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抑郁
  • 4篇卒中
  • 4篇急性
  • 3篇血管
  • 3篇预后
  • 3篇卒中患者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狭窄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药物
  • 2篇症状
  • 2篇症状性
  • 2篇症状性大脑中...
  • 2篇中动脉
  • 2篇卒中后
  • 2篇脑梗死预后
  • 2篇脑卒中

机构

  • 9篇连云港市第二...
  • 2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蚌埠医学院附...
  • 1篇赣榆区人民医...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刘莉
  • 7篇曹金霞
  • 6篇姜建东
  • 4篇孙云涛
  • 3篇耿德勤
  • 3篇孙运涛
  • 2篇孙德锦
  • 2篇曾庆红
  • 2篇曾庆宏
  • 2篇庄爱霞
  • 1篇王阳
  • 1篇张毅
  • 1篇聂红霞
  • 1篇周彦
  • 1篇金刚
  • 1篇刘华
  • 1篇王云
  • 1篇姜玉龙
  • 1篇汪云
  • 1篇魏薇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预测因素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的预测因素。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收集两组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基线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辅助性 T 细胞(T helper cel , Th)亚群。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水平。结果共纳入14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SIRS 组56例,非 SIRS 组87例。单变量分析显示,2组患者在高血压史、卒中史、基线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Th1细胞百分比和 IFN-γ浓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NIHSS 评分≥6分[优势比( odds ratio, OR)2.4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24~5.15;P =0.008]、Th1细胞百分比降低(OR 2.81,95% CI 1.51~6.83;P =0.013)和 INF-γ浓度下降(OR 4.63,95% CI 1.01~9.72;P =0.004)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SIRS 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神经功能缺损严重、Th1细胞百分比下降或 IFN-γ水平下降会增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伴发 SIRS 的风险。
孙德锦姜建东周彦曾庆宏庄爱霞王阳金刚聂红霞张毅刘莉魏薇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脑卒中患者的D型人格与应对方式、负性情绪的关系被引量:15
2014年
为心理因素在脑卒中的发病、康复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1〕。D型人格是Denollet〔2〕在对冠心病患者的人格研究中提出的,它包含负性情感(NA)和社交抑制(SI)2个维度。目前D型人格的临床研究多集中在心血管疾病领域,但D型人格并不是心血管疾病特有的人格特点,而是一种正常的人格特质,是NA和负性应付方式的有机整合。国内学者已对D型人格量表的效度和信度进行了检验〔3〕。缺血性脑卒中(IS)
曹金霞耿德勤姜建东刘莉孙云涛王云
关键词:脑卒中D型人格抑郁焦虑
超敏C反应蛋白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情及短期预后的评估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病情及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连续收集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以及临床表现确诊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123例,均于发病后72h内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hs.CRP正常组(79例,hs—CRP≤3mg/L)和hs.CRP增高组(44例,hs.CRP〉3mg/L);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mRS评分〉2分作为不良预后的标准)、终点事件(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后观察hs.CRP增高对不良预后或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hs.CRP增高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hs.CRP正常组(P=0.001),不良预后发生率显著高于hs.CRP正常组[63.6%(28144)比30.4%(24/79),P=0.001;OR=4.01,95%C11.84~8.74],终点事件发生率也显著高于hs.CRP正常组[25.0%(11/44)比7.6%(6/79),P=0.007;OR=4.06,95%a1.38~11.8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增高仅与终点事件独立相关(OR=3.98,95%CI,1.12~14.23,P=0.033)。结论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密切相关,急性期血清hs.CRP水平可以为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病情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曹金霞姜建东刘莉刘华庄爱霞姜玉龙曾庆红孙德锦耿德勤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磁共振血管成像预后
预防性应用抗抑郁药物对急性脑梗死预后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曹金霞李业芹刘莉孙云涛杨振东
紫山药提取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紫山药提取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只建模,未做处理,B组),紫山药提取物400 mg/kg组(建模后通过灌胃给药的方式给予400 mg/kg紫山药提取物,C组),紫山药提取物100 mg/kg组(经灌胃方式给予100 mg/kg的紫山药提取物,D组),每组20只。给药3 d后,取各组大鼠脑组织,进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脑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细胞内毒素Toll样受体4(TLR4)mRNA、核因子-κB(NF-κB)mRN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TLR4、NF-κB蛋白表达量。【结果】B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中IL-1β、IL-6、TNF-α、TLR4 mRNA、NF-κB mRNA含量、TLR4蛋白、NF-κB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A组(P<0.01);B组、D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IL-1β、IL-6、TNF-α含量、TLR4 mRNA、NF-κB mRNA含量、TLR4蛋白表达量、NF-κB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C组(P<0.01)。【结论】400 mg/kg紫山药提取物可降低脑组织中炎症因子含量,下调TLR4蛋白及NF-κB蛋白的表达,对SAH大鼠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孙运涛王甜甜瞿薇刘莉
关键词:药用制剂
预防性应用抗抑郁药物对急性脑梗死预后及血清BDNF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抑郁药对急性脑梗死预后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该院1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干预组72例,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同时加用盐酸舍曲林治疗12周,对照组69例,仅进行常规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BI)指数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价卒中后情绪,简明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定认知功能,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NIHSS、HAMD评分分别为(1.77±0.58)分和(5.43±1.77)分,对照组分别为(4.06±0.79)分和(10.27±3.78)分,均较入组时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BI分别为(96.24±4.58)和(77.64±6.96),均较入组时明显升高(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分别为(8.38±0.74)、(5.72±0.67)ng/mL,均较入组时明显升高(P<0.05),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PSD发生率(10.0%)较对照组(53.6%)明显降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预防性应用抗抑郁药,可升高血清BDNF水平,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曹金霞姜建东刘莉孙云涛曾庆宏王金芳
关键词:脑梗死抗抑郁药预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艾司西酞普兰预防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艾司西酞普兰预防卒中后抑郁(PSD)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53例,2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12周。采用HAMD-17评价卒中后情绪及DSM-4标准评定PSD发生率、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MSE评定认知功能,并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无创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结果:治疗3月后,治疗组的PSD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6%v.s.53.2%;P<0.01);治疗组的NIHSS、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FM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2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抑郁药物早期应用可明显减少PSD发生,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李业芹曹金霞刘莉孙运涛耿德勤杨振冬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急性脑梗死血管内皮功能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病因学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后出现的情感障碍,以持续情感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等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也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占脑卒中幸存患者的1/3。PSD显著增加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复发率、病死率和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和精神压力.
曹金霞姜建东刘莉孙运涛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病因学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脑卒中患者抑郁心境
氯比格雷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二级预防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sMCA)二级预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塞212例,入院3天内完成头颅磁共振扫描,包括头MRI、DWI、头颈部血管MRA,TCD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
曹金霞耿德勤姜建东汪云曾庆红刘莉孙云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