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彰
-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ADAM33基因T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哮喘关系的Meta分析
- 目的应用Meta分析探讨ADAM33 T1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ADAM33 T1多态性与哮喘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隐性模型计算T1多态性与哮喘易感性...
- 鲍彰马文江周建英
- 文献传递
- 和厚朴酚通过抑制FGF2-FGFR1自分泌环诱导肺鳞癌细胞凋亡
- 目的 肺鳞状细胞癌(SCC)在肺癌中占比很高,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FGFR1扩增是肺鳞癌中很有前景的治疗靶点.和厚朴酚是一种被证明对各种恶性肿瘤有显著疗效的化合物,据报道其类似物能够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
- 岑梦圆姚一楠鲍彰周建英
- 关键词:肺鳞状细胞癌和厚朴酚FGFR1
- 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组织检查术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组织检查术(EBUS-TBNA)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5月胸部CT检查显示肺内肿块和(或)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且行EBUS-TBNA的3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BUS-TBNA在SCLC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最终明确诊断SCLC 49例,其中经EBUS-TBNA明确诊断为SCLC 46例,诊断阳性率为93.9%。经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4例,诊断阳性率为8.2%(4/49);经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30例,诊断阳性率为61.2%(30/49);余12例经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的患者经免疫组织化学法明确诊断。结论 EBUS-TBNA在SCLC中的诊断阳性率较高。EBUS-TBNA既可作为SCLC诊断的首选检查,也可作为其他检查失败后的有效补充。
- 洪芳芳王杰鲍彰周建英
- 关键词:细胞学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法小细胞肺癌
- Akt通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肌功能障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由有害颗粒或气体暴露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碍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系统性表现之一,它直接影响患者呼吸及肢体运动能力,加速疾病进程,是疾病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本实验通过...
- 鲍彰汪剑峰周建英
- 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现状
-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具有高侵袭性的神经内分泌瘤,增殖迅速、广泛转移早、预后差,治疗以放化疗为主,缺乏突破性进展,复发风险高,5年生存率低.但小细胞肺癌具有高肿瘤突变负荷,推测免疫治疗对小细胞肺癌具有潜在有效性.IMpower...
- 徐艳鲍彰周建英
-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有效性
- 免疫抑制剂诱导呼吸肌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 目的: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临床使用,其诱导的相关副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免疫抑制剂可以导致呼吸肌功能障碍、甚至诱导患者急性呼吸衰竭,但是目前机制不明。
- 汪剑峰鲍彰周建英
-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呼吸肌
- 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在中央型肺内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 2015年
-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中央型肺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胸部CT检查示支气管、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周围肺内病变并行EBUS-TBNA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临床最终诊断为正确诊断,计算EBUS-TBNA诊断中央型肺内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本组EBUS-TBNA在中央型肺内病变中诊断的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2.5%,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62.5%。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EBUS-TBNA在中央型肺内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洪芳芳周华王杰鲍彰周建英
- 关键词:肺癌超声内镜经支气管针吸活检
- 薯蓣皂苷对巨噬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 目的 探究薯蓣皂苷对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s)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表型、功能的影响及其发生的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表面及胞...
- 崔露允鲍彰周建英
- 参麦注射液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于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9月入住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51例脓毒症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接受"严重感染的集束化治疗"[2];治疗组在集束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50 m 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 d)。测量患者入ICU(治疗前)以及治疗6 h、12 h、24 h以及48 h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PICCO监测指标包括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的变化,并观察患者28 d脱离呼吸机时间以及生存率。结果:两组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时表现为HR增快,血压降低,低CI,低SVRI以及高EVLWI等血液动力学特征。通过集束化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表现为HR减慢,血压增高,CI增加,GEDVI增加,ITBVI增加,EVLWI降低以及SVRI增高,但是参麦组在6 h以及12 h CI增加更明显以及迅速,48 h EVLWI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麦组患者多巴酚丁胺使用量在6 h以及12 h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量在24 h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脱离呼吸机时间以及28 d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改善脓毒症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 任丹虹李国辉孙静李志会石占利鲍彰方堃
-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脓毒性休克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