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
-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低剂量CT扫描对踝关节骨折的诊断及三维打印模型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超低剂量(ULD)CT扫描对踝关节骨折诊断及三维打印(3DP)模型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19年11月—2022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61例临床踝关节骨折保守治疗患者,分别行标准剂量(SD)和超低剂量CT扫描,SD和ULD扫描的管电压/管电流时间乘积分别为120 kV/100 mAs、80 kV/10 mAs。比较两次扫描的辐射剂量( E)、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及骨皮质与周围脂肪CT值差值(CTc)。按照李克特5分评分法,由两名高年资影像诊断主治医师分别对骨折线的可发现、可诊断和整体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两名高年资骨科主治医生对3DP模型质量(模型清晰度及手术的指导价值)进行主观评价,评分≥3为诊断可接受影像图像和3DP模型质量。 结果:两次扫描间隔(9.23±1.92)d,骨折94处,与SD对比、ULD扫描无漏诊、误诊。噪声、SNR、CNR SD优于ULD( F=5.92, 9.70, 8.32, P=0.00),而CTc ULD优于SD( F=27.55, P =0.00)。SD和ULD扫描的图像评分分别为(4.97±0.18)和(4.21±0.71)分;3DP模型质量评分两者分别为(4.99±0.01)和(4.87±0.34)分;主观CT图像质量及3DP模型质量SD优于ULD( Z=-6.88, -2.91, P<0.01),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3DP模型质量评分均≥3分均能满足临床需求;SD和ULD扫描 E分别为(34.68±4.96)和(1.04±0.10) μSv,ULD明显优于SD( F=38.77, P<0.01)。 结论:采用ULD扫描E约为SD扫描E的3.00%,能满足临床诊断踝关节骨折及3DP模型打印诊断需求。
- 张萌雷鸣林凤涣叶敬志陈妍黠陈俊刘金丰肖梦强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低剂量CT扫描
- 不同心率对于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相关辐射剂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心率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CA中对血管图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辐射剂量变化。方法选取91例患者,男性51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8岁。分成三组,A组30例,心率≤65次/分;B组30例,65次/分<心率≤80次/分;C组31例,心率>80次/分。扫描完成后选取最佳时相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进行血管重建,根据4分法对血管图像质量分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各组的辐射剂量程度乘积(DLP)。结果三组的血管图像质量在可评价比例及优良率无统计学意义,心率与血管图像质量等级呈负相关。A组DLP为(3.37±2.12)m Gy.cm,B组为(4.78±1.92)m Gy.cm,C组为(6.11±2.79)m Gy.cm,三组的辐射剂量有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心率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CA在高心率患者能较好的显示图像,同时辐射剂量也增加,应该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心率至65次/分以下,在获得优良血管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有利于冠状动脉CTCA的可持续发展,以便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 黄乐生刘金丰刘海龙黄培楷罗妮苑刘天柱雷鸣彭广宇胡小露
- 关键词:心率
- 一种拍摄颞颌关节张口位X光片的体位固定仪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拍摄颞颌关节张口位X光片的体位固定仪器。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立架杆,两个所述立架杆的内侧均滑动安装有角度调节锁紧座,两个所述角度调节锁紧座之间铰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中部设置有检测固定帽和与...
- 肖梦强张萌叶敬志雷鸣胡小露陈俊刘金丰
- CT球管参数设定对腰椎骨折3D打印模型影响的体模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不同CT球管参数设定对腰椎骨折3D打印模型的影响,探讨适合腰椎骨折术前3D打印模型的低剂量CT扫描参数。方法:利用东芝640层CT对L1-L2椎体棘突骨折腰椎模型进行扫描,A、B两组的扫描管电压分别为120、100 kV,管电流均依次设定为160、140、120、100、80、60、40、20 mA。由两位高年资影像诊断主治医师对骨折线的可发现、可诊断和整体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另由两位高年资骨科主治医师对3D打印模型清晰度、手术指导情况进行主观评价,均采取3分评价法,评分≥2分为可接受。结果:两位医师对骨折线及3D打印模型的主观评价一致性均较好,各组3D打印模型评价均为3分。管电流为20 mA时,A、B两组L2棘突骨折线评分均为1分,图像质量差,其余骨折线评分均为2分或3分。不同参数L1-L5双侧椎弓根左右径宽度均值范围为9.42~10.19 mm,不同参数腰椎3D打印模型L2-L5双侧椎弓根上下径长度均值范围为12.15~12.52 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管电流为20 mA,B组管电流为40 mA时,噪声最低,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最高,分别为11.7、15.31、95.72和8.62、30.97、165.10;随着辐射剂量降低,噪声降低,SNR、CNR升高。结论:采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CT扫描能够满足3D打印模型的临床需求和腰椎骨折诊断需求。
- 肖梦强张萌许英浩刘金丰胡小露雷鸣赵奎
- 关键词:腰椎骨折X线计算机
- 投照体位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 2015年
- 肋骨骨折在胸部外伤最常见,以单发、多发或同一根肋骨多段骨折多见。常规X线检查是首先选择的检查方法[1]。但是往往由于投照体位的选择方式不同或者曝光条件的不适当而导致肋骨骨折漏诊、误诊。同时,胸部外伤伴随着一些并发症,如气胸、肺不张、胸腔积液,会给肋骨骨折的诊断带来不便。一旦发生误诊或漏诊,会延误患者治疗,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也会引发医疗纠纷。
- 黄乐生刘金丰王青山雷鸣胡小露彭广宇
- 关键词:肋骨骨折投照体位胸部外伤多段骨折斜位胸部正位
- 等中心扫描降低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辐射剂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等中心扫描对降低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2016年11月—2018年4月144例行冠状动脉MSCTA检查患者,将患者按随机区组法分为A、B、C、D 4组,每组36例。A组采用常规扫描定位,电流为智能毫安;B、C、D组采用等中心位置扫描,电流分别为智能毫安、智能毫安的90%、智能毫安的80%。4组扫描管电压均为120 kV。比较4组患者冠状动脉MSCTA图像的客观图像质量噪声、信噪比(SNR),主观质量评分比及辐射剂量(ED),对直径>1.5 mm的血管节段采用冠状动脉15分段法评分,用以评价主观图像质量。客观噪声方面,4组重建图像中的主支气管选择,感兴趣区(面积约15.0 mm^2),测量其标准差值作为噪声值,SNR为其CT值/标准差。结果MSCTA图像分析显示,以D、A、C、B组为序,噪声依次降低(分别为15.09±2.97、2.68±2.47、2.57±2.29和2.45±4.36),SNR依次升高(分别为63.74±19.78、78.64±14.66、78.66±14.84和79.66±22.90);D组与A、B、C组两两比较,噪声高而SNR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C组间噪声及SNR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优良率98.9%(1 939/1 960),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C、D辐射剂量依次降低,分别为(3.39±1.39)mSv、(2.89±1.21)mSv、(2.56±1.05)mSv,(2.14±0.87)mSv,其中A组明显高于C、D组,B组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不降低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情况下,等中心扫描能降低冠状动脉MSCTA的辐射剂量。
- 肖梦强沈君刘金丰张萌雷鸣周桂忠王忠德
- 关键词:冠状动脉
- 一种髋关节、骨盆X线辅助摄片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计合理、方便患者双下肢内旋一定角度保持不变的髋关节、骨盆X线辅助摄片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由X线无屏蔽的塑料或硅胶制成梯形台,所述梯形台的两端均设置有脚部绑紧组件,所述梯形台的坡...
- 肖梦强张萌叶敬志雷鸣胡小露陈俊刘金丰
- 迭代算法低剂量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评价迭代算法(AIDR 3D)和滤波反投影算法(FBP)联合低剂量CT扫描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A^E 5组,每组30例,A^D组扫描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分别为100mAs、50 mAs、30mAs、20mAs,E组管电压为80kV、管电流为100mAs。对每组图像分别进行AIDR 3D和FBP重建,比较不同重建方法各组图像的噪声、SNR及CNR。并采用3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评分≥2为诊断可接受图像质量,比较各组图像椎间盘突出的显示能力。结果在不同扫描条件下,采用AIDR 3D重建的图像噪声、SNR、CNR及椎间盘突出的显示情况方面均优于FBP。同一重建技术条件下,随辐射剂量减低,噪声升高、SNR和椎间盘突出显示能力降低;除采用AIDR 3D的50mAs组CNR略低于30mAs组外,其余各组随剂量减低,CNR降低;同一剂量下两种重建技术采用降低管电流得到的图像质量优于降低管电压的方式。结论采用AIDR 3D重建方法联合低剂量CT扫描诊断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价值。
- 肖梦强张萌刘金丰周桂忠雷鸣徐旺东
-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