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亚强

作品数:59 被引量:306H指数:9
供职机构: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嘉兴市科技局项目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7篇水稻
  • 13篇土壤
  • 8篇养分
  • 8篇栽培
  • 8篇种养
  • 7篇秸秆
  • 6篇氮肥
  • 6篇还田
  • 5篇氮素
  • 5篇土壤养分
  • 5篇种养结合
  • 5篇利用效率
  • 4篇营养品质
  • 4篇生长发育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螯虾
  • 4篇微生物
  • 4篇轮作
  • 4篇粳稻

机构

  • 56篇嘉兴市农业科...
  • 10篇嘉兴学院
  • 3篇嘉兴市农业经...
  • 3篇浙江省嘉兴市...
  • 3篇浙江省农业技...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嘉兴市水利投...
  • 1篇宁波市农业科...
  • 1篇桐乡市大麻海...
  • 1篇浙江禾天下种...

作者

  • 59篇沈亚强
  • 44篇程旺大
  • 41篇张红梅
  • 23篇陈贵
  • 14篇姚祥坦
  • 10篇赵国华
  • 4篇徐素琴
  • 4篇张敏
  • 3篇朱永官
  • 2篇郭世伟
  • 2篇曹奎荣
  • 2篇李军
  • 2篇段桂兰
  • 2篇王炎林
  • 2篇蔡新华
  • 2篇李白
  • 1篇施卫明
  • 1篇洪春来
  • 1篇王为东
  • 1篇黄锦法

传媒

  • 16篇浙江农业科学
  • 7篇浙江农业学报
  • 4篇长江蔬菜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土壤
  • 2篇中国沼气
  • 2篇中国稻米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科学养鱼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淡水渔业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园艺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9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生植物在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碳养殖模式,发展前景广阔。本研究以一新建成并运行1年的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基地为研究对象,对其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变化及水质动态规律进行了调查,以期为该模式的完善、推广提供参考。调查结果表明,从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内共采集到水生维管束植物32种,主要以挺水及湿生植物为主。与运行初始相比,水生植物种类增加显著,共增加2.6倍。得益于更加丰富的水生植物群落类型以及更高的水生植被面积占比,尾水处理池的水质总体优于循环水净化处理区。而若要充分发挥净化处理区功能,应增加主池塘的水生植物的配置种类及面积,从而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从实际生产角度考虑,除配置水生态工程一些常用水生植物种类外,可加大水生蔬菜的配置应用力度。
沈佳明陆奇韩斌朱云海沈亚强
关键词:水生植物水生蔬菜
沼液浇灌对茭白生长、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为明确不同沼液浇灌量施用于茭白田的效果,本试验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沼液施用量对茭白植株干物质累积、产量、生物学特性、茭白经济性状、品质以及土壤养分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沼液施用量为0.5倍氮,1倍氮和1.5倍氮量时,茭白经济性状与全化肥处理相比无明显差异。其中,浇灌1.5倍氮量时茭白产量最高,经济性状(茭壳重、肉茭重和肉茭长)最佳。然而,当浇灌2倍氮量和2.7倍氮量时则呈下降趋势。其中,浇灌2.7倍氮量尤为明显,产量比对照下降近10%;沼液浇灌使茭白果实维生素C含量增加12.6%-17.8%。当浇灌0.5倍、1倍和1.5倍氮施用量时对茭白果实蛋白质和总糖含量影响不明显,施用量为2倍和2.7倍氮量时则呈增加趋势,与对照相比蛋白质含量增加3.42%和5.69%,总糖含量增加3.82%和5.93%。此外,沼液浇灌量增加,土壤p H值、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升高趋势。
陈贵赵国华张红梅沈亚强杨继锋冯四海陈小忠程旺大
关键词:沼液茭白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
平原水乡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实践
2022年
以嘉兴、湖州等为主的浙北平原水乡地区,河道纵横、雨量充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具备天然资源禀赋优势,但在2015年前采用传统的稻田养鱼技术,发展极为缓慢,嘉兴全市面积不超过5 000亩。2015年后湖北、安徽等地稻虾模式逐步辐射到本地,加之种水稻效益较低,如何稳粮增收是摆在各级农业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徐卫国高培国李斌杨卫明沈亚强吕烨锋蒋路平吴胜祥
关键词:农业部门资源禀赋优势浙北平原稳粮增收水乡
浙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下氮肥用量对单季晚粳稻生长和土壤养分、碳库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为了明确浙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下单季晚粳稻适宜的施氮量,通过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当地农户施肥习惯,设置4种施氮水平(以纯氮计,N 0,不施氮;N L,165 kg/hm^(2);N M,240 kg/hm^(2);N H,315 kg/hm^(2)),研究了浙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下氮肥调控对单季晚粳稻生长和土壤养分、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N M和N H的水稻分蘖数、株高、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及地上部分干物质重均高于其他处理。在稻田土壤方面,N M的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N 0,N L和N H处理分别显著(p<0.05)增加了43.16%,30.13%,13.13%和31.86%,22.13%,15.81%;N M的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有机碳含量较N 0和N L处理分别显著(p<0.05)增加了88.47%,13.99%和37.10%,15.39%。在产量方面,N M的产量最高,较N 0,N L和N H处理分别增产51.70%,15.39%,9.4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秸秆全量还田施用240 kg/hm^(2)纯氮为浙北地区单季晚粳稻最佳氮肥调控模式。
王保君金海刚张红梅沈亚强陈贵鲁晨妮程旺大
关键词:秸秆全量还田氮肥植物生长养分碳库
嘉兴地区不同年代粳稻品种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被引量:2
2020年
在225 kg/hm^2氮肥水平下,以嘉兴地区5个不同年代选育的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氮素积累、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转运效率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品种育成年代的演进,水稻产量逐渐提高,最晚育成的秀水14比最早育成的秀水128增产15.84%,主要原因在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得到了提高,分别增加了13.17%和13.39%;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氮素累积量、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吸收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茎秆氮素转运量、氮收获指数逐渐增加,秀水14比秀水128分别提高15.17%、19.81%、15.82%、20.00%、12.56%、134.15%和16.67%;地上部干物质生理利用效率和谷物氮素生理利用效率逐渐降低,秀水14比秀水128分别降低6.31%和5.15%。
鲁晨妮周雪程旺大张红梅沈亚强王保君朱静娜胡文凌章斐陈贵
关键词:水稻氮肥利用效率
水稻-红鳌螯虾共作对稻田土壤养分、碳库与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近几年来,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快速发展。红鳌螯虾作为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类,发展前景广阔。研究水稻-红鳌螯虾共作模式对稻田土壤养分、碳库,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对今后合理调控稻虾共作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优化施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大田试验,设置水稻单作和水稻-红鳌螯虾共作2种模式,研究2种模式对稻田土壤养分、碳库动态变化,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稻单种模式相比,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水稻-红鳌螯虾共作模式土壤氨态氮和速效磷平均含量分别显著(P<0.05)增加了24.16%和48.10%;土壤的硝态氮、速效钾、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降低了1.00%、16.40%、3.93%、16.59%和52.80%。稻米产量和品质方面,水稻-红鳌螯虾共作模式的水稻实际产量有所降低,但是可以降低稻米垩白度,稻米品质整体优于水稻单作模式。综上所述,水稻-红鳌螯虾共作模式可以增加稻田土壤氨态氮和速效磷含量,降低稻田活性碳库含量,降低稻米垩白度,提高稻米品质。
厉宝仙王保君怀燕沈亚强张红梅程旺大
关键词:养分碳库米质
桐乡杭白菊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吸收利用特性被引量:1
2017年
在杭白菊原产地桐乡以当地杭白菊主栽品种小洋菊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试验,采集不同生育期杭白菊地上部植株样品,细分为叶片、茎秆、蕾和花,分析不同生育期植株不同部位干物质累积、氮磷钾累积、含量及生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杭白菊整个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为25.6 t·hm^(-2),氮磷钾养分吸收累积量分别为520、75.8和378 kg·hm^(-2),比例为1:0.34:0.87。不同生育阶段和植株不同部位干物质形成、氮磷钾养分吸收累积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蕾期至花期和压条3至蕾期2个阶段最大,干物质分别占总量的51.6%和38.6%、氮占41.9%和48.8%、磷占73.4%和14.6%、钾占47.4%和40.4%;整个生育期杭白菊植株不同部位氮磷钾含量:叶片>茎秆,蕾和花≥同期叶片和茎秆;地上部磷生理利用效率>氮生理利用效率>钾生理利用效率。植株不同部位氮磷钾生理利用效率:茎秆>叶片,蕾和花≤同期叶片和茎秆。因此,在实际施肥当中,应根据杭白菊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肥的需求特性酌情来施。
陈贵费洪标陈小忠陆建富俞燕红缪文建缪悦啸张红梅沈亚强程旺大
关键词:杭白菊干物质氮磷钾
藕–鱼种养结合模式对藕田底栖动物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低洼田因地制宜创新农作制度,构建的藕-鱼种养结合模式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底栖动物是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藕-鱼种养结合模式对藕田底栖动物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3种模式(莲藕-甲鱼模式、莲藕-彩鲤模式以及莲藕-泥鳅模式),以单养甲鱼模式作为对照,于种养结合前(2013年3月)、种养结合后作物生长旺盛期(2013年8月)以及鱼类捕捞后(2014年1月)3个时期对各试验田块底栖动物进行了取样,分析种养结合前后藕田底栖动物的种类构成、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养结合模式对底栖动物种类无显著影响,共采集到底栖动物6科12属13种。但藕田套养水产动物,由于水产动物活动对底泥的扰动,底栖动物多样性有所下降。种养结合模式田块水生昆虫密度、生物量以及底栖动物总密度、总生物量均较种养结合前大幅度增加。3种种养结合模式种养结合后水生昆虫密度、生物量以及底栖动物总密度、总生物量的平均增加幅度分别达到12倍、336倍、11倍和273倍。而单养甲鱼模式池塘放养甲鱼后底栖动物生物量较放养前有所减少。另外,与单养甲鱼模式相比,莲藕-甲鱼种养结合模式水生昆虫密度、生物量以及底栖动物总密度、总生物量均有所提高,而寡毛类密度、生物量则有所降低。此外,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I生物指数(Hilsenhoff生物指数)对3种种养结合模式藕田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BI生物指数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3种种养结合模式中水质状况以莲藕-彩鲤模式最好,而莲藕-泥鳅模式水质最差。
沈亚强姚祥坦程旺大
关键词:底栖动物生物量水质
太湖地区主栽高产水稻品种对土壤和肥料氮的利用特性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在太湖地区宜兴市采用^(15)N微区示踪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推广种植高产水稻武运粳23号(W23)和镇稻11号(Z11)及育种较早相对低产品种武育粳3号(W3)在不同供氮水平下齐穗期前后对土壤氮和肥料氮的吸收累积特性,土壤氮残留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W23和Z11在N200(N,200 kg/hm^2)和N270(N,270 kg/hm^2)水平下整个生育期吸收累积3种类型氮量(总氮、土壤氮和肥料氮)均显著高于W3。不同水稻品种齐穗期前吸收累积3种类型氮量无显著差异,W23和Z11齐穗期之后对土壤氮和肥料氮的吸收能力均明显强于W3,特别是肥料氮,分别比W3高89.3%~134%和119%~157%;施氮量增加促进了W23和Z11齐穗期前对土壤氮的吸收,但对不同水稻品种齐穗期后对土壤氮和肥料氮的吸收无明显影响;不同水稻品种在两种供氮条件下的稻田土壤肥料氮残留(15N示踪),全氮、碱解氮、NH4+-N和NO3–-N均无明显差异;在同等施氮条件下,高产品种W23和Z11整个生育期稻田氮向环境的排放量低于W3,是相对环境友好型水稻品种。
陈贵施卫明赵国华张红梅沈亚强程旺大
关键词:高产水稻土壤氮肥料氮
水稻-长梗白菜轮作对土壤养分、活性炭、氮库的影响及其效益分析
2023年
水稻-长梗白菜轮作模式作为嘉兴市桐乡当地一种特色新型稻菜轮作种植模式,在稳定粮食面积和提高种粮效益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大田试验,以传统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为对照,研究在水稻-长梗白菜特色新型稻菜轮作模式对农田土壤养分、活性炭、氮库的影响,并对其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长梗白菜轮作模式和水稻-油菜轮作模式均可以增加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而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有所降低。同水稻-油菜轮作模式相比,水稻-长梗白菜轮作模式的微生物量有机碳含量增加,微生物量有机氮、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均减少。在肥料用量方面,同常规水稻-油菜轮作模式相比,水稻-长梗白菜轮作模式的肥料用量有所减少。在经济效益方面,每667 m^(2)水稻-长梗白菜绿色高效循环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为4802元,较常规水稻-油菜轮作模式增收95.20%。
沈月明周彬何凯波张红梅沈亚强王保君杨海龙权新华程旺大
关键词:水稻轮作土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