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平 作品数:12 被引量:62 H指数:5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对JAMA“针刺辅助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随机临床试验”一文的讨论 被引量:3 2021年 成都中医药大学梁繁荣教授团队于2019年7月29日在JAMA内科子刊发表Acupuncture as adjunctive therapy for chronic stable angina: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针刺辅助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随机临床试验)的论文,对针灸辅助治疗轻度、中度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安全性、有效性给予肯定。为此,海内外16位专家就该文的研究设计、评估方法、原理机制、临床意义及对未来针灸研究的启示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对针灸进一步走向世界、获得国际认可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巩昌镇 梁繁荣 李灿辉 潘卫星 李永明 冷三华 樊蓥 韩松平 刘京 王山 彭增福 陈业孟 杨观虎 古旭明 苏红 王少白关键词: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针灸 随机对照试验 JAMA 《自然》发表的“电针驱动迷走-肾上腺轴的神经解剖学机制”一文对针灸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19 2022年 《自然》杂志于2021年10月刊登"电针驱动迷走-肾上腺轴的神经解剖学机制"一文,引起了针灸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该研究证实PROKR2-Cre神经纤维在躯体不同部位和层次的差异性分布是电针低强度刺激"足三里"或"手三里"穴,通过"迷走-肾上腺轴"产生抗炎效应的关键。该研究成果是针灸基础科研领域的里程碑事件,是针灸学科与神经-免疫学科交叉相互碰撞融合的代表作,揭示了针刺起效的部分因素构成和穴位结构相对特异性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对未来针灸科研模式的变革和针灸科研成果的转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其研究思路、方法和结论值得针灸科研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宿杨帅 李永明 景向红 王彦青 韩松平 潘卫星 彭增福 王少白 朱兵关键词:迷走神经 从经验到证据的临床针灸医学——现代针灸疗效研究方法探讨(一) 被引量:9 2021年 记录由全美中医药学会(ATCMA)、美国中医校友联合会(TCMAAA)联合组织的题为“从经验到证据的临床针灸医学”的学术讨论会上各嘉宾的发言。讨论会起因于王伊明的博文《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各嘉宾探讨了现代针灸疗效研究方法。该部分先由王伊明介绍文章《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分析了影响针刺疗效的“硬因素”与“软因素”,对针灸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针刺效果的评估标准提出疑问,提出关于现代针刺研究的几点想法。刘保延强调“针刺之要在于神”,值得高度关注。朱兵认为针灸临床研究的有些结论意义不大,针刺手法不要过于艺术化,针灸效应的机理研究不要过度“脑”化。梁繁荣认为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十大因素,包括理论指导、辨证诊断、精神心理、选穴处方、操作手法、针灸器具、治疗时机、个体差异、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等因素。金观源认为针灸的干预刺激十分微弱,其他信息易干扰针灸治疗信息的输入,针灸的所有效应都是通过促进或强化患者的自愈机制实现,要注意鉴别。李永明详细分析了针灸愈合作用假说、泛穴现象假说、“硬针灸”和“软针灸”的假说。 魏辉 巩昌镇 田海河 王伊明 刘保延 朱兵 梁繁荣 金观源 李永明 潘卫星 韩松平 樊蓥 何崇 王德辉 冷三华关键词:针灸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 访谈 从经验到证据的临床针灸医学——现代针灸疗效研究方法探讨(二) 被引量:2 2021年 记录由全美中医药学会(ATCMA)、美国中医校友联合会(TCMAAA)联合组织的题为“从经验到证据的临床针灸医学”的学术讨论会上各嘉宾的发言。讨论会起因于王伊明的博文《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各嘉宾探讨了现代针灸疗效研究方法。潘卫星认为针灸要与现代科学接轨,实现理论转轨,临床领域接受正确的疗效判定方法,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效应。韩松平认为应不断深化对针刺疗法原理的研究和理解,才能不断提高疗效。田海河阐述了针灸面临的挑战和针灸科研设计存在的问题。樊蓥认为应注重“心神”和“形神”在针刺中的应用,分析了针灸师应注重的问题及如何取得“神针”之效果。何崇分析了针灸操作的各个要素,基本过程有4个环节:发现病变之处;确定其病理形式与特点;施以相应的针灸形式;验证机体反应,以决定治疗的持续时间。其中常见的病理形式有5种:神不使、阴阳不和、气血壅盛、经脉阻结、经气不畅。任何影响这四大环节的因素,都应该是针灸疗效的影响因素。 魏辉 巩昌镇 田海河 王伊明 刘保延 朱兵 梁繁荣 金观源 李永明 潘卫星 韩松平 樊蓥 何崇 王德辉 冷三华关键词:针灸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 访谈 肥大细胞与腧穴 被引量:4 2024年 皮肤活检发现肥大细胞密集是经脉腧穴和微针系统针刺靶点的共同特点。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微血管在组织分布毗邻。外界机械或温度等物理刺激可激活肥大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形成局部炎症性内环境,导致周围C神经等结构敏化。敏化的C神经释放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SP激活肥大细胞,CGRP促进局部微血管扩张而渗透性增加,血浆外渗,白细胞浸润,促进周围组织敏化。肥大细胞激活与C神经纤维敏化之间的反复循环持久存在会导致中枢敏化。周围与中枢敏化表现为腧穴区域敏化,包括对温度的敏化和对压痛的敏化,成为针刺和艾灸靶组织的重要特征。 冷三华 景向红 韩松平 王富春 巩昌镇 刘京 郭义 陈波 李灿辉 杨观虎 潘卫星 彭增福 陈德诚 金观源 郭松鹏 刘宏伟 陈大志 苏红 李永明 王少白 朱兵关键词:经脉 腧穴 肥大细胞 对Arthritis & Rheumatology“强化针刺对比假针治疗膝骨关节炎随机对照试验”一文的讨论 2024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存志教授团队于2021年11月10日在Arthritis&Rheumatology杂志发表Efficacy of intensive acupuncture versus sham acupuncture in knee osteoarthriti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强化针刺对比假针治疗膝骨关节炎随机对照试验)一文,对每周3次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有效性、安全性给予了肯定。海内外专家对这一试验报告的研究设计、针刺方案、结果解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强调了预试验实施、针刺剂量、合理设置对照组及判断针刺疗效的重要性,并指出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潜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如何在确保针刺疗效的前提下根据国外临床实际推广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巩昌镇 杨观虎 王少白 樊蓥 潘卫星 李灿辉 苏红 古旭明 韩松平 彭增福 李永明关键词:膝骨关节炎 针刺 预试验 假针刺 挑战与抉择:针灸转化医学研究谱构想 被引量:8 2023年 半个多世纪的针灸现代研究已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基础研究持续深入,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临床研究已由个体化经验探索转向系统化循证试验,成功的大数据研究越来越多。然而,诸多盲点与严重瓶颈的存在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教学、科研、临床间的严重脱节已成为阻碍许多问题正常解决甚至是产生某些问题的关键症结,而消除此类脱节问题亟需新型学科转化医学的研究理念与方法的介入。本文在综合分析针灸学传统方法的局限、循证试验所面临的挑战及基础研究的突破与未知等重要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适合于针灸学科特点的转化医学研究的方法学模式——针灸转化医学研究谱,以冀推动针灸转化医学研究的系统性开展,为现代针灸学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提供参考与启示。 潘卫星 景向红 陈少宗 韩松平 杨观虎 彭增福 李永明 王彦青 宿杨帅 王少白 朱兵关键词:针刺 转化医学研究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儿童孤独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孤独症儿童行为矫正训练的增强作用。方法:41名参加行为矫正的孤独症儿童随机分为训练组(n=20)与训练+TEAS组(n=21)。训练组仅接受行为矫正训练,训练+TEAS组在矫正训练基础上加TEAS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30min/次,1次/d,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相关量表(CARS)、Conner’s父母行为问卷(PSQ)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ABC量表分值均明显降低(P<0.001),训练+TEAS组较训练组降低更显著、前后变化值更大(P<0.01)。训练组显效率为5.0%(1/20),训练+TEAS组显效率为38.1%(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ARS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01),训练+TEAS组较训练组降低更显著、前后变化值更大(P<0.0001)。两组PS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TEAS干预对6岁以下的中重度患者疗效更好。结论:加用TEAS可以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行为矫正后的核心症状。 张纪水 张秀婷 邹丽萍 张嵘 韩松平 韩济生关键词:孤独症 经皮穴位电刺激 数据分析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到N个全脑影像数据组时,对所述N个全脑影像数据组中的每个全脑影像数据执行预处理操作,得到N个全脑基础数据组;根据所述N个全脑基础数据组中的每个全脑基础数据,计... 张嵘 寿小婧 许励治 韩松平 韩济生一种穴位刺激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穴位刺激设备,包括脉冲发生装置,控制装置,第一脉冲作用装置,第二脉冲作用装置和第三脉冲作用装置,通过对脉冲发生装置进行改进,实现了采用多个三极管结合的方式用于脉冲生成,降低设备的制造成本,进一步地,本... 韩济生 孙伟 姜辉 林戈 杨菁 梁晓燕 邢国刚 张嵘 韩松平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