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 作品数:11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清代统一新疆后及民国时期新疆蒙古族历史研究述论
- 2022年
- 本文梳理清代及民国时期土尔扈特与察哈尔蒙古历史研究,尤其聚焦土尔扈特东归、察哈尔西迁以及民国时期新疆蒙古族历史、文化研究。本文在系统研读主要研究成果内容的基础上,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特点,探讨未来深化有关研究的方向。
- 许建英刘敏
- 关键词:清朝民国时期研究述论
- 功能主义美学与现代设计研究
- 本论文以功能主义美学与现代设计作为研究对象,阐释了功能主义美学思想的历史渊源及其定义,论述了功能主义美学作为现代设计美学评价标准的发展过程,对功能主义美学思想于现代设计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综合分析了功能主义美学的思想内涵...
- 刘敏
- 关键词:审美观念
- 试论古代西域屯田治理对当代新疆屯垦戍边的启示被引量:1
- 2022年
- 自西域进入中国版图两千多年来,古代屯田被历代中央政府视为治理边疆的战略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周边环境的变化,古代屯田治理逐渐发展为当代屯垦戍边,对我国西北疆域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保障与促进作用。本文以新疆屯田治理的变迁为主线,对不同时期中央政府对屯田治理的成功经验为分析主体,以古鉴今,试图分析对当代新疆屯垦事业发展的启示。
- 刘敏
- 关键词:屯田屯垦戍边
- 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分析——以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为研究视角
- 2021年
-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实组成部分,对国内社会主义发展进步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有重要的意义。矛盾分析法作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核心内容,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事物内部矛盾,看透悟深事物本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文旨在通过运用矛盾分析法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对稳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行战略再思考有一定的价值。
- 刘敏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 性理学与丹道的会通--权克中《周易参同契注解》中的理气问题
- 2024年
- 作为栗谷一派的性理学者,权克中著有《周易参同契注解》一书,以理气论来会通丹道。权氏颇能贯彻栗谷的理气之妙,故而强调理气一而二、二而一,而且“动时理在气中”,“静时气在理中”,理气混融而成丹。“理在气中”是乘气之理,“气在理中”则是本源之理,这一本源之理是先天太极,内蕴先天之气。“气在理中”脱胎于丹道,可以为性命双修的圆顿教张本,但在性理学中无法成立;“理在气中”则给出一种或性或命的渐教互修法门。性理学中的理气论是形上、形下截得上下分明的,而丹道中一气通贯先天后天的理论架构是“即存有即活动”的,二者对本体的论述方式不同,故权氏以理气论来会通性理学与丹道并不是很成功。
- 刘敏
- 关键词:丹道周易参同契性理学理气论理论架构
- 从英国档案看1942年英美关于印新驿运路线的讨论
- 2023年
- 印新线作为清朝末年中国新疆与英属印度贸易的主要交通线路,在抗日战争急需输入外援物资的特殊时期,国民政府重启该线路,采取古老的驿运方式进行运输。本文以英国档案资料为基础,梳理1942年中英美三国在开辟印新线之前的利益权衡考量过程,有助于加深对战时交通运输体系和开辟印新线的理解和认识。
- 许建英刘敏
- 关键词:抗日战争
- “心为太极”及其对朝鲜性理学心论的影响
- 2023年
- “心为太极”是邵雍提出的观点,本由先天易学的象数推出,有天地之心为太极之义,学者可以通过观物、虚静的功夫复见天心。朱子学对此的阐释大为不同,强调心对太极之理的本具,但本心为太极仍然可以成立。此说在朝鲜性理学的主理一派那里成为论心的重要依据,极大地丰富了性理学的心论类型。李退溪依此而强调心之未发唯理,因其所言理具有活动性,故只需用主敬功夫便可以优入圣域。李寒洲则进一步提出“心即理”,但其理不能直接活动,故其功夫既不如退溪直截,也没有阳明学良知呈显的自然之妙。退溪之说于朱子学有所溢出,寒洲之说则仍能合乎朱子之意。
- 刘敏
- 关键词:李退溪太极理气
- 郭子章易学思想探析——以法藏孤本《郭氏易解》为中心
- 2024年
- 郭子章有感于晚明学风空疏,主张回归经学以救其弊。其治《易》破汉宋之藩篱,象数与名理并重,对汉魏宋明之说皆有吸收。郭氏于诸家《易》说多有从违,而对扬雄、关朗、邵雍鲜少批评。作为阳明后学,郭氏易学的心学特质甚为明显,其“洗心藏密”的心学易思想继承发展了江右王门的归寂说。他认为,易道之精义在于天地生生之德,生生之德降衷于人而为性体。“洗心藏密”是透入性体的返本功夫,于心体之本然并无增减,故虽名“洗”而实无所洗。人若能复归本心,不必借助筮数卦爻即可前知而通于神明。郭氏还主张会通三教。在他看来,《易》之道同于老子之道,《易》之“乾元”即老子之“一”;《易》之“生生”与佛教的“无生之生”一致,“洗心”功夫无所不通的效验也颇有佛教的神通意味。郭氏门人苏浚接续了其心学易思想,魏浚则继承了其重汉易与象数的易学取向。
- 刘敏
- 关键词: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