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涛 作品数:9 被引量:50 H指数:5 供职机构: 广元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吲哚美辛联合生长抑素对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联合生长抑素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及对血清淀粉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行ERCP术的患者共72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在术前使用生长抑素完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吲哚美辛栓剂完成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ERCP术后5、10、24、48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ERCP术后48h胰腺炎的发生率、肝功能变化情况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h,两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较高,和术后5h相比,两组术后10、24、48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各时点血清淀粉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GGT、ALP、AS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8h,两组患者GGT、ALP、AST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48 h,观察组的胰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33%(3/36) vs. 36.11%(13/36)](P<0.05)。观察组的皮肤瘙痒、腹泻、恶心、厌食、感染的减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吲哚美辛联合生长抑素能有效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降低血清淀粉酶水平。 黎涛 赵平 汤国彬 王彩桦 周丽梅关键词:吲哚美辛 生长抑素 血清淀粉酶 基于木犀草素联合阿霉素治疗肝癌基础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制备载木犀草素及阿霉素双药胶束,评价该胶束并考察体内外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载木犀草素及阿霉素的双药胶束,采用马尔文粒径仪测粒径,评价载双药胶束体外释放情况;考察其体外抗原发性肝癌活性,并建立原发性肝癌昆明鼠皮下模型,考察该载药胶束体内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结果载双药胶束平均粒径(112.5±2.3)nm(n=3),多分散指数(PDI)(0.152±0.014),对两种抗癌药物包封率均>80%。载双药胶束对人肝癌细胞Hep G2细胞的细胞毒性显著大于两种抗癌裸药(n=5,均P<0.05),细胞对药物摄取率也明显高于裸药。体内实验提示载双药胶束能抑制肿瘤增殖,相对裸药组,能显著提高荷瘤小鼠存活时间(χ2=4.874,P<0.05)。结论载双药胶束粒径小,对木犀草素及阿霉素的包封率高,相对于裸药,载药胶束能提高药物细胞摄取,且能增强细胞毒性作用。该载药胶束可以作为一种治疗原发性肝癌新的载药体系。 王锦秀 黎涛 赵平关键词:木犀草素 阿霉素 胶束 原发性肝癌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感染巨细胞病毒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感染巨细胞病毒(CMV)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影响UC患者感染CMV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UC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确诊,按照是否感染CMV将患者分为CMV组及无CMV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进一步分析影响UC患者感染CMV的危险因素。结果 CMV组病程为(3.92±1.83)个月,明显短于无CMV组的(4.84±2.31)个月(P<0.05); CMV组住院天数为(21.96±5.12) d,明显长于无CMV组的(12.77±4.13) d(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MV组既往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发病后使用氨基水杨酸类、免疫抑制剂治疗、发热、并发症、纵行溃疡、深大溃疡、糖皮质激素治疗依赖及抑制人数、Hb、hs-CRP、ALB水平与无CM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既往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氨基水杨酸类治疗、深大溃疡、Hb<100 g/L、hs-CRP<13 mg/L、ALB<32 g/L均为UC患者感染CMV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b、hs-CRP、ALB水平及结肠镜下存在深大溃疡、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氨基水杨酸类均为UC患者易感CMV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密切监控上述指标以预防感染,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黎涛 赵平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巨细胞病毒 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与细胞因子变化关系的分析 2015年 目的探析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采用IFN-α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关系。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均给予IFN-α治疗,治疗后按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HBV-DNA)的阴转分为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每组20例。将各项水平正常的正常人人作为正常组,作为参照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细胞因子变化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应答组的IL-6水平下降明显,IL-2水平明显升高,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两组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相反IL-8水平升高接近于正常人水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IFN-α治疗,通过免疫调节影响了病毒的复制,但TNF-α和IL-8的表达与病毒复制消长无相关关系。 向光明 黎涛 赵平关键词:细胞因子变化 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或高淀粉酶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观察分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196例行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ERCP术后胰腺炎(PEP)和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EPH)发生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并发PEP或PEPH,n=41)和对照组(未并发PEP或PEPH,n=15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经logistics回归分析分析影响PEP或PEP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存在胰腺炎史、饮酒史、胆总管狭窄(CBDS)、十二指肠乳头憩室(JAD)、插管困难等情况患者比例大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血WBC、PLT、Alb水平及ERCP操作时间、进胰管次数大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胰腺炎史、CBDS、JAD、插管困难及进胰管次数较多是影响PEP或PEP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存在胰腺炎史、CBDS、JAD、插管困难及进胰管次数较多等情况将增加行ERCP患者PEP、PEPH发生风险,应加强对上述情况的重视并及时予以干预,为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帮助。 范秀平 黄晓利 李晓辉 黎涛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早期抗凝干预用于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联合PSE治疗肝硬化患者价值探讨 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研究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联合部分脾栓塞(PSE)术治疗的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早期抗凝干预对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均接受TIPS联合PSE治疗。术后,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给予肝素和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和观察组43例,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7 d,观察组PLT为(274.3±30.2)×10^9/L,显著高于术前[(58.0±20.1)×10^9/L,P<0.05],对照组PLT为(257.6±29.7)×10^9/L,也显著高于术前[(61.0±24.4)×10^9/L,P<0.05];观察组PLT、PT和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直径为(12.2±2.2)mm,门静脉血流流速为(12.6±2.3)cm/s,门静脉血流量为(910.6±260.2)ml/min,与对照组的(12.1±2.0)mm、(13.0±4.1)cm/s和(889.4±192.6)ml/min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水、出血、肝性脑病、皮肤瘀斑和发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P<0.05)。结论早期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处理能有效预防TIPS联合PSE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赵平 黎涛 谢吉良 郑波关键词:门脉高压症 部分脾栓塞 肝素 胸腺五肽治疗低复制状态慢性乙肝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治疗低复制状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3例HBV DNA定量检测低于104 copies/ml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员按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59例给予胸腺五肽1mg肌肉注射,每周2次,疗程6月;对照组54例未使用任何药物。检测治疗前后及随访1年时两组患者HBV DNA定量、肝肾功能、乙肝血清标志物及血常规。对比分析两组HBV DNA定量、肝功能、乙肝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胸腺五肽治疗6月后HBV DNA转阴率为84.75%(50/59),而对照组观察6月后HBV DNA转阴率为7.41%(4/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为69.49%(41/59),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为12.96%(7/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改善方面:治疗组疗程结束时ALT正常率为71.05%,AST正常率为82.35%;对照组分别为56%,5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治疗组ALT正常率为76.32%,AST正常率为85.29%;对照组分别为36%,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血清标志物变化方面:随访1年时,治疗组中HBsAg阴转2例,HBsAb转阳1例;对照组中HBsAg阴转1例,无HBsAb转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五肽可促进低复制状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V DNA转阴,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从而改善患者受损肝脏功能,减轻肝内炎症反应。但是,该药对HBsAg血清转换没有明显作用。胸腺五肽临床使用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好安全性。 向光明 黄源 徐进 黎涛 赵平 韩武臣 黄鹞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乙型 慢性 胸腺五肽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54例SAP患者,分析SAP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86例患者继发真菌感染,发生率为18.94%,其中14例死亡,死亡率为16.28%。累计感染部位127个部位,主要部位包括腹腔感染41例次(32.28%)、肺部感染34例次(26.77%)、胰腺或胰周感染21例次(16.54%)。检出时间7~34 d,平均(15.7±4.2)d。共分离出121株真菌菌株,念珠菌107株,毛霉菌14株,前者以白色念珠菌最多。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真菌感染与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持续高血糖、肠麻痹时间、多器官功能衰竭、抗生素使用时间、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和抗生素使用种类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肠麻痹时间≥7 d、多器官功能衰竭是SAP继发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14 d是SAP继发真菌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SAP继发真菌感染好发于腹腔,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合并肠麻痹时间过长、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过长的患者。 黎涛 赵平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真菌感染 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五肽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五肽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2年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月间1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91例和对照组87例。试验组给予胸腺五肽1 mg,隔日皮下注射,疗程52周;同时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104周。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104周。治疗26、52、104周及停药52周时,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及HBV血清标志物。结果治疗52周后,试验组在ALT复常率、AS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与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方面都比对照组高。停药52周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ALT复常率、AS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4.73%与51.72%、75.82%与54.02%、25.27%与8.05%、26.37%与10.34%、18.68%与8.05%(χ2=10.652、9.313、9.421、7.574、4.313,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五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比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效果更好,有助于提高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减少停药后病毒学突破,并且使用安全。 向光明 黎涛 黄源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胸腺五肽 近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