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雄

作品数:35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类鼻疽
  • 6篇血清
  • 6篇类鼻疽伯克霍...
  • 5篇抗体
  • 5篇莱姆
  • 5篇莱姆病
  • 4篇体检
  • 4篇抗体检测
  • 3篇碳青霉烯
  • 3篇碳青霉烯酶
  • 3篇青霉烯
  • 3篇细胞
  • 3篇流行病学
  • 3篇耐药
  • 3篇基因
  • 3篇急性
  • 3篇关节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蛋白

机构

  • 33篇海南省三亚市...
  • 1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山东省千佛山...
  • 2篇西藏大学
  • 2篇传染病预防控...
  • 2篇海南省第三人...
  • 2篇文昌市人民医...
  • 2篇三亚市人民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 1篇东方市人民医...
  • 1篇琼中县人民医...
  • 1篇海口市妇幼保...
  • 1篇儋州市人民医...

作者

  • 35篇朱雄
  • 18篇陈海
  • 14篇李欢
  • 8篇陈婷
  • 8篇李沙
  • 5篇陈少金
  • 4篇袁敏
  • 4篇郑霄
  • 3篇侯学霞
  • 3篇郝琴
  • 3篇夏连续
  • 3篇张琳
  • 3篇李伟
  • 2篇陈霞
  • 2篇李娟
  • 2篇陈如寿
  • 2篇徐帅
  • 2篇吴华
  • 2篇刘志国
  • 2篇李振军

传媒

  • 4篇疾病监测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海南医学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南省类鼻疽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及其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类鼻疽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热带人兽共患病.流行区域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间,以澳大利亚北部,泰国东北部以及我国海南、香港、台湾、广东等地区常见.该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经破损皮肤传播,临床表现多样化,有"似百样病"之称,易误诊.主要侵犯人体肺部,造成肺炎、肺脓肿以及肺部空洞,还可引起皮肤、肝脏、脾脏等多器官脓肿,严重者可发展为败血症.目前无有效的疫苗预防,死亡率高,已被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列为生物恐怖制剂和I级病原微生物.海南省是我国类鼻疽主要疫源地,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分离率和临床患者数为全国之最.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经济战略位置提升和南海安全军事战略要求,海南与国内外的交流和合作愈发频繁,人员流动性大,若缺乏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极易引起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的广泛传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加强类鼻疽相关研究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
陈海朱雄郑宵林容黎元莉
关键词:人兽共患病类鼻疽疫苗预防分离率海南国际旅游岛
三亚地区综合性医院213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基因的检测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三亚市人民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来源及耐药基因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各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肺炎克雷伯菌,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药敏试验,按照标准纸片扩散法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的筛选和确证,依据当年的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读结果,用WHONET 5.6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13株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常见的几种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分离并确认213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标本来源主要是痰、呼吸道分泌物,占78.4%;其次是分泌物标本和中段尿,分别占8.92%和5.2%。对头孢噻肟耐药率最高(98.1%);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2.86%)。213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95株能检测到1个或多个耐药基因,分别为CMY,CTX,TEM,SHV,DHA1和KPC,其检出率分别为6.10%、76.53%、59.62%、76.06%、12.21%和2.82%。结论该院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离自痰、呼吸道分泌物,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应进一步了解该院产ESBLs菌株的耐药基因的分布,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黎元莉麦珍陈海朱雄李欢黎礼达李康生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医院感染
Carba NP碳青霉烯酶检测方法在院内感染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三亚市人民医院某病区分离的三株Carba NP阳性菌株同源性及耐药机制的研究,探讨Carba NP碳青霉烯酶检测方法在院内感染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arba NP法筛检出我院某病区6个月内先后分离的三株产...
朱雄袁敏刘佳龚林陈霞禹蕙兰陈海李娟
关键词:碳青霉烯酶
Carba NP碳青霉烯酶检测方法在院内感染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三亚市人民医院某病区分离的三株Carba NP阳性菌株同源性及耐药机制的研究,探讨Carba NP碳青霉烯酶检测方法在院内感染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axba NP法筛检出我院某病区6个月内先后分离的三株产碳青...
朱雄袁敏刘佳龚林陈霞禹蕙兰陈海李娟
关键词:碳青霉烯酶
文献传递
乙肝病毒传统标志物不同模式与乙肝病毒前S1抗原结果的探讨
2007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传统标志物(HBV-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29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乙肝两对半和前S1抗原测定。结果模式(1)HBsAg(+),HBeAg(+),HBcAb(+),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为56%;(2)HBsAg(+),HBeAb(+),HBcAb(+),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为52.9%。(3)HBsAg(+),HBeAb(+),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为52.8%。(4)HBsAg(+),HBeAg(+),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为54.5%。经x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见的乙肝病毒传统标志物4种模式的前S1抗原阳性率相似。
朱雄
关键词:乙型肝炎前S1抗原
2013-2017年海南省三亚地区气象因素与类鼻疽发病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变化对类鼻疽发病的影响,为类鼻疽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海南省三亚地区2013-2017年类鼻疽月平均发病数据进行分析,对可能影响发病的降水量、风速、气温3项研究变量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收集类鼻疽患者123例,平均年龄51.20岁,41~60岁组患者占53.66%。男性多于女性,占81.30%。临床表现为败血症的79例(64.23%),肺炎64例(52.03%)。7-10月为高峰期,其病例数占全年的66.67%。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类鼻疽发病与平均降水量、风速等均有显著相关(r=0.765,P=0.004;r=0.614,P=0.034),与气温无显著相关性((r=0.358,P=0.258)。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类鼻疽发病与平均降水量显著相关(P=0.001)。结论三亚地区气候因素是类鼻疽发病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降水量与发病数呈正相关,类鼻疽在降水量大的月份易流行,风速大加速类鼻疽的传播。三亚地区全年气温波动较小,与发病数无显著相关性。
朱雄何吕芬匡慧慧李欢李沙陈海郑霄王立程陈如寿
关键词:类鼻疽降水量风速气温
海南岛东北部沿岸表层海水中快速生长型可培养细菌及病原菌分析
2023年
目的获得不同方案培养海南岛东北部沿岸表层海水中快速生长型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度,从而为海水来源的细菌样本分离以及海洋源病原菌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分类设计原则,在2021年3月、6月、10月和12月对海南岛东北部沿岸6个地点的表层海水进行收集采样。然后,使用传统沙门菌、弧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放线菌以及通用海洋细菌培养方案进行细菌的富集培养。之后,使用16S rDNA一代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鉴定细菌物种分类。结果5种方案共培养到了1151株快速生长型可培养细菌,可鉴定为66个属,213个种。在不同培养方案中,芽孢杆菌(Bacillus)和克雷伯菌(Klebsiella)具有广泛的鉴别优势,并且数量排名前列。方案1的优势属为埃希菌(Escherichia)、克雷伯菌(Klebsiella)以及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在实验已论证的病原菌中,方案1的优势检出菌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数量分别为37株和29株,独特检出菌为肠道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数量为7株。方案2的优势属为变形杆菌(Proteus)、肠球菌(Enterococcus)和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方案2的优势检出病原菌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数量为66株,丰度较高的独特检出菌为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数量为6株。方案3的优势菌属为克雷伯菌、埃希菌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方案3的优势检出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数量为53株。丰度较高的独特检出菌是医院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nosocomialis),共培养到7株。方案4的优势属为弧菌(Vibrio)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在分离培养海洋性弧菌上具有优势。方案5的优势属为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和芽孢杆菌(Bacillus)。优势检出病原菌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数量为20株和15株,丰度较高的独特
邢楣符秋叶林思思符雄王晓霞王立程朱雄欧阳汀兰
关键词:海洋微生物细菌细胞培养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12月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作为研究组,并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缺损轻度组31例、中度组49例、重度组14例;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25例、预后良好组69例;另同期体检健康者9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Lp-PLA2水平,分析Lp-PLA2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Lp-PLA2水平高于中度组、轻度组;中度组血清Lp-PLA2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Lp-PLA2与神经功能缺损呈正相关(r=0.779,P=0.000)。预后不良组血清Lp-PLA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2是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p-PLA2预测患者短期预后的AUC为0.802,最佳临界值为370.57,灵敏度为72%、特异度为81.2%。结论Lp-PLA2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重要指标,对患者短期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陈婷李欢朱雄陈海张猛张新平俞书义陈少金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神经功能缺损预后
海南省某医院103株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β-内酰胺类耐药性与碳青霉烯酶携带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是临床可造成感染的重要条件性致病菌,本研究旨在调查和分析我国海南省临床来源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对常用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及菌株碳青霉烯酶携带情况,探讨其耐药流行性特点。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03株采集自2012 2013年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进行7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收集的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进行9种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的筛查。结果 103株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接近50%),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4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在20%左右;PCR检测显示有38株携带blaOXA-58基因,62株blaOXA-66基因,其中25株同时携带有这两种基因;其余7种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筛查结果为阴性。结论本研究中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性较高,菌株携带的blaOXA-58和blaOXA-66基因编码的碳青霉烯酶对菌株的耐药表型有一定贡献意义,但仍有其他耐药机制参与到碳青霉烯酶耐药表型的贡献中。
陈海陈霞袁敏朱雄黎礼达李欢张利锋龚林李娟
关键词:Β-内酰胺碳青霉烯酶耐药性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患者VEG、MMP-9、EPCs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患者VEG、MMP-9、EPC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的NIHSS和BI评分,评价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1、7、14天4个时点的VEG、MMP-9、EPCs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4天,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4.3±1.4)分和BI评分(67.7±10.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1±2.3)分和(50.4±8.3)分,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和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患者VEG和EPCs水平分别为(807.1±159.6)ng/L和(95.7±28.3)/1×105ce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7±160.0)ng/L和(78.6±27.2)/1×105cell;观察组的MMP-9水平为(234.1±99.2)n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8.6±105.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VEG、MMP-9、EPCs水平,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
周辉周少珑朱雄
关键词:丁苯酞依达拉奉脑梗死急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