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新生儿
  • 2篇抽动
  • 2篇抽动症
  • 1篇单胺
  • 1篇单胺类
  • 1篇单胺类神经递...
  • 1篇胆红素
  • 1篇胆红素血症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低分子肝素治...
  • 1篇滴度
  • 1篇递质
  • 1篇新生儿ABO...
  • 1篇新生儿高胆红...
  • 1篇新生儿高胆红...
  • 1篇新生儿脓毒症
  • 1篇新生儿学
  • 1篇血管

机构

  • 6篇宁波大学医学...

作者

  • 6篇李志飞
  • 6篇邹英杰
  • 3篇汤晶晶
  • 3篇徐军
  • 2篇王骥超
  • 1篇吕慧灵
  • 1篇陈爱萍

传媒

  • 2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健康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全蝎蜈蚣对抽动症模型小鼠行为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全蝎蜈蚣对抽动症模型小鼠行为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泰必利组及全蝎蜈蚣组方低、中、高剂量组,用亚氨基二丙腈200 mg/(kg·d)腹腔注射,连续7 d,建立抽动症小鼠模型,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泰必利(25 mg/kg),全蝎蜈蚣组方(3 g,6 g,9 g),连续给药28 d。比较各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点头次数,爬杆时间,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结果:造模第7天后,自主活动,点头实验,爬杆实验模型组皆较正常组增加(P<0.01);泰必利组,全蝎蜈蚣组方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降低(P<0.01);全蝎蜈蚣组方高剂量组较泰必利组降低(P<0.01)。造模第14天及28天后,模型组较正常组增加(P<0.01);泰必利组,全蝎蜈蚣组方低、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全蝎蜈蚣组方高剂量组较泰必利组降低(P<0.01)。模型组与空白比较,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二羟苯乙酸(DOPAC),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增加,全蝎蜈蚣组方低、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全蝎蜈蚣组方高剂量组较泰必利组降低(P<0.01)。结论:全蝎蜈蚣组方能显著改善抽动症小鼠行为,并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邹英杰王骥超李志飞
关键词:抽动症单胺类神经递质
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血药浓度监测和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评价应用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血药浓度监测情况、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使用万古霉素治疗败血症的住院新生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测的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分为A组(<10 mg/L)8例、B组(10~20 mg/L)34例和C组(>20 mg/L)8例,同期另选择非感染性疾病或非免疫系统疾病的住院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A、B、C组患儿的血药浓度、药敏试验指标、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4组免疫功能指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谷浓度、峰浓度、24 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24)/最低抑菌浓度(MIC)预测临床疗效的效能。结果 B组、C组患儿谷浓度、峰浓度、AUC24以及AUC24/MIC均高于A组(P<0.05);C组患儿谷浓度、峰浓度、AUC24以及AUC24/MIC高于B组(P<0.05)。A、B、C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细菌学疗效优于A组(P<0.05)。AUC24/MIC预测临床疗效的效能优于谷浓度和峰浓度(Z=4.153、4.201,P值均<0.001)。C组患儿急性肾损伤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P<0.05)。治疗前,A、B、C组患儿的CD_3^+、CD_4^+、CD_8^+比例以及IgA、Ig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D_(64)^+、NK细胞比例以及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B组和C组的CD_3^+、CD_4^+、CD_8^+比例和IgA、IgG水平高于A组,CD_(64)^+、NK细胞比例以及IgM水平低于A组(P<0.05);治疗后,A、B、C组患儿的免疫学指标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血药浓度监测在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中有重要作用;万古霉素谷浓度为10~20 mg/L时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好,且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AUC24/MIC>391可以预测患儿的治疗结局。
徐军吕一枝李志飞邹英杰汤晶晶
关键词:出血性败血症新生儿学万古霉素血药浓度
母孕晚期不同抗体滴度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O型血孕妇孕晚期不同血清Ig G抗体滴度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O型血母孕晚期血清标本(丈夫为非O型)72份,测定Ig G抗A(B)抗体滴度,观察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情况。结果母孕晚期血清Ig G抗A(B)抗体滴度≤1∶32的17例,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病4例;≤1∶64的13例,发生新生儿溶血病2例;≤1∶128的9例,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病1例;≤1∶256的18例,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病7例;≥1∶512的15例,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病9例。不同母孕晚期血清Ig G抗体滴度间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g G抗体滴度只能作为新生儿ABO溶血发生的参考指标,不能作为决定严重性的唯一标准。当Ig G抗体滴度过高或者有高危因素时还应结合其他检查预测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
邹英杰李志飞
关键词:孕晚期新生儿ABO溶血病
儿童抽动症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症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002例儿童抽动症儿童作为病例组,随机抽取门诊体检的120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调查问卷调查两组资料,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C)、未结合胆红素(UCB)、白蛋白(AL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清S-100蛋白含量。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家族抽动史、生理性黄疸史、病理性黄疸史、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分娩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4.396、5.127、4.973、6.015、4.963,均P<0.05);两组TBC、UCB、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接状态(B/A值)、NSE和S-100方面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6.159、7.894、6.755、2.311、2.325,均P<0.05)。家族抽动史、生理性黄疸史史、病理性黄疸史、反复呼吸道感染史、TBC、UCB、B/A值、NSE和S-100是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3.392、1.842、3.102、3.012、2.012、1.698、2.018、2.013、1.993,均P<0.05)。结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疾病,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李志飞汤晶晶邹英杰徐军吕慧灵
关键词:抽动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黄疸
大剂量维生素A预防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维生素A对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预防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 64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吸氧等),药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大剂量维生素A,比较2组BP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时评估低出生体重儿给予大剂量维生素A的中毒风险。结果药物组BP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14天和第28天,药物组的维生素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A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且安全性较好。
汤晶晶李志飞邹英杰王骥超徐军吕一枝陈爱萍
关键词:维生素A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低分子肝素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合并DIC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新生儿脓毒症并DIC患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新生儿DIC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肝素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1390、12.6781、9.9306和15.4051,均P<0.001)。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706和5.0614,均P<0.001)。观察组治疗后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1883、15.3153和7.6557,均P<0.001)。结论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脓毒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凝血功能,减轻体内炎症反应,缩短ICU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邹英杰李志飞王钰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新生儿脓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