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昕

作品数:19 被引量:38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法律
  • 5篇法学
  • 3篇网络法
  • 2篇隐私
  • 2篇社会
  • 2篇社会福利
  • 2篇数据技术
  • 2篇司法
  • 2篇偏误
  • 2篇自杀研究
  • 2篇网络
  • 2篇教义
  • 2篇教义学
  • 2篇规制
  • 2篇法律理论
  • 2篇福利
  • 1篇代码
  • 1篇德治
  • 1篇新闻
  • 1篇新闻生产

机构

  • 17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华盛顿大学
  • 1篇阿里巴巴集团
  • 1篇台湾中央研究...

作者

  • 17篇戴昕
  • 1篇申欣旺
  • 1篇刘晓春
  • 1篇桑本谦
  • 1篇张凌寒
  • 1篇李斯特
  • 1篇洪丹娜
  • 1篇胡凌
  • 1篇张永健
  • 1篇许可
  • 1篇岳林

传媒

  • 2篇中外法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地方立法研究
  • 2篇中国法律评论
  • 1篇法制与社会发...
  • 1篇环球法律评论
  • 1篇现代法学
  • 1篇科技与法律
  • 1篇法商研究
  • 1篇法律科学(西...
  • 1篇交大法学
  • 1篇法律和社会科...
  • 1篇师大法学

年份

  • 6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比例原则还是成本收益分析法学方法的批判性重构被引量:106
2018年
比例原则是公法学说和实践中常见的审查立法和政府行为合理性的方法。近年来,有学者主张将比例原则推广至更为广泛的领域,使之成为"法律帝国基本原则"。但与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相比,比例原则无法全面关照决策者应考虑的各种成本、收益因素,至多构成残缺的成本收益分析,而其机械的四步分析法很容易误导法律人的理性思维。对德国权威学者阿列克西的比例原则理论进行批判性分析,则可揭示出比例原则在学理上存在更深刻的谬误。因此,即使比例原则可用于限制法院审查立法或行政举措时的裁量权,在立法政策选择、行政举措权衡以及法院处理民事纠纷等语境中,比例原则也不应被广泛适用,而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才是更适当的理性思维和决策方法。
戴昕张永健
关键词:成本收益分析帕累托最优
自愿披露隐私的规制被引量:4
2016年
信息主体对本人信息的自愿披露,可能造成包括隐私损害在内的外部性,而这类问题在由社交网站和大数据技术建构的当代信息环境中,通过间接披露与披露瓦解等机制出现得更加频繁。对于信息隐私规制的发展前景来说,由自愿披露造成的这种'第一方披露外部性'将会进一步打破'选择权模式'与'规制干预模式'之间的僵持。如果制度设计者将保护隐私作为法律规制的侧重点,信息隐私法将不可避免地减少对信息主体选择和控制的依赖,而更多以针对信息收集和使用的实体性干预为内容。这种制度发展前景的社会福利含义是模糊的,其可欲性取决于人们如何看待自愿披露在隐私乃至超出隐私之外的其他后果。这种前景的一个潜在变数是,非正式社会规范或许能为信息隐私法在法律干预之外提供某些替代性规制资源。
戴昕
关键词:信息主体数据技术社会福利干预模式社交网站
认真对待现实主义——评《波斯纳法官司法反思录》被引量:7
2015年
美国法律理论中形式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由来已久,虽然论争的具体内容和呈现形态时有变化,但分歧的实质始终紧紧围绕法律行动者面对现实挑战时须选择何种智识态度和应对策略。《波斯纳法官司法反思录》延续了这一论题,展示了相关争议在当今美国法学界的最新版本,即以文本原旨主义等司法哲学和方法论重新包装出现的形式主义与提倡以社会科学知识和实用主义理念为基础的新现实主义之间的基本理论分歧。波斯纳指出,在外部环境复杂性空前加剧的背景下,法律人应坚持现实主义的基本立场,而这意味着保持开放的智识心态,反对通过人为制造法律体系内部复杂性的方式回避真实问题。关注这一争论,对中国法学界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方法和立场分歧或有直接启发。
戴昕
关键词:法律形式主义法律现实主义法律人思维
“教义学启发式”思维的偏误与纠正——以法学中的“自杀研究”为例被引量:14
2018年
法教义学论证具有类似启发式思维的"属性替换"特征,即过度追求将经验和政策问题替换为形式和规范问题,由此导致学术研究资源错误配置。有关自杀行为刑法评价的学术争论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尽管学者真正关注的是"参与自杀问题"的法律评价,但教义学思维却使其为"本人自杀是否具有违法性"这一缺乏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争执不休。法学的任务是为人们实际关切的社会问题寻求制度性的解决之道,法律人思维也应直面而非试图绕开这些问题。经济分析是一种可以有效帮助法律人识别和分析法律制度需要处理的实质目标问题的方法。即使在教义学主导法律实践和法学研究的前提下,经济分析的价值也至少可体现为对"教义学启发式"思维的纠偏。
戴昕
关键词:法教义学自杀
网络法研究的理论推进
2019年
在 网络法已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参与、日益成为法学研究的重心甚至中心议题、相关学术“成果”渐呈汗牛充栋状态的背景下,本文试图检省的问题是,当前学界开展网络法研究的总体心态和思路,是否有效,并是否会持续有效?
戴昕
关键词:网络法学研究
理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整体视角 法治分散、德治集中与规制强化被引量:93
2019年
中国当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学理层面尚待充分解读。结合"法治分散""德治集中"与"规制强化"三种制度逻辑,可以建构描述和解释这一制度现象的整体性视角。"法治分散"指政府通过支持、补贴系统化声誉机制,在政府集中供给秩序之外提升社会治理效果。"德治集中"指国家借助信息化延伸管控范畴,更直接地进入传统上被归于非正式规范调整的领域。"规制强化"指政府寻求通过新的技术应用和制度安排,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长期性制度困扰。这一整体视角有助于学术界和实务界把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愿景与现实、可能性与局限性,也有助于社会信用立法工作超越表层议题,在"数据宪制"的高度把握其意义和方向。
戴昕
关键词:社会信用规制
产权话语、新闻生产与创新竞争——评“今日头条”事件被引量:13
2015年
以2014年围绕互联网新闻聚合应用"今日头条"引发的著作权争议为切入点,就互联网时代与新闻生产有关的若干著作权法律与政策问题提出评论。"今日头条"争议中随处可见的强劲产权话语是著作权法制在我国迅速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但法制的发达不意味着政策思考面临的事实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而产权话语的强势则暗藏危险,它可能会让人们忽略保护产权只是著作权制度促进社会福利的手段,并非社会追求的目的本身。通过著作权制度促进社会福利意味着人们应关注生产性创新,并警惕以产权为理由提出的分配性要求。就"今日头条"事件涉及的新闻生产来说,传播创新的社会效率价值尤其应得到足够的关注。
戴昕
关键词:新闻生产
“守法作为借口”:通过社会规范的法律干预被引量:15
2017年
在以社交宴饮为代表的诸多现实场景中,人们的行为有时会受到无效率社会规范的约束。在此类场景中,法律实现行为干预的机制可能是间接的,即通过干扰相关行为的社会涵义,使人们能够以"守法"为"借口",摆脱无效率社会规范的束缚,并由此改变其行为选择。这种通过社会规范的法律干预机制可以被称为"守法作为借口"。"守法作为借口"以法律所具有的表达功能为基础,其与在传统理论中受到更多关注的直接威慑机制既存在区别又存在互补。借助交叉学科的研究视角来理解"守法作为借口"这一微妙机制,有助于揭示法律在社会治理中所起到的真实作用,推进有关"法与社会规范"的理论思考,并扩展在实践中进行制度设计与成效检讨的思路。
戴昕
犀利还是无力?——重读《代码2.0》及其法律理论被引量:8
2018年
劳伦斯·莱西格在2006年出版的经典理论著作《代码2.0》中,提出了从法律和治理的角度理解、思考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若干极具影响力的理论命题和分析框架。而以十年之后在美国发生的苹果手机解锁事件为切入点,可以看到,《代码》中的这些命题和框架在描述互联网法律中的'技术一商业一政治'关系时,虽仍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却很难为当前的互联网法律理论提供其所需要的规范指引。对经典理论在当代语境中的这一重新检验,是发现未来研究方向的前提。
戴昕
真相、后果与“排除合理怀疑”——以“复旦投毒案”为例被引量:20
2017年
证明标准的界定与适用是刑事司法领域中的经典难题。我国刑诉法对"排除合理怀疑"这一表述的引入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造成了认知混乱。在广受关注的"复旦投毒案"中,控辩双方围绕"合理怀疑"的涵义发生争议,表明基于道德义务论的立场确定证明标准的传统进路是失败的。而采取后果主义立场和经济分析方法,在"真相"与"后果"之间寻求权衡,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把握刑事司法程序中的证明标准问题。
桑本谦戴昕
关键词:真相排除合理怀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