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丽娇

作品数:7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中下游
  • 4篇黄河
  • 4篇黄河中下游
  • 3篇植被
  • 3篇河岸带
  • 2篇物种
  • 2篇物种多样性
  • 2篇环境因子
  • 2篇缓冲带
  • 2篇河岸缓冲带
  • 1篇植被动态
  • 1篇植被景观
  • 1篇植被类型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物种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性质
  • 1篇连接度
  • 1篇廊道
  • 1篇北江流域

机构

  • 5篇河南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许昌职业技术...

作者

  • 5篇赵清贺
  • 5篇马丽娇
  • 4篇卢训令
  • 4篇丁圣彦
  • 2篇汤茜
  • 2篇刘倩
  • 2篇徐珊珊
  • 1篇吴长松

传媒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缓冲带植被格局时空动态被引量:7
2017年
河岸缓冲带的植被结构特征是维持其多种生态服务发挥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黄河中下游由丘陵向平原过渡区域的典型河岸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基于2003、2009和2015年Google Earth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景观格局分析、缓冲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研究区植被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农田为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缓冲带景观基质,林地和草地呈逐年增加趋势,受黄河游荡和农业开垦种植与弃耕影响,水体和河漫滩相互转化频繁,农田与其他景观类型转化频率较高,林地的主要转化方向为草地、居民区和农田,草地的主要转化方向为农田和林地,不同时段植被变化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研究区植被景观连通性较高,景观破碎化程度呈逐年增加趋势,景观斑块形状整体趋于复杂化,但不同植被类型存在差异,其中林地斑块的几何形状逐渐复杂,而草地斑块的几何形状逐渐规则,林地的空间连通性高于草地。草地和林地斑块沿居民区、河岸、沟渠、坑塘和道路缓冲具有明显的梯度分布特征,两者在2003—2015年的变化率受河岸和道路缓冲驱动较小,受居民区缓冲驱动显著,而对沟渠和坑塘的响应则存在差异,其中草地变化受沟渠驱动显著,林地变化受坑塘驱动显著。
赵清贺刘倩马丽娇丁圣彦卢训令张祎帆曹梓豪
关键词:植被动态河岸缓冲带黄河中下游
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缓冲带植被景观连接度及其网络构建被引量:13
2017年
植被作为河岸缓冲带生态系统服务形成与维持的基础,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能为多种物种提供栖息地和迁移廊道。因此,本文以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缓冲带植被为对象,采用遥感解译、景观连接度指标、斑块重要性评价和廊道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2003年、2009年和2015年研究区的植被景观连接度和斑块重要值变化,并构建河岸缓冲带植被廊道网络,以期为黄河中下游河岸缓冲带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持。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斑块的连接度在2003—2015年呈增加趋势,且随距离阈值的增大而增大;不同距离阈值下,斑块重要值随斑块面积增大而增大,且随距离阈值增大的而增大;小型斑块(0~5 hm^2)重要值呈增加趋势,中型斑块(5~10 hm^2)重要值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大型斑块(>10 hm^2)重要值呈降低趋势。植被廊道网络分析表明,基于重要生态节点同时考虑沟渠和道路廊道可作为研究区植被廊道网络构建的重要参考。
赵清贺马丽娇刘倩丁圣彦卢训令曹梓豪张祎帆
关键词:河岸缓冲带植被黄河中下游
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带土壤性质空间变异及其对环境的响应被引量:17
2015年
土壤和植被作为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维持的根基,其空间分布与变异对河岸带生态功能的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本研究以黄河中下游典型河段河岸带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实验分析与冗余分析(RDA)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河岸带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物理性质的横向梯度效应较为明显,随缓冲距离增大土壤容重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土壤含水量呈相反趋势;不同缓冲区土壤的全磷(TP)、有效磷(AP)、全碳(TC)、有机碳(TOC)、全氮(TN)、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不同植被类型(杨树人工林和柳树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差异均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石开究区土壤TOC与TN、NO_3^--N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H_4^+-N含量显著正相关土壤TC和TOC含量均与砂粒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粘粒极显著正相关.RDA结果显示土壤TOC和NH_4^+-N含量随乔木层高度和盖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TP与NO_3^--N随乔木层树木胸径和草本层植物盖度的增加而增加,而NH_4^+-N含量随海拔升高呈递增的趋势,说明黄河中下游河岸带土壤性质受群落结构和海拔梯度的影响显著.
赵清贺刘倩马丽娇丁圣彦卢训令汤茜徐珊珊
关键词:黄河中下游河岸带土壤性质
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带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对环境的响应被引量:43
2015年
为维持河岸带生态系统的完整,对河岸带的物种多样性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采用Braun-Blanquet多度等级划分标准结合样方法调查了黄河中下游典型河段河岸带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并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典型河段河岸带调查的52个群落样方中,共有36科78属86种植物,群落物种组成较为丰富,但优势种并不明显。单一群落样方中,物种组成简单,不同样方之间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受干扰较重的样方物种多样性较低,表明研究区河岸带植物物种多样性深受人为干扰所造成的生境破碎的影响。冗余分析表明,海拔和至河流距离是黄河中下游河岸带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影响因子。
赵清贺马丽娇刘倩丁圣彦汤茜卢训令
关键词:河岸带物种多样性环境因子黄河中下游
北江干流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物种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以北江干流河岸带4种典型植被类型(竹林、草地、混交林和桉树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调查分析其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运用冗余分析(RDA)探讨北江河岸带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江河岸带植物物种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植物种类繁多,共调查到59科116属136种植物,群落科属组成分散;4种植被类型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规律一致,均以混交林最高,竹林次之,桉树林最低,但各植被类型间差异并不显著,说明北江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维持物种多样性的异质性较小,其作用更多体现在为不同物种提供栖息地;RDA结果显示,植物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与乔木层高度、草本层盖度和海拔均呈正相关,而与至河流距离和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在选取的7个环境因子中,海拔对北江河岸带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大,土壤含水量影响次之,至河流距离影响最小。
赵清贺徐珊珊马丽娇马丽娇
关键词:河岸带物种多样性环境因子北江流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