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晓

作品数:4 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壬基酚
  • 3篇降解
  • 2篇生物降解
  • 1篇异构体
  • 1篇生物炭
  • 1篇施用
  • 1篇碳质材料
  • 1篇同分异构
  • 1篇同分异构体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土壤修复
  • 1篇竹炭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降解
  • 1篇菌种
  • 1篇菌种鉴定
  • 1篇降解菌
  • 1篇降解特性
  • 1篇降解效率

机构

  • 4篇浙江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篇王丽晓
  • 3篇楼莉萍
  • 2篇姚玲丹
  • 1篇徐向阳
  • 1篇陈环宇
  • 1篇朱亮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四川环境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对水中壬基酚的降解效率被引量:13
2018年
竹炭是一种优质生物质炭,不仅比表面积大,孔隙发达,而且机械强度高,是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最佳选择之一.本文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竹炭固定化微生物的最佳制备条件,对比了竹炭固定菌和游离菌对水中类雌激素壬基酚的降解效果,并考察了竹炭固定菌的重复利用性.结果表明:固定化后降解菌大量地附着在竹炭表面及内部孔隙中,其最佳制备条件为温度30℃、pH=7、竹炭粒径35目.壬基酚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不同的壬基酚初始浓度下(30、50、80、100 mg·L^(-1)),竹炭固定菌对壬基酚的7 d降解率分别为100%、75.3%、67.3%和78.7%,显著优于游离菌(54.2%、51.5%、30.6%和23.5%).经过8轮重复利用后,竹炭固定菌对壬基酚的降解率仍可达到36.5%,而此时游离菌的降解率仅为8.9%,说明竹炭固定菌具有长期可重复利用性,在去除废水有机污染物中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黄茜蒋梦莹王丽晓楼莉萍
关键词:固定化竹炭壬基酚微生物降解
不同类型的固体废弃物碳质材料对壬基酚生物降解的影响
2024年
为探讨碳质材料(CMs)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OCs)吸附和降解的影响,通过壬基酚(NP)浓度变化和相对降解率的计算,研究不同来源的碳质材料添加对NP生物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水稻秸秆、竹屑等种植业固体废物制备的CMs对NP降解促进的效果最明显,竹碳效果尤其好;其次是由养殖业固体废弃物(鸡粪)制备的CMs,而由工业固体废弃物制备的CMs效果最差,其中污泥碳尤其差。九种CMs相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各类CMs对NP降解的影响不同;酸洗前后的竹碳(PBP和PBC)对NP降解的促进作用随着添加量的增加逐渐明显;而污泥碳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制备的CMs则起到了抑制作用;其余的CMs在NP降解过程中都存在一个适宜的添加量,促进微生物降解。
王丽晓王丽晓梅皓天赵学雷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碳质材料壬基酚生物降解
施用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40
2015年
作为生物质材料的热解产物,生物炭被认为是很有前景的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材料.多方面的研究说明,生物炭的多孔、大比表面积、丰富的官能团等性能,使其具有"锁定"碳,固定土壤污染物,改善土质等功能,从而从土壤物理化学的角度证实了生物炭在土壤污染治理与改良方面的作用,但至于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长期效应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炭与土壤微生物相关的研究成果,得出生物炭能通过改变土壤资源储备(如可利用C、营养物质、水分等)、非生命成分(如p H、CEC等)等理化性质,加快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与繁殖,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可见,生物炭土地利用的优点不容置疑,为了实现其规模化应用,生物炭的施用剂量、生物炭-微生物-污染物的作用机理等问题亟待深入地研究,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及养分循环的长期影响还有待于系统地展开.
姚玲丹程广焕王丽晓陈环宇楼莉萍
关键词:生物炭土壤修复土壤微生物
一株壬基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壬基酚同分异构体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壬基酚(NP)是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具有雌激素效应.目前对NP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生物降解对其整体去除效果,而对各NP同分异构体的降解行为尚缺乏系统性研究.从钱塘江沉积物中筛选得到一株能够降解NP的细菌,命名为N-1,实验室条件下该菌能以NP为唯一碳源生长.经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N-1鉴定为假黄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 sp.).通过正交试验确定N-1降解NP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0℃,p H=7.0,菌量10%,NP浓度5~10 mg·L^(-1).最适条件下,N-1对NP 16 d整体降解率可达88.0%,对10种NP异构体降解率在69.7%~100%之间,说明N-1对NP同分异构体的降解具有结构-降解特性,即不同结构NP异构体表现出不一样的降解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NP异构体降解率随着NP烷基C链长度增加而升高,随着烷基取代基结构越复杂而降低.NP降解选择性导致的难降解成分残留现象,为NP类异构体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姚玲丹王丽晓朱亮徐向阳楼莉萍
关键词:菌种鉴定同分异构体降解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