇水稻
  • 1篇同源
  • 1篇同源序列
  • 1篇子机
  • 1篇线粒体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发...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5篇杨慧君
  • 4篇薛勇彪
  • 1篇胡适宜
  • 1篇赖钊
  • 1篇奇文清
  • 1篇崔海洋
  • 1篇唐定中

传媒

  • 2篇Develo...
  • 1篇科学通报
  • 1篇Acta B...
  • 1篇“科技增强国...

年份

  • 4篇1999
  • 1篇199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金鱼草S核酸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被引量:2
1999年
在许多显花植物中 ,自交不亲和性由复等位基因构成的被称为S位点的单一遗传位点控制 .在茄科、玄参科和蔷薇科中 ,迄今已知的唯一S位点编码的产物为一类核酸酶 ,称为S核酸酶 (SRNases) ,为S位点在花柱中的产物 ,参与自交不亲和性的表达 .作为研究和比较其三维结构的第一步 ,在大肠杆菌 (E .coli)中成功地表达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金鱼草的 3种S核酸酶基因 (S2 ,S4和S5 )编码的核酸酶 ,结果表明这些基因的表达对E .coli的生长没有影响 ,为体外大量分离S核酸酶奠定了基础 .还讨论了S核酸酶表达对E .
杨慧君薛勇彪
关键词:自交不亲和性金鱼草基因表达
杉木叶绿体和线粒体遗传的研究(英文)被引量:13
1999年
利用PCR技术分别以亲本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Hooibrenk)和杉木×柳杉杂种的总DNA为模板,扩增了叶绿体trnLtrnF和线粒体CoxⅢ基因片段,比较了这些扩增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AluⅠ,DdeⅠ,HinfⅠ,MseⅠ和RsaⅠ的酶切片段多态性,结果表明:F1代的叶绿体DNA为母系遗传,而线粒体DNA为父系遗传。杉木线粒体DNA父系遗传方式与杉科其他植物一致,而叶绿体DNA母系遗传则为在松柏类植物中首次发现。
奇文清杨慧君杨慧君胡适宜
关键词:杉木柳杉叶绿体线粒体
显花植物的自体和异体识别
自交不亲和性是许多显花植物具有的识别自体和异体花粉的一种遗传机制,受控于由复等位基因构成的单一遗传位点,称为s位点。在以茄科等为代表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植物中,S位点编码一类核酸酶即S核酸酶控制雌性生殖组织(花柱)对自体和...
薛勇彪张燕生杨慧君
关键词:自交不亲和性金鱼草
文献传递
显花植物自体和异体花粉识别的分子机理研究(英文)被引量:1
1999年
显花植物的受精涉及许多识别过程;其中第一个是雌性生殖组织心皮对花粉的识别。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SI)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显花植物的种内生殖障碍。在多数自交不亲和的植物中,SI的遗传控制比较简单,受控于一个由复等位基因构成的单一位点,称为S位点。在以茄科、玄参科和蔷薇科为代表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植物中,S位点编码一类核酸酶,即S核酸酶(Fig.1),控制SI在花柱中的表达,但是与花粉自交不亲和性的表达无关。后者可能由与S核酸酶不同的基因控制,这种基因常被称为花粉S基因。它是目前了解显花植物花粉识别生化和分子机理的关键。近来;通过对影响花粉SI表达突变体的分子遗传分析提出了一个花粉S基因产物如何与S核酸酶相互作用完成自体和异体花粉识别过程的模型(Fig.2)。另外,描述了两个在金鱼草中克隆花粉S基因的方法,即S位点选择性的转座子标记和图位克隆。
赖钊崔海洋杨慧君薛勇彪
关键词:显花植物受精分子机理
水稻R基因同源序列与遗传学上已知抗病基因的共定位
1999年
植物抗病(R)基因结构上的高度保守性,为利用基于PCR的方法快速分离R基因同源序列提供了基础。采用这种方法,我们曾从水稻中分离到8个R基因侯选同源序列9R genecandidates,RGCs)。为了研究RGCs与遗传学上已知的R基因的关系,对它们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染色体定位。DNA杂交结果显示RGCs都属于多基因家族(Fig.1)。6个RGCs(Osh359-1、Osh359-2、Osh359-3、Osh359-5、Os8558-3、Os8558-14)在两个灿稻品种H359和Acc8558中检测出多态性,并定位在水稻染色体上(Fig.2)。它们分别检测出了1、1、4、1、2个1个座位,共10个座位,其中9个定位在第11号染色体的3个区域上,即RFLP标记G181之间(由Osh359-2、Osh359-3、Osh359-5和Osh359-3检测的6个座位),G1465与C50之间(Osh359-3检测出的一个座位),和C496附近(由Osh359-1和Os8558-14检测出的两个紧密连锁的座位)另有一个由Os8558-3检测出的座位定位到第8号染色体上,位于L457和G1092B之间,这些染色体区域包含近一半的遗传学上已知的抗病基因,如Xa-3、Xa-10、Pi-a和xa-13。这一结果表明RGCs与已知的抗病基因位于相同的染色体区域。此外,RGCs定位的结果,它们在水稻基因组中呈簇状分布,表现出与R基因快速形成不同的抗病特异性的一致(Fig.3&Tab.1)。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水稻的第11号染色体,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区域,与水稻的抗病性紧紧相关,比如:在G181和C82之间,存在6个紧密连锁的RGCs座位,且它们覆盖的染色体区段仅约4cM,相当于1Mb。对该区域的进一步研究将对R的进化和特异性的产生提供新的证据和启示,用至发现新的抗病基因。同时,利用R基因结构的保守性,采用PCR方法,有可能广泛地应用于其它作物新的抗病基因的分离。
唐定中杨慧君
关键词:水稻同源序列共定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