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巍

作品数:53 被引量:210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篇结肠
  • 25篇结肠炎
  • 20篇溃疡
  • 20篇溃疡性
  • 20篇溃疡性结肠炎
  • 9篇细胞
  • 8篇四神丸
  • 7篇小鼠
  • 6篇代谢
  • 6篇中医
  • 6篇肠道
  • 5篇能量代谢
  • 5篇左金丸
  • 5篇菌群
  • 5篇肠道菌
  • 5篇肠道菌群
  • 5篇创面
  • 4篇术后
  • 4篇肛周
  • 3篇治疗溃疡性结...

机构

  • 51篇江西中医药大...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赣州市人民医...
  • 1篇江西科技师范...
  • 1篇江西卫生职业...

作者

  • 51篇葛巍
  • 24篇王海燕
  • 18篇刘端勇
  • 17篇张磊昌
  • 13篇左铮云
  • 11篇赵海梅
  • 6篇肖慧荣
  • 6篇杨苏琴
  • 5篇谢昌营
  • 5篇廖武
  • 4篇陈光华
  • 3篇李燕珍
  • 3篇周步高
  • 3篇程绍民
  • 3篇李璐
  • 2篇洪亮
  • 2篇鹿秀云
  • 2篇王海燕
  • 2篇刘璐
  • 1篇郭慧君

传媒

  • 7篇时珍国医国药
  • 6篇中华中医药杂...
  • 5篇中华中医药学...
  • 5篇江西中医药大...
  • 3篇江西中医药
  • 3篇实用中西医结...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药品评价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医研究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医教育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中医眼耳鼻喉...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8篇2024
  • 13篇2023
  • 9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麻元通便止痛汤调控AMPK/eNOS信号通路改善大鼠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研究麻元通便止痛汤调控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信号通路改善大鼠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麻元通便止痛汤低、中、高剂量组(6、12、18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灌胃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复制STC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麻元通便止痛汤各剂量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2周。观察大鼠治疗前后的粪便数量及含水率;计算大鼠的炭末推进率;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及AMPK、eNOS、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结节性硬化复合物1(Tsc-1)、Tsc-2、真核启动因子4E结合蛋白(4ebp)的表达水平;筛选麻元通便止痛汤君药火麻仁、枳壳、生地的活性成分,选择Degree值最高的活性成分与AMPK、eNOS进行分子对接,以验证相互作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麻元通便止痛汤各剂量组大鼠粪便数量及含水率均显著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炭末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结构紊乱,黏膜下层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肠组织中NO、NOS水平和AMPK、eNOS、mTOR、Tsc-1、Tsc-2、4ebp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麻元通便止痛汤各剂量组上述指标(低剂量组NOS除外)均显著逆转(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火麻仁、枳壳、生地中Degree值最高的活性成分分别为(Z)-3-(4-hydroxy-3-methoxy-phenyl)-N-[2-(4-hydroxyphenyl)ethyl]acrylamide、nobiletin、stigmasterol,这3种成分与AMPK的结合能分别为-5.15、-4.61、-4.83 kJ/mol,与eNOS的结合能分别为-6.11、-5.40、-5.91 kJ/mol,且结合构象稳定、结合活性较高。结论麻元通便止痛汤可改善STC模型大鼠的便秘症状和肠道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MPK/eNOS信号通路有关。
谢昌营余绪超葛巍吴成成肖慧荣林申奇刘金连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
基于分子对接探究干姜有效化学成分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LR4/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 基于分子对接探究干姜有效化学成分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姜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所有大鼠构建UC模型,造模后干姜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干姜提取液灌胃(6.06、3.03、1.51 g/kg),对照组及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溶液灌胃。给药结束后,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形态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结肠上皮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对干姜中所含活性成分收集与筛选,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干姜低、中、高剂量组DAI和CMD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干姜低、中、高剂量组DAI和CM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结肠黏膜病变有着不同程度的严重情况,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大量杯状细胞丢失,浸润大量炎性细胞。与模型组相比,干姜低、中、高剂量组结肠黏膜病变均不同程度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干姜低、中、高剂量组IL-6、IL-1β表达水平明显升高,IL-10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干姜低、中、高剂量组IL-6、IL-1β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IL-1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干姜低、中、高剂量组结肠上皮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干姜低、中、高剂量组结肠上皮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干姜与TLR4靶点对接的结合能为-4.12 kCal/mol,与NF-κB靶点对接的结合能为-5.08 kCal/mol。结论 干姜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传导通路能有效改善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降低DAI和CMDI评�
余绪超谢昌营邓思洋肖慧荣肖慧荣
关键词:分子对接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人工智能技术的现状与未来被引量:1
2024年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中医学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现拟通过对中医药、人工智能技术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针对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发展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并将其与中医本身的特征及现代中医研究的实际情况相联系,讨论人工智能技术对中医发展的作用。
杨菁颖谢玉芳张磊昌葛巍罗清华毛源婷严小军
关键词:人工智能中医药数据挖掘
治疗肛周脓肿的中药药线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肛周脓肿的中药药线和应用,该中药药线采用中药药液中煎煮或浸泡手术丝线制得。中药药液由中药组合物煎煮制得,后者基础药材至少包括按质量份计的26.5‑34.5份乳香、26.5‑34.5份紫草、26.5‑3...
张磊昌谢玉芳徐志强李璐廖武葛巍李冰莹
毒性矿物药的安全性思考被引量:8
2020年
数千年来,矿物药历经“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的探索和实践,“毒”已成为其药性的重要组成。科学认识矿物药的毒性已成为临床安全用药的基石。本文着重介绍含汞矿物药在“识毒-防毒-解毒”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为毒性矿物药的临床安全“用毒”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提出肠道菌群在矿物药“识毒-防毒-解毒”的应用构想。
葛巍谢昌营叶梦琪张磊昌王海燕
关键词:矿物药安全性朱砂轻粉肠道菌群
加味平胬膏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观察加味平胬膏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恢复的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予以加味平胬膏纱条贴敷创面,对照组予以乳酸依沙吖啶纱条贴敷创面。比较两组患者创面症状评分、创面愈合率和愈合时间,同时检测两组创面肉芽组织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观察组在创面渗液、创面疼痛和创缘肿胀的疗效上总体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术后第3天的渗液评分和术后第14d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在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14d的肉芽组织EGF、bFGF表达较对照组提升明显(P<0.05)。结论:加味平胬膏可有效促进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肉芽组织EGF、bFGF表达升高有关。
葛巍张磊昌杨苏琴王海燕
关键词:肛瘘EGFBFGF
左金丸干预脂肪酸代谢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
目的:基于“寒热并用”探析左金丸能否通过干预脂肪酸代谢调控巨噬细胞极化而有效治疗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以期为左金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Con...
葛巍
关键词:左金丸溃疡性结肠炎脂肪酸代谢线粒体代谢寒热并用
基于“去腐生肌”法探讨升白灵药纱条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动物实验研究
2024年
目的 观察升白灵药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雷夫诺尔组和升白灵药组,除空白组外其他三组用粪菌液造肛周脓肿模型,给药至大鼠创面完全愈合。观察大鼠创面愈合时间,第5天、10天、15天的闭合指数,创面第3天和第15天的白细胞水平,创面VEGF、b-FGF表达水平和炎症因子TNF-α、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升白灵药组和雷夫诺尔组大鼠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与模型组相比显著缩短(P<0.01),且升白灵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短于雷夫诺尔组(P<0.01);升白灵药组和雷夫诺尔组大鼠创面第5天、10天、15天的闭合指数大于模型组(P<0.01),升白灵药组大鼠创面第5天、10天、15天的闭合指数均大于雷夫诺尔组(P<0.01);与空白组相比,3个造模组第3天白细胞计数均上升(P<0.01),与其余两组相比,升白灵药组白细胞上升更加显著(P<0.01);第15天雷夫诺尔组和升白灵药组大鼠白细胞计数低于模型组(P<0.01),与雷夫诺尔组相比,升白灵药组白细胞下降更加明显(P<0.01);升白灵药组大鼠背部创面组织VEGF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和雷夫诺尔组(P<0.01);升白灵药组、雷夫诺尔组大鼠背部创面组织b-FGF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升高(P<0.01);升白灵药组b-FGF的表达水平较雷夫诺尔组升高(P<0.01);升白灵药组、雷夫诺尔组促炎因子IL-6、TNF-α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升白灵药组大鼠背部创面组织促炎因子IL-6、TNF-α的表达水平较之雷夫诺尔组降低(P<0.01)。结论 以“去腐生肌”为遣方原则的升白灵药纱条能够通过调节炎症因子水平,上调VEGF、b-FGF表达促进肛周脓肿创面愈合。
廖武葛巍陈光华张磊昌左铮云
关键词:肛周脓肿去腐生肌
萸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脾脏CD4^(+)T细胞BCL-6/Blimp-1,PD-1/PD-L1表达的调节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萸连丸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脾脏CD4^(+)T细胞转录因子B细胞淋巴瘤因子6/B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CL-6/Blimp-1),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1/PD-L1)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将4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萸连丸500 mg/kg组以及美沙拉嗪300 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小鼠外,其余小鼠采用DSS复制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灌胃给予药物或生理盐水,观察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结肠质量、肠质量指数、结肠黏膜病理形态及病理组织学损伤评分;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7(IL-7)、IL-9、IL-23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中CD4^(+)BCL-6^(+)、CD4^(+)Blimp-1^(+)、CD4^(+)PD-1^(+)及CD4^(+)PD-L1^(+)细胞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BCL-6、Blimp-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结肠组织中IL-7、IL-9、IL-23含量明显升高(P<0.05),小鼠脾脏中CD4^(+)BCL-6^(+)、CD4^(+)PD-1^(+)、CD4^(+)PD-L1^(+)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1),CD4^(+)Blimp-1^(+)细胞水平显著降低(P<0.01),BCL-6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Blimp-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萸连丸500 mg/kg组小鼠体质量和结肠长度明显增加、肠质量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IL-7、IL-9、IL-23含量显著降低(P<0.01),小鼠脾脏中CD4^(+)BCL-6^(+)、CD4^(+)PD-1^(+)、CD4^(+)PD-L1^(+)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CD4^(+)Blimp-1^(+)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BCL-6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Blimp-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萸连丸可能通过调节小鼠CD4^(+)T细胞表面BCL-6/Blimp-1,PD-1/PD-L1表达水平改善溃疡性结肠炎。
万琪张哲言黄佳琦赵海梅刘端勇王海燕葛巍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粪菌移植干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被引量:15
2022年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疾病之一。目前西医对其治疗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研究显示粪菌移植(FMT)对其有一定的疗效,但机制尚不明确。目的采用FMT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验证FMT的疗效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Model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粪菌移植治疗组(Model+FMT组)和溃疡性结肠炎模型+5-氨基水杨酸(5-ASA)治疗组(Model+5-ASA组),各15只。Control组不作任何干预处理;Model组制备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Model+FMT组于造模成功后,给予制备的粪菌液0.2 ml/次灌肠;Model+5-ASA组于造模成功后,给予0.0195 g/ml 5-ASA灌肠。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肠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检测血液辅助性T细胞(Th)-17、Th-1、Th-2、Treg细胞含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IL)-2、IL-17、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结果肠组织透射电镜超微结构显示Model组造模成功;Model+FMT组与Model+5-ASA组微绒毛较为致密,形态正常,杯状细胞数目较多,线粒体轻微肿胀,粗面内质网病变不明显。Model+FMT组Th17细胞含量高于Control组、低于Model组,Model+5-ASA组Th17细胞含量低于Control组、Model组、Model+FMT组;Model+FMT组、Model+5-ASA组Th1细胞含量均分别低于Control组、Model组;Model+FMT组Th2细胞含量低于Control组、高于Model组,Model+5-ASA组Th2细胞含量低于Control组、高于Model组和Model+FMT组;Model+FMT组、Model+5-ASA组Treg细胞含量均分别低于Control组、高于Model组(P<0.05)。Model+5-ASA组IFN-γ细胞含量低于Model组;Model+FMT组、Model+5-ASA组IL-2细胞含量低于Model组;Model+FMT组、Model+5-ASA组IL-17细胞含量均分别低于Control组和Model组,Model+5-ASA组IL-17细胞含量低于Model+FMT组;Model+FMT组IL-4细胞含量低于Contr
翁剑锋徐佳刘朋葛巍陈教华彭迎迎胡家丽崔曼曼张磊昌
关键词:氨水杨酸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