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开波

作品数:18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美沙酮
  • 3篇精神分裂症
  • 3篇海洛因
  • 3篇分裂症
  • 2篇电休克
  • 2篇休克
  • 2篇依从
  • 2篇依从性
  • 2篇用药
  • 2篇随访
  • 2篇无抽搐电休克
  • 2篇疗效
  • 2篇麻醉
  • 2篇精神分裂症患...
  • 2篇海洛因依赖
  • 2篇MECT
  • 2篇抽搐
  • 1篇胆囊

机构

  • 15篇攀枝花市第三...
  • 2篇潍坊医学院
  • 2篇青岛市市立医...

作者

  • 18篇杨开波
  • 7篇王彬
  • 2篇杨洪光
  • 2篇艾登斌
  • 2篇刘光美
  • 1篇王维勇
  • 1篇徐成惠
  • 1篇龚昌海
  • 1篇仲英
  • 1篇刘索新
  • 1篇王浩
  • 1篇鞠学红
  • 1篇于树娜
  • 1篇庞蓉
  • 1篇宋琴
  • 1篇彭芙蓉
  • 1篇冯杰
  • 1篇罗明
  • 1篇徐勇
  • 1篇李光宗

传媒

  • 3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国药物滥用...
  • 2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药房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四川省卫生管...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求医问药(下...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山东省第十七...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响我院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原因分析
2011年
目的:从影响我院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的原因调查,探索MECT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分别对25名医师人员,70名精神病患者及31名家属进行调查。结果:医师认为医保政策限制了新技术的开展,病员不了解治疗好处;病员家属害怕不良反应。结论:影响我院MECT的原因较多,医保单病种包干政策限制了MECT的开展;加强宣传让精神病患者了解治疗的好处,加强与病员家属沟通,打消其对副作用的担心,对推广MECT有一定作用。
杨开波宋琴
关键词:MECT
疏肝解郁胶囊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脑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胶囊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钙结合蛋白(S100β)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疏肝解郁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 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 00%(χ~2=8. 591,P=0. 003 <0. 01);治疗后,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均明显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100β及NSE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BDNF水平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0. 42%比12. 24%,χ2=0. 081,P=0. 777> 0. 05)。结论疏肝解郁胶囊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显著,能提高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改善血清NSE,S100β,BDNF水平,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王彬杨开波刘光美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疏肝解郁胶囊阿立哌唑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单独或复合用药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及地佐辛单独或复合用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择期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65岁,体重50-70kg,采用随机数...
杨洪光杨开波艾登斌
药师参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对其用药依从性的影响调查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药师参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对其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电话随访形式对68例精神病患者的家属或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第1次随访服药依从性平均仅为52.94%;经干预后第2次随访服药依从性提高到67.74%。2次随访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畏惧出现不良反应而不敢服药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依从性好的患者症状控制较好,依从性差的患者症状控制较差,且病情波动大。结论: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开展药学服务普及用药知识等,有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
王彬杨开波
关键词:药师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依从性
海洛因依赖逐年变化调查报告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了解海洛因滥用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调查1995年至2004年开始吸海洛因成瘾的人口学特征。结果:吸毒人群结构比例在近10年发生了如下变化:女性比例明显增多,而周围少数民族进入我市成为吸毒的另一主要群体;吸毒职业以个体经营、无业人员和服务人员向多元化转变,尤其是农民、干部增多值得关注;低文化程度为主向高文化程度扩展;年龄有低龄化蔓延趋势;吸毒原因以好奇、无聊为主,向受到吸毒人员及亲属的影响发展。
龚昌海罗明李沛亨王维勇衡荣杨开波蔡安刚
关键词:海洛因依赖流行病学
随访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了解随访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初步探索提高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方法。方法采用电话随访形式对68例精神病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结果第1次随访服药依从性平均仅为52.94%,经干预措施后提高到67.74%,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与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经济状况、服药种类和服药次数、文化程度、不良反应、家庭支持系统有关;与职业、病程等无明显关系。依从性好的患者,病情控制较好;相反病情波动大。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较多,普及疾病相关知识,改善患者及家属经济状况,减少不良反应,改善家庭支持系统等,有利提高服药依从性。
杨开波王彬
关键词:随访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
心理治疗在海洛因依赖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方式在海洛因依赖性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0月128例有海洛因依赖性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口服美沙酮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以心理治疗为主,采用对毒品相关知识认知能力调查表、评估症状评量表(SCL)、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进行调查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对毒品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正确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SCL、SAS、SDS评分,观察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心理治疗方式,其临床科学性强,提高了海洛因依赖患者对知识的了解,提高了综合素质,改善其依赖性心理,增强患者对脱毒品的意志力及自信心,是一种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式。
杨开波
关键词:心理治疗海洛因心理健康
自愿戒毒病房中美沙酮中毒原因防范措施和管理体会
2006年
目的:了解病区内美沙酮中毒的原因。方法:通过对我院药物依赖病区美沙酮中毒的可能原因和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介绍管理体会。结果:造成美沙酮中毒的原因主要有:①毒品纯度不稳定,②毒品日用量无客观检测方法,③收费制度问题,④偷吸毒品等。结论:掌握脱毒期戒毒病员的规律,加强心理护理,加强病员管理,可以防止中毒的发生。
苑小兰杨开波冯杰
关键词:美沙酮中毒自愿戒毒病房
盐酸舍曲林对亚综合征性抑郁认知功能的治疗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盐酸舍曲林改善亚综合征性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住院86例亚综合征性抑郁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予以盐酸舍曲林口服,42例;对照组,予以麦普替林口服,44例,两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1、2、4及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两组临床疗效,采用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ASI)评定两组认知缺损程度,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的HAMD、CASI各分值无差异(t=2.016,P>0.05)。治疗后第2周开始,研究组的HAMD分值低于对照组,而CASI分值则较高(P<0.05)。两组在治疗后第1周末TE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第2周末开始研究组TES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t=0.033,P<0.05),且研究组的恶心、食欲下降及心悸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盐酸舍曲林能改善亚综合征性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杨开波
关键词:舍曲林临床疗效
自愿戒毒病人与公安在册吸毒者流行病学特征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了解自愿戒毒病人(自愿组)及公安局在册吸毒者(在册组)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各自特点。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两组吸毒人员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结果:自愿组年龄较小,受教育时间较长,婚姻及职业功能均保持较好,个人积蓄较多,违法犯罪相对较少,在册组则相反。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或0.001)。结论:应根据其特点提供相适应的戒毒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达到减少毒品需求,减少吸毒危害,减轻公共卫生压力,减少危害社会,创建和谐社会。
杨开波苑小兰李光宗
关键词:自愿戒毒病人流行病学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