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立

作品数:1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纤维细胞
  • 9篇成纤维细胞
  • 8篇脂多糖
  • 8篇细胞
  • 6篇多糖
  • 6篇胶原
  • 5篇皮肤
  • 4篇代谢
  • 4篇正常皮肤
  • 4篇皮肤成纤维细...
  • 4篇瘢痕
  • 3篇影响及意义
  • 3篇正常皮肤成纤...
  • 3篇脂多糖类
  • 3篇甲状腺
  • 3篇放疗
  • 3篇放疗前
  • 3篇表型
  • 3篇表型变化
  • 2篇药物

机构

  • 14篇解放军第25...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二五...

作者

  • 16篇万立
  • 12篇李凤玉
  • 8篇贾国洪
  • 7篇王舒琦
  • 5篇杨红明
  • 5篇闫永宏
  • 5篇尚培中
  • 4篇石军
  • 3篇王兵
  • 3篇刘秀芳
  • 3篇谷化平
  • 2篇张海
  • 2篇纪少军
  • 2篇张河
  • 2篇曹怀宇
  • 1篇刘俊堂
  • 1篇王松柏
  • 1篇雒书朋
  • 1篇任成波
  • 1篇纪文达

传媒

  • 4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华北国防医药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感染、炎症、...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医学信息(下...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100A4和nm23H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S100A4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微波-链霉菌素-生物素(微波-LSAB)法检测69例PTC组织中S100A4和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S100A4和nm23H1阳性率分别为76.8%和56.5%,伴有浸润和颈部淋巴结转移者S100A4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无浸润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而nm23H1表达阳性率则显著低于无浸润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S100A4表达与nm23H1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S100A4和nm23H1表达与PTC侵袭及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PTC预后的参考指标。
王兵尚培中万立谷化平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S100A4
脂多糖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的影响,以了解LPS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取正常皮肤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后,分为1个对照组及6个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与终浓度为0.005、0.010、0.050、0.100、0.500和1.000μg/ml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培养,对照组DMEM培养。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胶原酶mRNA的表达,并以同一个体相同代数的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做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刺激浓度在0.005-0.1μg/ml时,促进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0.323±0.041,0.303±0.063,0.391±0.071,0.344±0.086,0.488±0.059,0.401±0.087,0.616±0.107,0.434±0.084,0.823±0.092,0.542±0.082),抑制胶原酶mR-NA表达(0.598±0.068,0.556±0.049,0.441±0.043,0.372±0.083,0.260±0.027),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当LPS刺激浓度为0.5μ/ml,上述作用下降(0.451±0.063,0.374±0.072,0.360±0.062);而当LPS刺激浓度到达1.0μg/ml时,抑制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0.162±0.025,0.171±0.061),促进胶原酶mRNA表达(0.444±0.114)。LPS刺激浓度在0.1μg/ml时,成纤维细胞(0.823±0.092,0.542±0.082,0.260±0.027)Ⅰ、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表达与同一个体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0.829±0.049,0.569±0.038,0.277±0.059)近似。结论LPS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的表达,其直接调节可能是参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机制。
李凤玉王舒琦贾国洪万立杨红明
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肺功能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前后肺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68例未手术的肺癌患者,KPS评分≥80分,均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前及放疗后1、3个月检查肺功能主要参数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量(FEV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同时观察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放疗,剂量为60~70Gy。24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放射性肺炎,其中Ⅰ级11例,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3例。FVC在放疗前和放疗后3个月0级(44例)和Ⅰ+Ⅱ+Ⅲ+Ⅳ级(24例)放射性肺炎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和DLCO在放疗前和放疗后3个月的0级(44例)和Ⅰ+Ⅱ+Ⅲ级+Ⅳ级(24例)放射性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20,V30及平均肺密度(MLD)值越大,放射性肺炎程度越高。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DLCO水平显著降低,放射性肺炎患者FEV1和DLCO放疗后显著降低。V20,V30及MLD可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
万立王舒琦刘秀芳李凤玉
关键词:肺功能
基质金属蛋白酶-7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微波-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甲状腺癌、45例甲状腺腺瘤和20例癌旁甲状腺组织中MMP-7的表达。结果甲状腺癌中MMP-7表达阳性率(64.0%)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37.0%)和癌旁甲状腺组织(25.0%)(x^2=8.72,6.52,P〈0.01)。MMP-7表达阳性率与甲状腺癌组织类型无关;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病理分期Ⅲ~Ⅳ期病例显著高于Ⅰ-Ⅱ期病例(P〈0.05)。MMP-7阳性的甲状腺癌复发及病死率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MMP-7表达对甲状腺癌恶性程度判断、生物学行为预测和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万立尚培中张金江谷化平王兵
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前后肺功能的动态变化及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前后肺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方法68例未手术的肺癌患者,男42例,女26例,中位年龄52岁,KPS评分≥80分,均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前及放疗后1、3个月检查肺功能主要参数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量(FEV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CLCO),同时观察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放疗,剂量为60~70Gy。24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放射性肺炎,其中I级11例,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3例,无V级病例。FVC放疗前与放疗后3个月0级(n=44)和I+Ⅱ+Ⅲ+Ⅳ级(n:24)放射性肺炎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l.0和DLCO放疗前与放疗后3个月的0级(n=44)和I+Ⅱ+Ⅲ级+Ⅳ级(n=24)放射性肺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20,V30及MLD平均值越大,放射性肺炎程度越高: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DLCO水平显著降低,放射性肺炎患者FEVl和DLCO放疗后显著降低。V20,V30,及MLD可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
李凤玉刘秀芳王舒琦贾国洪张海万立任成波
关键词:呼吸功能试验放射疗法
置入冠状动脉支架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麻醉体会被引量:6
2010年
万立王松柏刘俊堂王伟尚培中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支架置人术复杂病例
细菌内毒素对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及意义
李凤玉王舒琦万立闫永宏纪文达李海赵军雒书朋
实验结合临床实际,从感染的角度探讨了瘢痕的形成因素,文献调研充分,综合分析正确。通过脂多糖刺激后的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与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表型特征的比较观察,探讨细菌脂多糖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形...
关键词:
关键词:瘢痕治疗皮肤成纤维细胞
脂多糖对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2013年
目的:研究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对正常人皮肤成纤雏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以阐明LPS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3H-脯氨酸掺入法观察不同浓度的LPS0、0.005、0.01、0.05、0.1、0.5和1.0μg/ml对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LPS刺激浓度在0.005μg/ml时,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合成能力增加,且与剂量浓度呈正相关;当LPS浓度为0.5μg/ml时,对成纤雏细胞胶原合成促进作用开始减弱;当浓度达到1.0μg/ml时则呈现抑制效应。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PS促进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这些结果表明LPS在皮肤创伤愈合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高占民李凤玉万立曹藏柱魏淑霞纪少军曹怀宇尚培中张河王耀志马继红石冬秦玉泉
关键词:脂多糖胶原成纤维细胞创面愈合
脂多糖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被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的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表型改变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患者瘢痕组织和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正常成纤维细胞分别经不同浓度(0、0.005、0.010、0.050、0.100、0.500、1.000μg/ml)LPS刺激,并对刺激后细胞进行传代,通过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观察等方法,观察成纤维细胞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α1(Ⅰ)前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规律及透射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并以相同代数的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作对照。结果经LPS刺激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被激活,随着刺激浓度的增加,光镜下核浆比例逐渐增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CNA表达阳性细胞逐渐减少,α1(I)前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逐渐增多;电镜下显示细胞形态多样化,核浆比例增加,核膜变得不规则,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进一步增多,微丝微管增加,肌微丝出现。上述变化在LPS浓度为0.100μg/ml时最明显,接近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表明成纤维细胞逐渐向增殖表型、合成表型或收缩表型变化。此后,随着LPS浓度继续升高,上述表型标志的表达和细胞形态均趋向于正常成纤维细胞。结论一定浓度的LPS可能与增生性瘢痕形成有关。
李凤玉杨红明贾国洪闫永宏万立石军
关键词:脂多糖类成纤维细胞瘢痕
脂多糖干预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胶原代谢
2012年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的影响,以了解LPS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取正常皮肤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后,分为1个对照组及6个实验组。实验组终浓度分别为0.005、0.010、0.050、0.100、0.500和1.000μg/ml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培养,对照组为DMEM培养。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定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胶原酶mRNA的表达,并以同一个体相同代数的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做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促进细胞胶原合成,且0.100μg/ml组作用达高峰(P<0.05),1.000μg/ml LPS抑制细胞胶原合成(P<0.05)。LPS刺激浓度在0.005μg/ml~0.100μg/ml时,促进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抑制胶原酶mRNA表达,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当LPS刺激浓度为0.500μg/ml,上述作用下降;而当LPS刺激浓度到达1.000μg/ml时,抑制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促进胶原酶mRNA表达。LPS刺激浓度在0.100μg/ml时,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表达与同一个体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近似。结论 LPS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表达的直接调节,可能是其参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机制。
李凤玉王舒琦贾国洪万立v杨红明
关键词:脂多糖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