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鹏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农业部动物疾病临床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固态发酵
  • 3篇发酵
  • 2篇动力学
  • 2篇动力学模型
  • 2篇饲料
  • 2篇组方
  • 2篇微生物
  • 2篇力学模型
  • 2篇活性
  • 2篇活性物质
  • 2篇甘露聚糖
  • 2篇Β-葡聚糖
  • 1篇亚急性
  • 1篇亚急性瘤胃酸...
  • 1篇营养
  • 1篇中毒
  • 1篇肉羊
  • 1篇山羊
  • 1篇生物发酵
  • 1篇生物发酵饲料

机构

  • 6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内蒙古农牧业...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6篇刘大程
  • 6篇郭鹏
  • 5篇张立明
  • 3篇张锦玲
  • 3篇王勇
  • 2篇袁丽佳
  • 2篇张政
  • 1篇高民
  • 1篇胡红莲
  • 1篇赵培厅

传媒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酿造
  • 1篇饲料工业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复合酵母菌固态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5年
对复合酵母菌固态发酵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并通过干重法确定发酵过程菌体生物量。采用Logistic方程,Luedeking—Piret方程和Luedeking-Piret/like方程进行最优参数估计和非线性拟合,得到了描述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β-葡聚糖和甘露聚糖合成、底物总糖消耗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Luedeking-Piret模型的计算,可知β-葡聚糖和甘露聚糖合成与菌体合成是偶联的。对试验数据与模型预测值进行比较,发现平均相对误差都小于10%,说明模型反映了复合酵母菌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表明该动力学模型对指导生产具有实际意义。
王勇张锦玲张锦玲张立明郭鹏袁丽佳
关键词:固态发酵Β-葡聚糖甘露聚糖动力学模型
奶牛微生物发酵饲料组方及其配套翻料工艺的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8个不同奶牛微生物发酵饲料组方及翻料工艺对物料中酵母菌活菌数及3种营养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确定优化配方的组成及其配套翻料工艺。试验以麸皮、米糠、棉粕、玉米粉等9种当地农副产品为发酵原料,以DPS软件混料试验方案设计8种不同组方,将酿酒酵母BC、XR4,枯草芽孢杆菌A15按2∶2∶1混合,分别接种于8个组方中进行固态发酵。通过测定物料中酵母菌活菌数及甘露聚糖、β-葡聚糖、多肽3种营养活性物质含量来筛选优化组方,在此基础上进行翻料工艺的研究,其中对照组不翻料,试验1组翻1次料,试验2组翻2次料,通过测定发酵料料温、酵母菌活菌数及3种营养活性物质含量确定最优工艺。结果显示:1组方8为优化配方,其组成为麸皮8.62%、醋糟5.85%、米糠20.89%、棉粕12.55%、玉米粉11.35%、玉米皮7.31%、玉米渣1.10%、糖渣25.36%、玉米胚芽粕5.35%、硫酸铵1.02%、磷酸二氢钾0.50%、硫酸镁0.10%。2组方8最佳翻料工艺为:料温达到35℃左右时进行第1次翻料,待料温达到42℃时进行第2次翻料。此工艺下物料的技术指标为:活菌数4×105 CFU/g、甘露聚糖41.28mg/100mg、β-葡聚糖87.06mg/100mg、多肽10.32μg/100mg,其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00.00%、3.90%、4.89%、1.67%;较试验1组分别提高了33.33%、3.07%、3.31%、0.88%。
郭鹏张立明张政张棋炜刘大程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饲料
复合酵母菌固态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5年
对复合酵母菌固态发酵动力学进行研究,并通过干重法确定发酵过程菌体生物量,采用Logistic方程、Luedeking-Piret方程和Luedeking-Piret/like方程进行最优参数估计和非线性拟合,得到了描述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β-葡聚糖和甘露聚糖合成、底物总糖消耗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Lue-deking-Piret模型的计算,可知β-葡聚糖和甘露聚糖合成与菌体合成是偶联的。对实验数据与模型预测值进行比较,发现平均相对误差基本都小于10%,说明模型基本上反映了复合酵母菌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表明该动力学模型对指导生产具有实际意义。
王勇张锦玲张锦玲张立明郭鹏袁丽佳
关键词:Β-葡聚糖甘露聚糖动力学模型
肉羊微生物固态发酵饲料组方筛选及翻料工艺的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本试验旨在研制一种肉羊微生物发酵饲料,并确定其固态翻料工艺。以酿酒酵母菌BC、XR4与枯草芽孢杆菌A15为协同发酵菌株;选取麦麸、米糠、枣渣等为发酵饲料原辅料,采用DPS软件对原料进行均匀混料试验设计,选取8个组方进行固态发酵试验,通过测定发酵料中的活菌数,β-葡聚糖、甘露聚糖、多肽等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来筛选最优的组方。同时,对筛选出的组方进行翻料工艺的研究,其中,对照组不翻料,试验1组翻料1次,试验2组翻料2次,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的料温变化、发酵料活菌数及3种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来确定翻料工艺参数。结果显示,8个试验组中的活菌数均呈现先上升然后快速下降的趋势,3种营养活性物质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P<0.05),其中组方7的综合指标最优,其活菌数最高达到了37.30×105 CFU/g,β-葡聚糖、甘露聚糖、多肽含量分别为97.41mg/100mg、37.66mg/100mg、20.17μg/100mg;翻料工艺试验中,发酵结束时2个试验组的活菌数和3种营养活性物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2组的活菌数最高值、β-葡聚糖、甘露聚糖、多肽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0.1%、7.5%、7.6%、3.0%。
张立明郭鹏张政张棋炜刘大程
关键词:肉羊
不同菌种组合对固态发酵料中营养活性物质含量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菌种组合对固态发酵料中营养活性物质含量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以麸皮、玉米皮、玉米粉、米糠等为固态发酵培养基,将酿酒酵母菌(BC、XR4)与枯草芽孢杆菌(A15)按不同比例组合接种于固态发酵培养基中,其中试验1组以1∶1比例接种BC和XR4;试验2组以1∶1∶0.5比例接种BC、XR4和A15;以不接菌种的培养基为对照组。通过测定发酵底物中5种营养活性物质(β-葡聚糖、甘露聚糖、多肽、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及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来评价不同菌种组合对固态发酵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组固态发酵料中营养活性物质含量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呈不同程度升高,其中以试验2组发酵效果最优,与发酵前相比,试验2组β-葡聚糖、甘露聚糖、多肽、总氨基酸、总有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27.69%、44.72%、27.62%、9.01%、474.99%;2试验1、2组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组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分别提高了0.15%和4.44%、3.29%和4.43%、10.37%和23.00%、33.04%和131.59%,其中试验2组优于试验1组。由此可知,在酿酒酵母菌(BC、XR4)的基础上添加枯草芽孢杆菌(A15)其发酵效果最好,不仅可显著提高产物的营养活性物质含量,也可显著提高其体外消化率。
张锦玲王勇郭鹏张立明刘大程
关键词:复合菌体外消化率固态发酵
不同NFC/NDF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细菌及瘤胃和血浆中内毒素及组胺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旨在观察不同NFC/NDF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细菌及瘤胃和血浆中内毒素及组胺含量的影响。选用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试验分四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日粮,以逐渐增加日粮精料的方式诱导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分别利用pH动态监测记录系统和滚管培养法测定瘤胃pH、瘤胃细菌总数、淀粉分解菌及坏死梭形杆菌的浓度;以鲎试验试剂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内毒素和组胺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日粮NFC/NDF比的增大,瘤胃pH显著降低(P<0.05),并且瘤胃pH下降速率和下降幅度也随之加快;日粮NFC/NDF比为2.58时,瘤胃内组胺和内毒素的浓度明显增加(P<0.05),坏死梭形杆菌和淀粉分解菌的数量也显著升高(P<0.01)。内毒素、组胺和坏死梭形杆菌三者浓度的异常增加对SARA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郭鹏刘大程赵培厅高民胡红莲
关键词: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瘤胃细菌组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