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文雄

作品数:11 被引量:159H指数:8
供职机构: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学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骨折
  • 6篇股骨
  • 4篇内固定
  • 4篇钢板
  • 3篇髓内
  • 3篇髓内钉
  • 3篇疗效
  • 3篇老年
  • 3篇股骨粗隆
  • 3篇股骨粗隆间
  • 3篇股骨粗隆间骨...
  • 3篇粗隆
  • 3篇粗隆间
  • 3篇粗隆间骨折
  • 2篇远端
  • 2篇远端骨折
  • 2篇手术
  • 2篇微创
  • 2篇疗效观察
  • 2篇内固定治疗

机构

  • 10篇儋州市第一人...
  • 2篇海口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胡文雄
  • 9篇蒋家正
  • 7篇张恒林
  • 4篇李雄杰
  • 4篇谢文凯
  • 2篇郭祥
  • 2篇陈庆雄

传媒

  • 3篇海南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采用DHS内固定术和支架外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观察组DHS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地负重行走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满意。
蒋家正胡文雄张恒林李雄杰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骨折内固定术
自定位微创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自定位微创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确诊胫骨骨折116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其中观察组采取自定位微创内固定接骨板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微创内固定系统接骨板手术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后3个月的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手术治疗后评价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随访期间并未出现相关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定位微创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优良,安全易行。
胡文雄蒋家正韩宏德谢文凯张恒林
关键词:外科手术微创性
近端髓内钉固定与滑动髋螺钉髓外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比较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比较近端髓内钉固定(PFN)与滑动髋螺钉髓外固定(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方式。方法纳入146例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PFN组82例,DHS组64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髓关节功能评分等。对该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和Tronzo Evans分型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量、输血人数、全身麻醉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的失血中位数为310 ml,PFN组为22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切口平均长度14.09 cm,PFN组平均切口长度9.13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在全身并发症、切口并发症、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和PFN都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固定器械,与DHS比较,PFN手术损伤较小,是骨科医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最佳选择之一。
胡文雄蒋家正陈庆雄韩宏德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
解剖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28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间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28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术后发生髋内翻畸形2例,内固定物松动2例。疗效按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5.7%。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时间短、内固定可靠、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等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蒋家正胡文雄李雄杰
关键词:解剖钢板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38例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老年新鲜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38例患者都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所有病例都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10年,平均6年,无髋关节脱位,股骨假体柄松动/下沉5例,疗效满意,优良率86.8%。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卧床时间短、可早期下地、并发症低、死亡率低等特点,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蒋家正李雄杰胡文雄张恒林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颈骨折老年人
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行单纯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内固定治疗基础上联合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记录两组术后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术后6个月采用Broberg-Morrey评分、Canstant和Murley评分(CMS)及Neer评分评价两组关节功能,比较两组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观察组Broberg-Morrey评分、CMS评分以及Ne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肩关节前屈上举、外举以及外旋角度均大于对照组,肱骨颈干角、肱骨头内翻角度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可迅速改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肘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关节活动度。
胡文雄蒋家正韩宏德张恒林谢文凯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老年人肢体功能
钢板与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钢板内固定失败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比较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钢板内固定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股骨干骨折术后钢板内固定失败的患者27例,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27例患者中,11例采用钢板内固定(A组),16采用髓内钉内固定进行翻修(B组)。术后定期行X线检查以确定骨折愈合情况,末次复诊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级。结果 27例翻修手术中,25例患者获得完全愈合,2例出现骨折不愈合。A组愈合时间(18.7±1.4)周,B组愈合时间(16.3±2.1)周;A组的愈合率为90.9%,B组为93.8%;A组的优良率为81.8%,B组为81.2%。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愈合率,以及临床效果的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干骨折术后钢板内固定失败的患者,无论是采用交锁髓内钉还是钢板固定进行翻修手术,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两者在愈合时间、愈合率以及临床优良率方面无明显差别。
陈庆雄蒋家正李雄杰胡文雄韩宏德张恒林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髓内钉内固定翻修手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40
2016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组(40例)和ALP组(40例)。观察不同组别手术时间、术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负重站立时间,并采用Harris评分法评估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FNA组术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站立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ALP组(均P<0.05)。随访9个月时,PFNA组患者优良率为95%,高于ALP组(90%)(χ2=0.721,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ALP组(20.00%)(χ2=6.135,P<0.05)。结论 PFNA和ALP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PFNA方案创伤更小、固定更好、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胡文雄蒋家正韩宏德张恒林谢文凯
关键词: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解剖型锁定钢板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与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研究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与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43例,Ⅰ组患者给予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Ⅱ组患者给予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患者1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Ⅰ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后1年DASH评分显著优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上肢功能。
胡文雄蒋家正韩宏德张恒林谢文凯郭祥
关键词: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桡骨远端骨折
钛合金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老年肱骨远端骨折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9
2016年
背景:肱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临床对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可采用保守治疗或者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但关于具体治疗方案的选择,目前尚缺乏明确的定论。目的:探讨钛合金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修复效果和生物相容性。方法:纳入老年肱骨骨折患者41例,均为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住院患者。按照患者意愿选择修复方案,其中对照组22例实施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19例实施钛合金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治疗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的肘关节活动度和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经保守治疗和内固定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较之治疗前均得到显著的提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肩关节活动度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疗效评定,对照组评定为优、良的分别有4例和3例,观察组为8例和4例,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钛合金植入取出时内固定物周围软组织有2例存在轻微的炎性增生现象,其余患者均未出现炎性增生或者组织包膜等。观察组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尺神经支配区麻木,实施营养神经治疗之后麻木感觉消失。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实施积极抗生素治疗之后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未引起严重后果。经随访,所有患者未出现骨折不愈合或者内固定物松动等。结果表明,钛合金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远端骨折可以获得较之保守治疗更好的修复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且钛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胡文雄郭祥
关键词:肩骨折远端骨折植入物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生物相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