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德江

作品数:6 被引量:226H指数:3
供职机构:海南省植保植检站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篇毒力
  • 1篇对刺
  • 1篇亚致死
  • 1篇亚致死剂量
  • 1篇盐胁迫
  • 1篇幼苗
  • 1篇植保
  • 1篇杀鼠灵
  • 1篇杀螨
  • 1篇杀螨剂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农业
  • 1篇水稻
  • 1篇水稻黑条矮缩...
  • 1篇水稻黑条矮缩...
  • 1篇农药
  • 1篇农业
  • 1篇潜蝇
  • 1篇瓠瓜

机构

  • 5篇海南省植保植...
  • 2篇海南省农业厅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澄迈县农业技...
  • 1篇海南正业中农...

作者

  • 6篇蔡德江
  • 1篇张曙光
  • 1篇黄河清
  • 1篇张曼丽
  • 1篇李博赈
  • 1篇柳晓磊
  • 1篇范青海
  • 1篇许东林
  • 1篇张善学
  • 1篇周国辉
  • 1篇温锦君
  • 1篇李鹏
  • 1篇陈丽君
  • 1篇李良会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199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绿色植保 生态农业——降低农残,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海南省农业厅通过加强农药投入品管理,提升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大力推广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环保技术,探索绿色防控模式等一系列方法措施,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推动海南省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
蔡德江
关键词:农药绿色环保技术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文献传递
NaCl胁迫对瓠瓜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研究了盐胁迫对"黑美丽"瓠瓜的幼苗生长相关的农艺性状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下,瓠瓜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随着盐浓度增加,幼苗鲜重呈下降趋势;在高盐浓度下,种子萌发率、苗高等指标与对照相比明显下降;70 mmol/L为瓠瓜幼苗盐胁迫的临界浓度,而40 mmol/L盐浓度对瓠瓜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为了提高对逆境的适应性,瓠瓜幼苗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柳晓磊陈丽君蔡德江
关键词:瓠瓜盐胁迫生长发育耐盐性
亚致死剂量杀螨剂对刺足根螨休眠体形成与解除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剌足根螨休眠体对不良环境和杀螨剂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为确定亚致死剂量杀螨剂制剂是否对其形成与解除具有影响。【方法】采用药膜法建立多种杀螨剂制剂对刺足根螨第一若螨和休眠体的毒力线,以阿维菌素和噻螨酮亚致死剂量(LC20)分别处理第一若螨和休眠体,观察休眠体的形成与解除情况。【结果】阿维菌素和噻螨酮对第一若螨的毒力线分别是:y=1.2986+0.7549x和y=1.2866+1.1189x,而对休眠体的毒力线则分别是:y=1.2986+0.7549x和y=-2.3442+1.3936x。亚致死剂量的阿维菌素和噻螨酮对形成休眠体以及直接发育为第三若螨的比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对休眠体的解除有显著抑制作用,阿维菌素和噻螨酮处理49d后休眠体的解除率分别为13.44%和3.11%,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亚致死剂量阿维菌素和噻螨酮对休眠体的形成影响较小,但对休眠体解除影响较大。
张曼丽张善学蔡德江范青海
关键词:杀螨剂刺足根螨毒力亚致死剂量
美洲斑潜蝇发生危害及其防治被引量:64
1997年
美洲斑潜蝇1993在海南三亚市首次发现,现已成为当地危害瓜菜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海南周年均可发生,年发生21~24世代,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以冬春季为害更重。瓜类受害重于豆类,豆类又重于叶菜类蔬菜。叶被害率一般为30%~40%,严重达80%以上。寄主有葫芦科、豆科、十字花科、茄科、旋花科、藜科、锦葵科、菊科、大戟科、苋科、百合科、伞形科、芸香科和车前科等14科69种植物。2龄幼虫高峰期或叶片受害率达10%~20%时为该虫防治适期,应用10%赛波凯乳剂3000倍液或40%氧乐果100mL/667m2,加25%杀虫双25mL/667m2和少量煤油,对水60kg喷雾。
谢琼华何谭连蔡德江黄河清
关键词:美洲斑潜蝇瓜类
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一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被引量:156
2008年
近年在广东省和海南省部分地区新发生一种水稻病毒病,其症状表现为植株矮缩、叶色深绿、叶背及茎秆出现条状乳白色或深褐色小突起、高位分蘖及茎节部倒生气生须根.病株韧皮部细胞内可观察到具斐济病毒特征性晶格状排列直径为70~75nm的球状病毒粒体以及病毒基质和管状结构.从发病田块及其附近的玉米(Zea may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水莎草(Juncellus serotinus)和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植株体内检测到病原病毒的存在.田间调查及室内传毒实验表明,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毒介体.该病毒的基因组由10条dsRNA组成,其电泳图谱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基本相同.采用接头单引物扩增法获得了该病毒基因组两个片段(S9和S10)全长核苷酸序列,两者在核苷酸组成、末端序列及基因排列上均具斐济病毒特征,但与斐济病毒属已知种核苷酸同一率小于75%(S9)和80%(S10),基于核苷酸及其推导编码产物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该病毒在斐济病毒属中处于相对独立的进化位置.结果表明,该病毒应为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第2组的一个新种,建议将其命名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周国辉温锦君蔡德江李鹏许东林张曙光
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水稻呼肠孤病毒
褐家鼠对杀鼠灵抗药性的测定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致死期食毒法(LFP法),检测了海南省澄迈县褐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澄迈县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性发生率为7.41%,存活剂量为17.17(±4.36)mg/kg;敏感褐家鼠平均摄入剂量为19.68(±1.52)mg/kg,平均死亡时间为7.60(±0.32)d。说明澄迈县褐家鼠对杀鼠灵已产生了抗药性个体,但尚未形成抗性种群,该地区还可以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剂灭鼠,但应注意科学、合理用药,可适当轮换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以延缓鼠类抗药性的扩展速度。
林伯能王茀望蔡德江李博赈李良会
关键词:褐家鼠杀鼠灵抗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