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秀英

作品数:37 被引量:157H指数:5
供职机构: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标准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玉米
  • 6篇油菜
  • 4篇育种
  • 4篇水稻
  • 4篇化学杀雄
  • 4篇甘蓝
  • 4篇甘蓝型
  • 4篇甘蓝型油菜
  • 3篇山地
  • 3篇秦巴山地
  • 3篇秸秆
  • 3篇秸秆还田
  • 3篇还田
  • 3篇汉玉
  • 2篇氮肥
  • 2篇稻田
  • 2篇性状
  • 2篇选育
  • 2篇药剂
  • 2篇药剂筛选

机构

  • 35篇汉中市农业科...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陕西省镇巴县...
  • 1篇陕西理工大学
  • 1篇汉中市农业技...
  • 1篇襄阳市农业科...
  • 1篇汉中市种子管...
  • 1篇邯郸市农业科...

作者

  • 35篇张秀英
  • 19篇李勤
  • 16篇张增川
  • 15篇陈浩
  • 13篇徐海军
  • 10篇王胜宝
  • 9篇葛红心
  • 7篇张选明
  • 6篇尹素芬
  • 5篇李英
  • 4篇王艳龙
  • 4篇吴玉红
  • 4篇张春辉
  • 4篇任晓菊
  • 4篇孙晓敏
  • 3篇李云
  • 3篇何忠军
  • 3篇邓根生
  • 3篇王薇
  • 2篇魏芳勤

传媒

  • 6篇陕西农业科学
  • 5篇安徽农学通报
  • 5篇湖南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种业
  • 2篇大麦与谷类科...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汉中科技
  • 1篇农学学报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农业工程技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8年陕西省玉米育种协作组新组合联合鉴定试验变化规律
2019年
[目的]总结近8年间陕西省玉米育种协作组试验的演替及品种变化规律,为陕西省玉米育种产业发展、新品种选育和品种审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依据2009—2016年度试验方案及年度试验结果,横向比较年度指标变化和试验结果,总结变化趋势。[结果]①试验方案参数分析:参试单位数2009—2011年为14个,2014—2015年稳定在20个左右;参试品种数量除2009年128个外,其他年份在60个左右;2009—2011年行数2行,1个重复,2012—2016年4行,无重复;小区面积2009—2011年7 m^2左右,2012—2016年12 m^2;密度除2009年6.00万株/hm^2和2013年7.50万株/hm^2外,其余年份均是6.75万株/hm^2;②试验指标统计:2009—2011年,试验统计指标主要是物候期和产量指标,3年间,除了2011年没有统计出籽率,其他指标完全相同;2013—2014年2年指标完全相同,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与邻近对照和平均对照的比较,2015—2016年2年指标完全一样,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物候期指标;③产量指标分析:2009、2011和2012年产量均超过了15 000 kg/hm^2,2010和2013—2015年产量均在10 500 kg/hm^2以上,2016年产量13 070.40 kg/hm^2。生育期2012—2014年没有记载,从2009年至2015年持续缩短,从130 d减至103 d。[结论]参试单位(个人)数基本稳定在20个左右,参试组合数基本稳定在60个左右,小区行数4行,面积12 m^2,无重复,种植密度6.75万株/hm^2,这是适合陕西省南部区域(主要是汉中和安康)玉米种植的最佳方案。统计指标从物候期和产量到近年来物候期和产量相关指标并举,指标更加均衡。
张增川徐海军龙德祥李勤尹素芬张秀英赵建新蒲世军张仍霞
关键词:玉米协作组
我国油菜育种技术和品质育种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中国油菜育种研究技术,从常规育种发展到生物技术和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从最初的三系法正在逐渐向两系法过渡,最终将实现一系法杂种优势利用。育种目标也从最初的产量育种到双低育种,再到今天的“高效型优质油菜”育种,包括在双低基础上,进一步改良油菜籽的品质,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实王见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操作。说明我国油菜育种研究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
孙晓敏李英张秀英习广清谌国鹏邓根生
关键词:油菜品质育种
羌穗100在陕南地区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2年
由陕西省汉中市金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选配而成的三系中籼早熟弱感光型水稻新品种羌穗100,2019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稻2019003号。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近几年在陕南地区的种植表现,总结了其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陈浩张志奇李勤廖顺俞李培江张秀英张选明
关键词: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药物诱导玉米孤雌生殖创造新材料初探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拓宽种质资源,创造新的玉米种质材料,选择二甲基亚枫(DMSO)和秋水仙素(col)两种药剂诱导,结果发现:0.5%DMSO和DMSO(0.1%)+col(0.1%)诱导效果较好,不同材料诱导顺序为杂交种>群体材料>高代材料,诱导结实1粒的占半数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DMSO诱导结实效应不同;不同材料的诱导效果不同;同类材料不同品种结实粒数与结实穗率不同。
张增川尹素芬李勤龙德祥张秀英徐海军陈永刚
关键词:化学诱导玉米孤雌生殖
紫甘薯品种主要性状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通过10个紫甘薯品种的2点联合试验,对各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花青素含量进行了试验观测。结果表明,秦紫1号、济黑1号、徐紫2001这3个品种产量高,花青素含量中等,较好地兼顾了产量和内在品质,适宜作为鲜薯生产使用,美国黑薯、宁紫1号、商097-1这3个品种花青素含量较高,可作为加工品种种植推广。
龙德祥任晓菊徐海军张增川莫丹张秀英
关键词:紫甘薯农艺性状花青素含量
甘蓝型油菜化学杀雄药剂的筛选被引量:1
2012年
以蓝型油菜1109及0607为材料,对6种药剂进行化学杀雄效果的筛选,结果表明,每株用药量10ml,喷药2次,1109用Trim的0.25-0.5ug/ml与药剂Pyrm的0.25-3ug/ml浓度处理,1607用Trim的0.25-1.5ug/ml与Pyrm的1.5-3ug/ml的浓度处理,对其有较好的杀雄效果。
张秀英李英习广清谌国鹏孙晓敏张成兵郝兴顺邓根生王胜宝张勇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化学杀雄药剂筛选
秦巴山地玉米套种条件下大豆品种丰产及稳产性分析被引量:10
2022年
为选择适宜秦巴山地玉米-大豆套种条件下的高产稳产大豆品种,提高秦巴山区粮油作物的产量及效益。开展了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高产大豆品种的产量稳定性与适应性分析。利用变异系数(CV)、显著性差异、回归系数、高稳系数(HSCi)等方法综合分析了9个大豆品种的丰产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黑大豆、贡秋豆5号为丰产性、稳产性较好的大豆品种。通过评价分析的高产稳产大豆品种黑大豆和贡秋豆5号可在秦巴山地同类生态环境玉米套种大豆条件下作为高产稳产品种加以应用。
何忠军张秀英龙德祥姚平波李勤张增川温友斌陈浩李云王一璞李戈莲任晓菊赵建新
关键词:秦巴山地套种大豆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讨——以汉中市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目前,气候变化已成为限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以汉中市为例,综合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汉中盆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展望了今后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旨在为应对今后农业生产环境的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指导。
陈浩张秀英郝兴顺张春辉王艳龙肖飞秦宇航
关键词:气候变化
近5年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品种主成分变化趋势被引量:3
2016年
探求2010—2014年间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参试品种的主成分变化趋势,为陕西省玉米审定制度改革、玉米区域试验开展和品种审定提供理论依据。选取2010—2014年间参加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的每组产量排名前三的品种,依年份为单位选取主成分并计算其平均值,横向比较5年间参试玉米品种的主成分变化趋势。(1)参试品种生育期呈现递减趋势,累计减少6.17天,年均减少1.23天。(2)株高和穗位高呈现递减趋势,株高累计降低0.42 m,年均降低0.106 m;穗位累计降低0.3 m,年均降低0.0758 m。(3)穗长曲折降低,有维持到18 cm左右的趋势;百粒重总体呈曲折减小趋势,累计减少3.23 g,年均减少0.81 g;穗行数基本在16行左右,行粒数基本在37粒左右。(4)株型以紧凑型为主,粒型以马齿型为主,粒色全是黄色。从主成分变化分析可知,5年间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的参试品种逐渐向高产、抗倒、耐密和适宜机械化方向发展。
张增川李勤尹素芬肖磊王胜宝葛红心龙德祥张秀英徐海军吴可夫
关键词:玉米主成分
玉米新品种汉玉9号的选育被引量:3
2018年
为解决陕南、秦巴山地复杂的生态环境下,玉米生产对品种的特殊要求,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玉米研究室利用高密度、低氮环境胁迫,结合系谱选育与空间穿梭育种法选育出优良玉米自交系L0431和L0598,并于2010年以自交系L0431为母本,以自交系L0598为父本进行组合配制选育成玉米新品种汉玉9号,于2014年8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评选审定(编号:陕审玉2014020号)。该品种春夏播种植均适宜。其主要特点为品质优,抗旱、抗病性强,适应能力强,高产等。适宜于种植于陕南秦巴山地及同类生态区。
李勤张选民张秀英张增川龙德祥徐海军王胜宝葛红心
关键词:玉米品种选育生态适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